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曾经的麦收记忆(一):这样的麦收场景将永远淡出人们的视野

曾经的麦收记忆(一):这样的麦收场景将永远淡出人们的视野

时间:2020-10-02 04:38:07

相关推荐

曾经的麦收记忆(一):这样的麦收场景将永远淡出人们的视野

伴随着布谷鸟的叫声,又到了麦收季节,尤其是小满过后在农村就进入到了传统意义上的麦收时节,对于常年种庄稼的农民来说,收麦子已经进入到了按天数的日子,不管你看到今天的麦子还是青青的绿油油的,但是到了这个时节一天的灼热的太阳,还是一场轻轻的干热风,甚至一场小雨,就会让你进入到紧张的收麦时间,所以农谚有“蚕老一时,麦收一晌”的说法,每当这个时节对于麦收的抢收抢种显得尤为关键。当然这种流传千年的农谚在当今的农村也多少成为了人们对于麦收的一种追念而已,毕竟现在人们已经不需要曾经的抢收抢种来形容麦收时节了。现代的农业机械已经替代了人们手持镰刀挥汗如雨的辛劳,人们逐渐地从人力劳作当中解放了出来。

尽管这样,人们在感受现代农业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总是念起昔日曾经的麦收时节,因为那毕竟是延续千年的麦收记忆,【乡里乡风】从今天开始,用笔墨借用【百家号】这个平台来回忆曾经的麦收时节。

我们知道昔日的麦收都离不开这五个字,那就是“割、拉、碾、晒、藏”,当然现在的“割、拉、碾”可以说都已经成为了过去,而且在当时可以说是八十年代以前不能说哪一个重要,而且缺一不可,要说进入麦收的季节人们都是从碾开始的,并不是鲜碾麦子,而是碾场,在当时的生产队时期,第一的准备工作就是碾场,要收麦子了生产对就会腾出能够容纳整个生产队几百亩麦子的容量,不但要有存放麦子的地方,还要有垛麦子的地方,还要有碾麦子的地方,同时还有垛麦秸的地方,所以每隔生产队都会提前预留出来一定面积的耕地当中麦场。

在当时整理一个麦场可不是仅仅预留出来耕地面积而已,关键是要达到麦场的要求,必须将麦场碾好,要达到平整,不能有洼陷的地方,如果不平遇到雨天,就会存水,如果遇到连阴天就会让麦子生芽霉变,同时麦场要结实,不能起土,如果不结实碾场的麦子就会和土难分离,增加麦收的难度,要做到这些,生产队往往挑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把式,然后分配给几头牲口,先是在预留的耕地上起犁一遍,然后推平,这个时候就是看一些老把式的眼力了,在平整土地的过程当中,老把式就喜欢在麦场里转圈,哪个地方凹凸不平都会被看出来,待平整以后就是关键的上水,不但能检验初麦场的平整度,关键是方便后期的碾场,让场地更加结实,不起土,有的还在上面撒一层麦秸,这是麦场不起土最有效的办法,然后就用牲口拉着石磙在麦场上碾压,直到麦场平整结实不起土,这样的麦场才算完工。

随后迎来的就是一堆堆的麦垛堆积的麦场里,一些使牲口的老把式套上牲口,拉着石磙在摊好的麦子上面碾压,伴随着吱吱呀呀的石磙和木框的摩擦声音,麦粒开始脱落,成了麦场最动听的声音,也是麦收时节的正式到来收获的季节。

只是到了九十年代,麦场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和生产力发生的变化,麦场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田间地头只要将收到的麦子拉到脱粒机的一边,就会伴随着隆隆的声音,金黄的麦粒就会装进粮袋里,然后在一块不用平整的空地上摊上一张塑料布就可以将麦子晒干,然后囤入粮仓,收获着麦收的喜悦。

再后来,就是今天大型收割机彻底让打麦场成为了一种记忆,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也许若干年以后,只能的传统的农耕文化里感受到麦收时节的那些场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