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最新权威定调!确保前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 使用新教材

最新权威定调!确保前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 使用新教材

时间:2022-01-29 04:49:09

相关推荐

最新权威定调!确保前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 使用新教材

导读:6月20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办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其中,对确保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的介绍,对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落实新课标、适应新高考具有权威性指导意义。下面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课程方案、标准及教材修订情况

发布会现场,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结合《指导意见》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修订情况。

01

课程方案修订情况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增设了“条件保障”“管理与监督”内容。

03

课程标准修订情况

修订了语文等学科17个课程标准,新研制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3个课程标准,共计20个课程标准。

一是在文本结构上,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两部分内容。各学科首次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

二是在课标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各学科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三是从实施需求出发,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

03

教材修订情况

根据党的十九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统编了三科教材,全面审核了非统编教材。

优化课程实施

,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为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指导意见》提出了1个工作目标和两项具体措施。

1个工作目标是: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两项具体措施是: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和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并通过实施中西部贫困地区新课程专项培训和遴选新课程培训基地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二是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和学分认定管理,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

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一是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首先,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其次,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另外,针对实施选课走班后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强化了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优化教学管理。针对一些学校存在的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测试,并强调了市、县监管责任。

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

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明确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二是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都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坚决克服这种倾向。同时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推动提高命题水平。

三是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专家解读新课标、新高考走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普通高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承担了为高等学校输送学生的重要使命。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学校确实存在着‘唯分数’‘唯升学’的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改革,着力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吕玉刚认为,落实好指导意见的要求和规定,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加快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结合《指导意见》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修订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说,此次修订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同时对课程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突出的重点之一就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课程的可选择性有所增加。在修订过程中,把立德树人的要求充分落实到课程教材当中,为强化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

根据十八大、十九大的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首先在底,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修订后的20个课程标准。今年5月份,除了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之外的高中其他十几个学科修订后的教材也已经发布了目录,在5月份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里已经公开发布了。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就是政治、语文、历史编写审查工作也基本结束,目前是这么一个基本情况。

这一次普通高中课程教材的修订,不仅结构优化,内容调整,更主要的这次新课程的修订是体现在育人功能的增强方面,对于如何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修订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把立德树人的要求充分落实到我们的课程教材当中。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学科特点融入到课程教材里,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养的要求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教材里。具体的措施就是我们组织专家首先研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科特点,每一个学科又提出了学科的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讲的就是各个学科的基本育人价值,包括三个要点,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第一个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功能的措施,就是突破以往的课程目标的表述,重新界定课程目标,使得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化、更加细化,聚焦人的发展,与教师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二,为了强化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每一门课程到底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不仅有助于规范我们的教学,就是不要超纲、不要盲目赶进度;同时,也为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所有教材的编写,教学实施建议,考试命题建议等等,这些工作都是在围绕着如何达成学业质量要求而设计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新的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配合高中课程修订,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这是一门必修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要修的必修课。在高中课程里,综合实践活动学分是14学分,我们总共毕业学分要求是144分,占了差不多1/10。在所有科目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占分最高。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这就跟今天我们强调的育人模式改革是密切相关的,育人模式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更主要的还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机制和途径。所以,这次新课程修订以后,特别强调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来推动整个育人模式的改革。

当然,为了更好地促进育人模式的改革,我们还要落实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有了综合实践活动,有了综合素质评价,有了新修订课程的育人理念,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才有可能使得我们育人模式改革取得真正的实效。

这次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编写是从全国遴选了140多位专家组成一个编写队伍开展的,三科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必须把十八大、十九大的精神落实好,所以要重新组队,按照中央的新精神,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组织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编写流程,先有编写大纲,再出样章,然后形成初稿,再进行试教试用,征求意见等等,环节比较多。比如其中有一个环节,每一本教材初稿出来以后,会送给100多位这一科的特级教师去审读,这在过去教材编写中是没有的,这一次增加了要求,重在把编写过程做得更科学,努力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所以,三科教材编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任务,实际上也是我们对教材建设的新探索,整个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现在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主要审查工作也完成了,但作为一本新的教材投入使用,后续我们还有一些工作需要继续完善。

关于教材的使用时间,基础司原来发过一个文件,提到截止点是,在这之前肯定会投入使用。教材建设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比如,政治课的内容变了,可能历史课也跟着调,因为它是关联的,要避免重复又要相互呼应。所以教材审查结束以后,我们还有一些意见要进一步落实,我们会加快工作,争取教材早日投入使用。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结合《指导意见》介绍本校前期改革探索和贯彻落实打算。(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从教学走向学习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学习有三个要素:

一是学习者目标。过去是从课程标准转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老师的备课手册上,在老师的内心,今天我们要将课程标准转化成学生每一堂课、每一个单元和每一个星期的学习目标,甚至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清楚他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目标。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是表现性任务。学生不是靠获取一些具体的知识甚至技能去学习,而是在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比如我们校园里有两棵桃树,到夏天果实落地了,这就成为生物学科的一个表现性任务,学生要用两个学期研究涉及到土壤、水分、光照、养料、虫害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高阶认知层次上,他必须进行信息的获取和技能的学习,还会生成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是一致性评估。学生从拿到任务一开始就知道今后两个星期怎么评估他,评价方式、评价指标是什么,学生内心是非常清晰的,所以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率会比较高,也会比较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变成真正学生的学习,这样一来,实际上给我们的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我们过去感觉到青年老师需要培训,他们在前期工作的时候,需要老教师带新教师,但今天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很多青年老师一年时间、两年时间就成为骨干,就成为学校的顶梁柱。还有很多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教师反而需要学习,需要二次成长。面对这样的挑战,他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学校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第二个挑战,一旦变成学习之后,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学科了,一定是沟通、合作、交流、处理冲突,所以核心素养的实现,就水到渠成了。但是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能力上必须提升,如果仅仅还是把这个学习过程看成学科性的,已经远远不够了。它是真正的教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特别是传统的教育下,过去班主任、任课老师有分工,使好多老师的教育能力弱化了,这也是一个重大挑战。

第三个挑战就是当变成学习之后,大一统的课堂没有了,全班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一个路径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旦展开学习,每一个学生或者每几个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方式和路径,老师有点顾此失彼了,老师要从一个授课者变成一个领导者,就是教师的领导力,领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一点我们也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也正在开发教师领导力的课程。

内容综合整理自教育部网站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