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文游台景区宣

文游台景区宣

时间:2019-02-07 21:38:28

相关推荐

文游台景区宣

秦观后裔所建寄畅园 乐艺会资料秦咏墓志考略A Simple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Epitaph of Qin Yong余国江余国江 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业务部主任、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汉唐历史与考古、碑刻墓志摘 要:关于北宋着名词人秦观的家族先世,我们所知甚少。学界一般只考订出其父祖两代,而且姓名、职官等信息多有阙漏。通过扬州新发现的秦咏墓志和《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等资料,可以认为秦咏至秦观一系的高邮秦氏与秦裴至秦羲一系的庐州秦氏并非同一支,将秦观祖先追溯到唐代的秦进远、南唐时的秦承裕、北宋时的秦羲,难以成立。秦观曾经被捕入淮南狱中,时间当在元丰五年秋。关键词:秦咏墓志,秦观,秦羲,扬州图一 秦咏墓志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词宗,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关于其先世我们知之甚少。一般的秦氏族谱只追述到秦观一代,关于其父祖姓名、职官则记载有阙,如秦观二十八世裔孙秦瀛编《淮海先生年谱》,其中皇祐元年(1049)条云:“大父承议府君,讳某。父元化公,讳某,师事胡安定先生瑗,有声太学”,熙宁三年(1070)条云:“叔父定,登叶祖洽榜进士第,授会稽尉”,其下有按语:“大音先生镛云:‘《高邮谱》:定,先生诸父,仕至端明殿学士’”。[①]秦观《书王氏斋壁》云:“皇祐元年,余先大父赴官南康。”[②]学界一般根据这些文献考订出其父祖二代,而且姓名等信息多不详。如《秦少游年谱长编》云:“大父某,承议郎,曾官于南康。……父元化公,曾游太学,事胡瑗。……叔父定,中进士第,历官会稽尉、渤海知县、司农寺丞、江南东路转判官,终端明殿学士。”[③]《秦观集编年校注》云:“他的祖父秦承议,曾做过州县属官。父亲秦元化曾游太学,从名儒胡瑗学习经书,不幸早逝。叔父秦定,神宗熙宁三年进士,曾任会稽尉,京东路转运判官,濠州知州。”[④]宋代《白莲社图卷》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 鬼方拍摄翻检典籍,其实还有一条未被学界利用的史料,即《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所载南宋秦渊的家世,据之可推知秦观的父祖。秦渊为绍兴十八年(1148)二甲进士第十九人,“年三十六,……鲁祖咏(故内殿崇殿,赠左朝议大夫),祖定(故朝奉大夫,赠左中奉大夫),父规(故右朝奉大夫)。本贯扬州高邮县武宁乡左厢里。”[⑤]对比秦渊与秦观的信息,可以发现两人里籍相同,秦渊祖父与秦观叔父均是秦定,秦规与秦观二弟秦觏、秦觌之名都属见部,秦渊年齿幼于秦观。综合这四点来看,秦渊应是秦观之族侄。

秦观后裔所建寄畅园 乐艺会资料近年在扬州发现的秦咏与夫人朱氏墓志,也印证了《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记载。根据志文可知,秦咏与朱氏为秦观的祖父母,撰志、书丹者为孙觉、赵挺之等一时俊彦。秦咏墓志(图一)[⑥]相关部分释文为:公姓秦氏,讳咏,字正之。其先仕江南有显,后徙淮南高邮家焉。曾祖/裕,祖禹。父玫,赠左监门卫将军。……泛恩改右班殿直、监南康军茶盐酒税。……子三人:曰/完,蚤卒;次定,宣德郎;次察。女三人:长蚤卒;次适酸枣进士李潨;季适/同郡刘绶,亦先公卒。孙八人:曰观、震、鼎、升、蒙、涣、益、兑。孙女四人,曾孙/二人,曾孙女三人。……雅志好儒,子孙皆畀从事于学。子定中进士第,观尤有/文,苏子瞻称之。以五月廿一日葬于扬州江都县之东兴乡马坊村。/……结合秦咏墓志、《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秦观《淮海集》等资料,可得秦观一系的高邮秦氏早期世系如下[⑦]:徐培均先生曾对秦观的先世世系有一个推测。秦观《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云“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缝掖。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籍。”[⑧]徐先生认为,“‘江南’,系指南唐。……则少游之宗,至少曾任下都督或州官。然稽之于新旧《五代史》及马令、陆游之《南唐书》,俱不载。……五代入宋之秦氏可考者唯有秦羲,盖即少游诗所谓‘吾宗本江南’者也。”并据《宋史》卷三〇九秦羲本传,认为“秦羲由南唐入宋,历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其先世秦本、秦进远、秦承裕,皆仕南唐,为州郡长官,即少游所谓‘为将门列戟’者也”。同时,也承认“然羲而下传至少游大父承议公,则不可考”。[⑨]徐先生绘出的世系简表如下[⑩]:秦本(唐时)……秦进远(唐时)——秦承裕(南唐时)——秦羲(宋初)徐培均先生是研究秦观的权威。这一推测提出后,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且不论这一推测是否成立,我们可以先将徐先生的世系简表更完善一下。《宋史·秦羲传》载:“秦羲,字致尧,江宁人。世仕江左。曾祖本,岳州刺史。祖进远,宁国军节度副使。父承裕,建州监军使、知州事。”[]北宋人王禹偁曾撰有《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并序》,志主“曾祖某,唐末事吴,以功为武昌军节度使,事见本国史。祖太,岳州刺史。父进远,宣州节度副使,赠右监门卫率府率。公即率府之长子。……以公为寿昌殿使充建州监军使、知军州事。”[]两相对比,可知“右卫将军秦公”即秦羲之父秦承裕。秦承裕“曾祖某”为秦裴,其事见《九国志·吴·秦裴传》:“(天祐)九年,加武昌军节度使。”[]如此,则秦羲以上的世系为:秦裴——秦本(秦太)——秦进远——秦承裕——秦羲(秦义)诚如徐培均先生所言,秦裴至秦羲的江宁秦氏世仕南唐,官位显赫,与秦观自言的“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十分相合。但结合秦咏墓志、《秦承裕墓志》和相关史籍来看,抵牾难合之处亦不少。最主要的,《秦承裕墓志》记载其卒于淳化五年(994),享年七十八,有“三子:长曰着,举进士不第;次即义也……季曰恭,亦早夭”。[]《宋史》记载秦羲“天禧四年,代还。道病卒,年六十四”[],即生于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卒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秦咏墓志》言元丰六年(1083)秦咏年八十二而卒,则当生于咸平五年(1002)。从年齿推算,若秦咏一系为秦羲后代,则当是子辈或孙辈。但秦咏曾祖为秦裕,祖为秦禹,父为秦玫,与《秦承裕墓志》所记秦承裕、秦羲一系的姓名完全不能吻合。宋代青釉瓜楞执壶 耀州窑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秦观《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云:“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若秦咏为秦羲之子辈,与该诗就不吻合了,因为秦承裕、秦羲仕途颇显,能得到着名文人王禹偁撰写墓志,或《宋史》有传。若秦咏是秦羲之孙辈,即使其父秦玫一代不仕,那秦咏任“承议郎,曾官于南康”,也不能称为“先祖实起家”。而且,秦咏墓志言“曾祖裕,祖禹。父玫,赠左监门卫将军”,按墓志的一般体例,其曾祖、祖父、父亲应该都没有任官,其父的赠官应该是因为秦咏而得来的。这与秦观之诗相合,而与《秦承裕墓志》不合。

秦观后裔所建寄畅园 乐艺会资料此外,元祐八年(1093),秦观被擢为秘书省正字,写有《谢馆职启》,其中提及自己的先祖:“窃观前史,具见鄙宗:西蜀中郎,孔明呼为学士;东海钓客,建封任以校书。”[]东海钓客即秦系[],他最后定居江宁(秣陵),成为江宁秦氏的始祖。其后代虽不清楚,但应该仕于南唐,后来迁居高邮,成为秦咏至秦观一系高邮秦氏的祖先。而《九国志·吴·秦裴传》载秦裴为“慎县人”[],《秦承裕墓志》载其为“庐江人”[],《宋史》称秦羲为“江宁人”[]。唐末五代时,慎县属庐州,庐江亦属庐州,即秦裴一系原为庐州秦氏。杨行密“起合淝”后,秦裴为帐下之兵。秦裴先仕杨吴,南唐代吴后,其子孙又仕南唐。南唐都于江宁,故秦裴后代由庐州秦氏变为江宁秦氏,即《宋史》所称秦羲为“江宁人”。由此可知,秦羲一系的秦氏和秦咏一系的秦氏源头有别。《九国志》又载,杨行密据有扬州后,以秦裴“知扬子县”,“历高邮、无锡令,俱有能名”。[21]《秦承裕墓志》载其曾任“淮南六州巡检使”。[22]《宋史》本传载秦羲曾“决狱于淮南诸州。……遂与允恭同为江、淮制置……淮南榷盐,二岁增钱八十三万余贯”。[23]可见秦裴至秦羲一系与高邮、淮南、扬州有极深的渊源。若秦观确实为秦羲后裔,而诗文中无一字提及,只以“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一笔带过,恐怕于理难通。这也说明秦观并非秦羲后裔。

秦观后裔所建寄畅园 乐艺会资料总之,秦咏墓志印证了《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记载,并提供了关于秦观家族先世的更多信息。通过秦咏墓志,我们可以知道其父、祖姓名及出仕等情况,进而能够推断秦咏至秦观一系的高邮秦氏与秦裴至秦羲的庐州秦氏并无关联。南唐时,两系虽都居于江宁,同为军将,但应该不是同一世系。另外,秦观人生有一大关节,即曾因事遭官府追捕,陷于淮南诏狱。其《对淮南诏狱二首》[24],即此事也。周必大曾录秦观《银杏帖》:“观自去岁入京,遭此追捕,亲老骨肉亦不敢留,乡里治生之具,缘此荡尽。今虽得生还,而仰事俯育之计萧然不给。想公闻之不能无恻然也。不知能为谋一主学处否?试望留意,幸甚!惠及银杏,尤见厚意,感悚,忽遽未有以为献者。行甫闻授宣城,是否?家叔已赴滨州渤海知县,祖父在彼幸安,但地远难得书耳。……”并有跋:“少游作此帖,犹未仕也。今《淮海集》有《对诏狱》二诗,所谓‘一室悬如磬,人音尽不闻。老兵随卧起,漂母给朝曛’者,殆去岁追捕时耶?……”[25]此帖亦述及此次入狱之事。秦观后裔所建寄畅园 乐艺会资料徐培均先生认为秦观蒙诏狱于淮南,有《对淮南诏狱二首》及《银杏帖》,似在元丰六年(1083)。[26]从《秦咏墓志》及相关资料来看,这一推测不能成立。根据《秦咏墓志》,元丰六年(1083)正月廿五日秦咏卒于滨州渤海县其子秦定之官舍,同年五月廿一日归葬于扬州江都县东兴乡马坊村秦氏祖茔。虽然渤海县与高邮“地远难得书”,但秦观不可能不知祖父去世与归葬之事。墓志撰者孙觉等与秦观过从甚密,亦可证明这一点。《银杏帖》中有“惠及银杏”之句,当是写于秋冬之节,又云“家叔已赴滨州渤海知县,祖父在彼幸安”,则该帖必不可能作于元丰六年(1083),而在元丰五年(1082)或稍早。《银杏帖》云“观自去岁入京”,入京之事在元丰四年(1081)冬十月。秦观《与苏公先生简(四)》:“即日初寒……某数日间便西行”[27],即指此入京应举之事。元丰五年(1082)春,秦观应试落第,遂游洛阳、黄州、庐山等地。入淮南狱当在此年秋,写有《对淮南诏狱二首》。出狱后,则有《银杏帖》,因家产荡尽而欲求谋生之职。周必大推测秦观入狱与作《银杏帖》在前后两年,应该是不确的。秦观后裔所建寄畅园 乐艺会资料[①]秦瀛《淮海先生年谱》,收入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20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页539、544。[②][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后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1529。[③]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卷首《传略》,中华书局,2002年,页5-7。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四元祐八年五月甲寅条,“转判官”当作“转运判官”。[④]周义敢、程自信、周雷编注《秦观集编年校注》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页1。[⑤]《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收入《宋代传记资料丛刊》(46),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页50。[⑥]束家平《秦咏及夫人朱氏墓志释读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等编《扬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页39-44。[⑦]秦咏孙辈“升、蒙、涣、益、兑”五人,暂不能确定谁是秦规,也不能确定谁是秦定、秦察之子,故暂未列入图中。[⑧][宋]秦观着、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页143。[⑨]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页3-5。[⑩]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页17-18。这里只转引了简表的部分内容。原表有说明:虚线表示间接关系,实线表示直接关系。[][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〇九,中华书局,1977年,页10163。[][宋]王禹偁《王黄州小畜集》卷二九,页735-736,宋集珍本丛刊影印本。“祖太”当即是秦本,《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并序》中秦羲作“秦义”,皆因形近而误也。[][宋]路振撰、连人点校《九国志》卷一《吴》,齐鲁书社,2000年,页11。[][宋]王禹偁《王黄州小畜集》卷二九,页735-736。[][元]脱脱等撰《宋史》,页10164。[][宋]秦观着、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页928。[]《新唐书隐逸传》载:“秦系,字公绪,越州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训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余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之不可致,请就加校书郎。……其后东度秣陵,年八十余卒。”见(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九六,中华书局,1975年,页5608。[][宋]路振撰、连人点校《九国志》卷一《吴》,页10。[][宋]王禹偁《王黄州小畜集》,页735。[][元]脱脱等撰:《宋史》,页10163。[21][宋]路振撰、连人点校《九国志》卷一《吴》,页11。[22][宋]王禹偁《王黄州小畜集》,页735。[23][元]脱脱等撰《宋史》,页10164。[24][宋]秦观着、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七,页276。[25][宋]周必大《益公题跋》卷十,中华书局,1985年,页108。[26]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卷三,中华书局,2002年,页221-222。[27][宋]秦观着、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页991。本文已经获同意乐艺会发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