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我本儋耳人 寄生西蜀州。苏轼最后的漂泊 贬谪海南

我本儋耳人 寄生西蜀州。苏轼最后的漂泊 贬谪海南

时间:2023-03-03 05:09:42

相关推荐

我本儋耳人 寄生西蜀州。苏轼最后的漂泊 贬谪海南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古人贬谪生涯往往是凄苦的。苏东坡一生都似乎在谪居的宦旅生涯中度过。

不过,苏东坡似乎从未绝望过,他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谪居漂泊的生涯。一路从黄州、登州,颍州,扬州,再到惠州,越来越远离政治中心。

不过,这次是到在当时算是天涯海角的儋州。此时苏轼已经61岁了,别说现在也算年纪大了,按当时的寿命计算已经是高龄老人了,经过40年的折腾,苏轼也感到这次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既回不到汴梁,也回不到蜀地眉州,甚至连再回海内的机会也没有了。

他在给好友广州知府王古的信便如是写到:“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挈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

这里说的明明白白,去往海南之前他已经把后事安排好了。他说一到海南就要为准备棺木,墓所。可见他是带着绝望的心情到海南的。

海南,当时虽然是在宋朝管辖之下,然而居住者大多为黎族土著,只有靠北沿海有少量汉族人。这里被视为天涯海角,也是贬谪官员流放最遥远的地方。比流放西南和岭南还要遥远。

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十一,苏轼与他弟弟子由分别,同幼子登船出海了。虽然航程很短,然而对于苏轼这样“内地人”来说,他没有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浪漫与豪迈,有的只有恐惧和眩怀丧魄。

到达儋州之后,遇到的首要难题是气候的难于适应。

当时的海南并非今天的旅游胜地,而是气候恶劣的蛮荒之地。夏天极其潮湿,气闷,冬天雾气很重。秋雨连绵,东西无不发霉。对苏轼来说是极其难熬的。

不过,苏轼并未因此而绝望,他是天生乐观派,他曾给朋友书信描述说,虽然气候恶劣,但是当地人长寿达百岁者还是颇有人在的,那八九十岁的更不用说了。他说冰蚕火鼠皆可生,更何况于人。乃知寿夭无定,习而安之。

而当地人的生活资料很多来源于内地,当地人以沉水香、海贝之类与内地贸易。当内地生活物资没有到达之时,当地人常以芋头配白开水充饥,而苏轼也只能以此维持生活。

他曾有这样描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悉数,大率皆无尔。唯一有幸,无甚瘴也。”这真是要什么没什么,只不过好在没有什么瘟疫传染病之类。

苏轼在当时可谓天下皆知的名人,到了海南依然不例外。首先当地有个叫张中县官就和他交好,两人都很喜欢下棋,常常终日对弈。

同时他和内地的朋友保持书信往来不断。僧人岑廖就曾派沙弥带着书信和礼品要去看望他,苏轼只能回信很豁达说了一番。

苏轼在当地很快就有好人缘,与身份高,身份低的各色人都能交往的来。读书人,农夫,渔民。他每天都有朋友往来,要么有客来访,要么出去找邻居朋友。总之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尽管面对厄运,苏轼却能随遇而安、超然物外,并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情谊。黎族人在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为苏轼盖了一间草房,苏轼称其为“槟榔庵”。

苏轼天生乐观豁达。他每到一处都会在当地留下深厚情感和佳话。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在海南过了三年多的流放生涯后,在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

离别之际,心情是矛盾的,他已然把自己看成了海南人了,他离开之前写下了《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随遇而安,久之他乡变故乡。这大概是苏东坡漂泊一生的写照。向来回首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