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医告诉你秋季如何进补方法_秋季进补因人而异

中医告诉你秋季如何进补方法_秋季进补因人而异

时间:2022-05-29 13:21:40

相关推荐

中医告诉你秋季如何进补方法_秋季进补因人而异

在秋季凉爽的天气里,很多人都在进行秋季进补,那秋季进补怎么补才能达到健康效果呢?中医告你,秋季进补4种人该怎么补!

1秋季进补因人而异

秋季进补不要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但阳虚体质者如果一味清热,反而会适得其反。而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对于一般身体状况的人,建议有选择地进补——

1、有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妇女白带过多、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身体状况的人,建议常吃银耳。因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肝糖,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补品。

2、有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症状者,建议吃点燕窝,可养阴润燥,益气补中。

3、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者,建议多吃芝麻。

4、虚劳、消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颧赤、咳嗽不止以及妇科诸症者,可多食乌鸡进补。

5、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者,应多食蜂蜜。

6、日常蔬菜,以莲藕和菠菜为最。附:桂花糯米藕:选肥大莲藕,孔道里填塞糯米,煮熟切开成片,撒上一层白糖和桂花即可。

糖醋藕片:嫩藕去节,削皮洗净切成片,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尽水后加入白糖、精盐、食醋、辣椒油、香油拌匀,其口味:咸压酸,酸压甜,非常开胃。

7、日常水果,以梨子最佳。可生食或加工后再食。附:糖水煮梨:梨子去皮后与大枣、萝卜、绿豆等一起熬汤,加上白糖,又吃又喝,治病养生的效果最好。

梨子蜂蜜盅:将梨把儿周围削下来作为盖,掏出梨核儿后,灌上蜂蜜,再把盖盖上,放盘里上锅蒸熟,早晚各吃一个,治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2中医告诉你秋季如何进补方法

男人吃喝口味别太重

秋天,红焖羊肉、羊蝎子、肥牛火锅都是男士们的最爱。尽管男士贫血的比较少,但对于应酬比较多的中年男士来说,控制体重依然很重要,而且首先要控制胃口。饭店的许多青菜都是过油的,比如南瓜做成了油炸的南瓜饼,不仅含油比较高,还含有许多糖,所以男士最好尽可能地在家里吃饭,而且多吃一些素菜,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虚火上升。

女人吃牛羊肉补点铁

女性习惯夏天减肥,整个夏天吃素食多,很少吃猪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极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入秋以后,这些脾胃虚寒的阳虚体质女性,“贴秋膘”的重点就在于要适当吃一些温性的牛羊瘦肉,借此提升阳气,温胃散寒,且有助于补铁。

在饮食中,还要遵循“以色补血”的原则,适当多吃红色食物,如红枣、枸杞、胡萝卜等。秋天水果大量上市,想吃补血的水果,最好选择温性的,如葡萄、苹果等;甜瓜、哈密瓜等瓜类要少吃。

老人喝茶换点普洱

有的老人特爱喝浓茶提神。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茶在泻火的同时,也容易伤胃。所以,老人最好在秋天换茶,改喝普洱茶。因为普洱茶属于发酵茶,口感较平和,属性也较温和,有养胃的功效,还有一定的降血脂功效。

另外,老人一般在秋天活动量有所增加,如果吃不好,不但容易秋乏,还会经常生病。建议老人自己做点八宝粥,在粥里放些大枣、小米、红豆、绿豆、芸豆、花生、桂圆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小孩少吃快餐多吃鱼

家长给孩子“贴秋膘”,早餐尽量不要选择汉堡等高热量食物,这对孩子的胃肠不好。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蔬菜沙拉或豆制品,以保证早餐营养丰富,避免孩子低血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还可以常给孩子做点海鱼吃。海鱼能增加血液中的优质胆固醇,有益孩子长身体。海鱼最好清蒸,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其营养不被破坏。

3秋季进补注意五忌三宜

进补要五忌

1.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过量服用鱼肝油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以及血中胆固醇增多,诱发心血管疾病。同时,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2.虚实不分。中医认为,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阳、气、血之分,对症服用才能有所补益,否则,适得其反,有害身体。

3.进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滋补佳品,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食品不易消化吸收,若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人常常是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又往往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及癌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因素。

另外,不少人日日有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因此,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大便的通畅。

4.恒“补”不变。有些人喜欢按个人口味,专好某一种补品,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品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需求。

5.越贵越补。凡进补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补品价格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廉为滋补原则。要防止以药代食。重药轻食不科学。

秋季长达3个月,每个时段的天气、环境与人体生理都不一样,进补的方式与内容也应随机作些微调。故而进补有三宜。

初秋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功能,力争将炎夏留下的倦怠乏力、胃口不佳等症状尽快消除,为进补打好基础,谓之“底补”。现代医学认为,在秋季的调整适应阶段,应防止骤用补品导致难以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腹泻等疾病。遵循的法则一是益气养阴、气阴双补,二是防止燥邪入侵。食补应以润肺生津、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如奶制品、鱼、瘦肉、禽蛋、豆类、新鲜蔬菜、莲藕,辅以萝卜、番茄、银耳、梨、柿子等。其中,莲藕为上品。莲藕含大量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C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肉质肥嫩,白净浑圆,口感甜脆。生食能凉血散淤,熟食能补心益肾,男女老幼皆宜。食法很多,简单的有炒藕丝、炸藕夹等。

中秋滋阴润肺

随着秋意的加深空气日渐干燥,对肺的侵害也渐趋严重。故进入仲秋后,应当滋阴润肺。食物有芝麻、百合、梨、木耳、蜂蜜、萝卜、甘蔗、莲藕、菱角及大部分蔬菜。凉爽的气候使人胃口大开,鸭肉、海参、鸡肉便成为餐中佳肴,牛肉、鸽肉等平和之品也可适当开禁。不过,对于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除非阳虚体质者,还是要尽量少吃。菱角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养血之功。菱角中的碳水化合物高达34.6%,而脂肪仅占0.2% ,并含有丰富的钙、铁、磷和维生素,不易使人发胖。将菱角和瘦肉或牛肉共煮,味道既鲜美,又能缓解神经痛、头痛、关节痛和腰腿痛等症。也可用菱角200 克,红枣10克,花生30克,加入红糖适量,做成“大补汤”,适宜体虚老人、脾胃虚寒的产妇、贫血以及气管炎患者。

晚秋垫底冬补

晚秋进补有两大意义:一是深化秋补,二是为冬补打基础。此时,人体精气开始收藏,进食补养之品易吸收储存,有助于增强体质。除上述素食外,可适度增加荤食量,如鸡肉、牛肉、猪肝和鱼肉等。素食中菊花值得推荐。简单的用法有菊花茶、菊花酒(干菊适量泡于低度白酒中,24小时后饮用)、菊花粥(粳米 100克,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煮开);稍复杂一点的有菊花肉丝、鸡丝、猪肝汤等。从为冬补垫底的角度看,中药芡实为最佳选择。芡实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核黄素和维生素C,具有滋养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多种功能。做法也可不拘一格,如将之与瘦肉或牛肉共煮,或芡实60克,红枣10克,花生30克,加红糖适量炖汤。

4不上火不发胖!5大食材助你秋季“轻进补”

轻进补5大优选食材

1、绿叶菜和橙黄色果蔬

夏天我们吃到的蔬菜和水果以瓜果为主,比如丝瓜、冬瓜、黄瓜、西瓜和桃等,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族的含量较低,这自然会减少体内维生素A的储备,秋冬季节经常出现的眼睛干涉、皮肤干燥、呼吸道感染等问题,都与此有关。

尤其是现在的OL一族,手机、电脑、iPad时刻不离身,更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A。此外,维生素A与皮肤正常角化关系密切。缺乏时则皮肤干燥、角层增厚、毛孔为小角栓堵塞,严重时影响皮脂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粗糙、无光泽、脱屑、有小角栓。这个时候你的身体急需补充的是菠菜、芥蓝、茼蒿、油菜等绿叶菜和胡萝卜、南瓜、玉米、橙子等橙黄色果蔬。

2、用薯类代替部分主食

比如山药、土豆、红薯和芋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薯类食物淀粉含量较高,能提供很强的饱腹感,但不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而且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纤维素B族和钾、镁等矿物质,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帮助身体排出各种毒素和新陈代谢废物。建议用薯类代替部分主食,就不会影响营养的摄入,还有非常好的瘦身功效。

3、发酵食物

炎热的夏季,免不了和各种冷饮“亲密接触”,满足了口腹之欲,但可怜了消化系统。当天气转凉,脆弱的肠胃就开始“抗议”了,腹泻、胃胀都有可能发生,这时你最需要的是发酵食物,比如发酵面包、纳豆、酸奶等,不仅能好好地捍卫和调整你“受伤”的肠胃,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病毒入侵。

4、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虾和豆类

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充足的蛋白质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脂肪“库存量”原本就超标的都市人来说,秋冬进补一定要少吃那些高脂肪的肉类,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虾、禽肉和鸡蛋是首选。另外富含植物蛋白的豆类食物,比如豆浆、豆腐也是不错的选择。

5、坚果

每天一小把坚果,能提供给皮肤最爱的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坚果虽然富含油脂,但是以不饱和脂肪酸这类的“好脂肪”为主,完全不用担心吃进去过多的热量。

虽说秋季进补很重要,但秋季进补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切忌盲目进补。

●进补遵循5大原则

1、先调理脾胃再进补

脾胃不好,即便是吃得有营养,也很难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在天气转凉进补之前,先注意补充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比如栗子、山药、红枣、莲藕等,让身体得以调整和缓冲。

2、药补不如食补

很多人习惯到了秋冬季节吃一些滋补的药材,比如人参、黄芪、阿胶等,这样很容易补过了头,反而引起便秘、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如果要补,一定要经过专业医师的指导。

3、吃有温度的食物

比如喝温水、热汤和热粥,能减少身体热量的损耗,提高御寒能力。

4、少吃咸

高盐饮食会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容易使各种病菌乘虚而入,诱发咽炎、鼻炎等。

5、滋润防燥很重要

除了喝足够的水,要多吃清润甘酸的水果,比如梨、柚子、石榴、荸荠等。

5秋季进补 药膳不是人人都适合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中医历来讲究“药食同源”。一直以来,药膳因其具备“寓医于食”之功能而广被推崇,几乎每户人家都储备几味药材,用于煲汤煲粥。

中医专家指出,不少老广钟爱药膳,却忽视了药膳食疗的禁忌。有些人只了解药膳食疗对人体健康的有益方面,不注意药膳食疗的禁忌,容易酿成不良后果。专家提醒,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医药膳的最基本原则是辨证,哪怕是平和的补药,如不对症或不适合体质,不但无效,反而会危害健康。

药膳并非人人适合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当可以达到调理、保健、养生的效果。随着秋季进补时节来临,不少餐馆纷纷打出药膳的招牌,宣称药膳中的中药能辅助治疗某些疾病,食用药膳“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吸引了不少顾客。

“药膳虽然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并非人人适宜,不要凭个人喜好随意食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食用。”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郭丽娜提醒,食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滋补健身作用,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青少年尽量不要食用药膳,尤其是未成年儿童不宜服用药膳,因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根本不需要滋补。

郭丽娜表示,药膳要达到其功效有两个前提,首先是对症下药,其次像甘草、莲子、枸杞等药性平缓,需要坚持食用才有效果。有些人认为药膳上写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效果,就认为只要吃药膳便可以了,不再服药,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绝对不应该停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药讲究个性化,没有一种中药能治好所有人。一个人适用的中药,并不代表另一个人也适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昌俊表示,任何药膳、草药都不能替代正规的治疗,拿高血压来说,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的体质,有些人为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症候,这时可用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清肝降火作用的药材辅助治疗。可有些高血压患者的体质为肾虚或脾虚,吃这些中药则适得其反。应该由中医师辨明体质,对症下药。中药若不对症别说耽误治疗,还会伤身。是药三分毒,中药同样如此。

王昌俊认为,药膳的着重点应该在“膳”,其次才是“药”,它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治病。所以药膳首先得满足美味可口、吃得舒服的要求,别舍本逐末。他提醒,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医药膳的最基本原则是辨证,哪怕是平和的补药,如不对症或不适合体质,不但无效,反而会危害健康。

“有些市民自己动手做药膳,最好选曾经吃过的、熟悉的材料入膳食,别盲目使用一些偏方,否则会有风险。”郭丽娜建议,别选太复杂的方子,尽量选择性质平和的中药,别选特别寒凉、特别辛热的药材。

药膳进补要“三注意”

中医专家指出,市民在食用药膳进补时要注意三个方面,分别是因人而异、掌握剂量以及合理配伍。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药膳应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温补药膳适合于阳虚体质;清补药膳适用于体型较胖、阴虚阳亢、肝气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者;平补药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两亏者也较适用。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适于补益肝肾为主。

此外,处于不同地理环境的人由于气候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等因素,在体质、品格、易患疾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选择药膳应随地域而注意轻重厚薄,及南甘、北咸、东辛、西酸的性味偏俗。

西药有严格的用药剂量,中药也很讲究用量,量大量小直接关系着药效。而对药膳组方中有过极之偏或含有毒成分或难以入膳之味的药物,要适当加工,以达到洁净、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以及矫正不可入膳之味。如果不分剂量及毒性大小,盲目使用,也是很危险的,有时会引起严重后果。据介绍,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鼻出血,专家提醒市民应引以为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表示,药膳是调理性饮食行为,是介于“药”与“食”之间的特殊膳食,需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人而异,因人施膳,而不是“一锅煮”。而药膳烹调师既要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还要熟悉中草药规范的使用原则,否则将减弱药效。

药膳还讲求配伍,中医在用药过程中有“七情合和”之说。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配制药膳必须根据药物的性味来定,不可随意“拉郎配”,否则会降低药效或适得其反。做药膳用药如同中药的煎法,按照规定哪种先煎,哪种后煎,如薄荷辛温芳香,若炖煮时间一长芳香气味易散发,就会降低药效。

■贴士

升阳气数黄芪,要补脑吃桂圆

坐久了,站起来就会头晕眼花,这种低血压状况多见于身体虚弱的人,中医认为,这属于“清阳不升”,最好的调理药物就是黄芪。由于黄芪性升,那些面红耳赤、肝火旺的人就不要再碰了。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消化科主任陈延表示,黄芪和党参相似,都是补肺脾的药物。与党参不同的是,黄芪补中有升,能治疗一切中气下陷引起的问题。所谓中气下陷,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脏器往下掉(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中气下陷时,还可能表现为慢性腹泻;女性中气下陷时,还会表现为月经不止等崩漏的情况。

当然,黄芪这种“升”的作用不仅对脏器有效,它对整个人体的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体位性低血压,其根本就是血压“不升”,用黄芪的目的就是要把血压“升”上去。陈延建议,在平时的食疗调补中,可以把黄芪配合其他药材一起用,比如黄芪配当归就有很好的生血补血作用,特别适用于那些气血亏虚的人(月经过多、面色偏白或经常头晕眼花的女性)。如果有低血压或脏器下垂,黄芪和党参合用则更适宜(10-20克)。

用脑过度会让人感觉特别累,此时可用桂圆(龙眼干)调理。中医认为,思虑过度会劳伤心脾。所以,桂圆对脑力劳动者、经常加班熬夜,或者思虑较多、心情不畅的人有调理作用。

陈延表示,大多数补血药都是通过走肝和肾这两条途径起作用的,因为肝主藏血。桂圆则“另辟新径”,它走的是心、脾、胃这三条经络。因此,同属补血之物,桂圆在补血之余,特别擅长调理心、脾受损造成的疾病。

出现失眠、健忘、头晕、心慌等情况时,桂圆就能在补充气血的同时,起到安神解忧的作用。正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也可以经常吃几粒桂圆来调理身体(6-9克)。

除此之外,常吃桂圆,皮肤会变得更有光泽和更红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平素的体质就是阴虚火旺的,或者是体质较好(中气十足、身体壮实)的人,不适合经常服食桂圆,否则,易引起“火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