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 也许可以这么养成 ——《玩具总动员》系列观影笔记

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 也许可以这么养成 ——《玩具总动员》系列观影笔记

时间:2023-07-07 15:05:02

相关推荐

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 也许可以这么养成 ——《玩具总动员》系列观影笔记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每天都在用的水杯、牙刷、梳子、雨伞、签字笔、手机等等这些物体突然有了自我意识,会怎么样?《玩具总动员》系列就设想了这么一种场景:所有的玩具突然都有了自我意识,你不在家的时候,它们会在一起说话交流,会跑会跳,会在一起讨论主人,有喜欢、厌恶、害怕、感动等跟人类一样的感情。

当这些玩具不再是你生活中的“死物”,不再任由你只凭自己的意志来操控/使用/丢弃它们,玩具和你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把有了自我意识后的玩具视为一个物种,那么它们与人类这个物种又会如何相处?

玩具总动员4部影片的创意真的超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类与物品的关系。

电影中给了玩具们一个基础设定:以取悦人类小孩为目标。大部分的玩具有了自我意识后,还是想要获得人类小孩的爱,认为玩具最大的价值就是被小孩需要且爱着。比如第4部中,胡迪因为邦尼不再需要自己而对作为玩具的自我价值产生迷茫。

另外有一小部分玩具则不再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在获取人类小孩的爱上。比如第4部中牧羊女BO就不想再重新找她的小孩,而是联合众多其他玩具组成了一个自由自在不依附于人类的小团体,甚至胡迪最后也加入了这个小团体。

这里可以看到创作者想要探讨当玩具具备自我意识之后对人类的复杂情感问题,比如被人类抛弃会伤心甚至仇恨人类,或者像牧羊女一样不需要人类。

摆脱人类的绝对主体地位,把原本的客体当作主体,然后把人类当作影片观察和评价的客体,这是一个经典的科幻电影范式。

《猩球崛起》中的大猩猩和《西部世界》中的AI接待员都从正常人类世界中的客体变成了电影叙事的主体,《第九区》和《阿凡达》中的主客体变幻则更加奇妙。但是之前所有这个类型的电影展现出来的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都是紧张对抗、充满斗争性的。

在这些影片中,《猩球崛起》中的猩猩、《西部世界》、《超能查派》和《机械姬》中的机器人、《第九区》和《阿凡达》中的外星人,本身的个体战力都远胜于人类,相对人类在理论上属于强者。但出于某种先决条件的设置,它们被长期当作弱者对待。药物实验室里的猩猩、西部世界里任人予取予求的接待员、试验室里被千百次试验改得面目全非的机器人、初始被设定为爱好和平对人类不怎么抵抗的第九区外星人,都是如此。

当原本的强者成为弱者,原本的弱者人类又习惯了以强者的姿态肆意摆弄甚至用不人道的方法凌虐对方,这个过程就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情绪张力。所以当猩猩凯撒觉醒时,当西部世界里的接待员觉醒时,当《第九区》和《阿凡达》的主角带着对对方的认同而回头向人类怒吼开火时,人们会觉得压抑了前半场的情绪在此时得到尽情的释放,观影的爽感也就达到了极致。

但玩具总动员系列不是这样。

玩具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多元化的,有第一部里边阿薛那样虐待玩具的坏小孩,有第二部里像Jessie的主人那样“曾经的爱敌不过时间和成长的力量”的正常小孩,有第三部里对玩具始终情意满满的安迪,与充满斗争哲学的前述科幻电影不同。

玩具和人类的力量对比里,没有出现前述科幻电影里强者弱者倒挂的现象。玩具们可能在精心策划的某个场合会让某个人类个体暂时吃瘪,但玩具这种小物件的战斗力,离人类还是差得太远太远。

基于上述两个初始设定,觉醒后的玩具,怎么看待和处理自己和人类的关系,甚至怎么看待和处理玩具种群内部的不同价值观,都会是特别值得期待的问题。

顺着这些问题出发向下推演情节,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部虽然同样是探讨人类去主体化命题、但节奏和调性迥异于之前的《猩球崛起》、《西部世界》等等主打斗争哲学的科幻片,甚至这部影片的立意和深度有望比这些前作更胜一筹。

可惜的是,作为一部合家欢类型的电影,玩具总动员系列没有继续往更深处探讨——当玩具有了自我意识后作为一个种群与人类两个物种之间的多元化复杂关系。

当玩具有了自我意识后,会觉察到自己并不一定要服从人类对自己的统治,会重新看待自己种群和人类种群的关系。

可能有的是坚定的站在跟人类和谐共处甚至是依附于人类的立场;有的可能会跟人类划清界限,成立玩具自己的独立王国;有的可能会视人类如寇仇,哪怕明知实力不如仍然想要反抗所有不爱惜玩具的人类。

玩具社会里的玩具们,也会因为这些立场不同而产生分化和激烈的社会矛盾……

这些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不是《玩具总动员》系列能解答和应该解答的课题,但仍不失为一个很有看点和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几千年来,尤其是到了科学革命突飞猛进和宗教影响力整体消退的近几个世纪,人类习惯于把自己看作自然界无可争议的主角,形成了大量的思维定势,也造成了不少环境问题甚至是生态灾难。

如果我们藉由《玩具总动员》系列提供的启发,当我们尝试将自己周边的物体看作是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对我们的行为应该能够起到一些警醒作用吧。

比如——

当你剩了半碗饭没吃掉要扔垃圾桶的时候,米饭会对你说「我在田里风吹日晒长了100天才结这么多粒,真的好想被人吃掉」,你还忍心扔掉吗?

当你嫌弃这件衣服不够时尚又又又要买新衣服的时候,这件衣服会对你说「主人,还记得当时你刚刚工作挣钱,我是你用第一笔工资买回来的,那时候我们多快乐啊」,你还忍心扔掉吗?

当你生气的时候拿起杯子就想砸地上,这个杯子会对你说「啊啊啊啊,我不想死啊」,你还忍心摔碎吗?

当你一个人难过躺在枕头上流泪的时候,这个枕头说「不要难过,还有我在,来抱抱」,你会不会觉得被安慰到?

每一件我们选择购买的物品,都应该是对我们努力的犒赏;每一件我们使用过的物品,都带有我们独特的气息,是我们人生的见证;每一件物品,都是辛辛苦苦被生产制造出来的,不应该被浪费掉;慎重购买,慎重使用,慎重抛弃。当有一天我们与它的缘分尽了的时候,再好好道别。

在目前消费主义的浪潮下,这样的消费观可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我想说,认真对待我们身边的物品,就跟认真对待我们人生中不期而遇的人和事一样,是我们在喧哗的大千世界中一次次确认「我是谁」以及保持清醒的方法之一。

如果你能够习惯于把周围的物件都想象成具有自己的独立意识,那么你也一定会是一个观察丰富、情感细腻、善于同理共情和换位思考的人。

多么有趣的思想体验,不是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