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什么是学前教育_学前教育的培育目标_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什么是学前教育_学前教育的培育目标_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时间:2020-06-17 21:52:12

相关推荐

什么是学前教育_学前教育的培育目标_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详细的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1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幼儿时期是形成性格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师行业紧缺人才,可能很多人想立志成为一名幼师,付出自己的努力。但却发现幼师这个专业比较难找,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其实幼师也称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不但包含了幼师,所学范围要比幼师要广一些。所以,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要去作幼师;还可以去一些亲子机构,早教中心发展,另外还可以自主创业。

同时男幼师也是比较稀少的,同时很多幼儿园需要男性来教学,所以男幼师可能会容易找到工作。

2学前教育是不是学得越多越好

部分专家认为,学前教育过度往往以牺牲孩子的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为代价,得不偿失,教育部门应该及早刹住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风气。

山东省幼教专家董旭花说,幼儿园应该开展哪些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作出了明确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果按照纲要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的孩子完全可以度过一段轻松快乐的学前时光。但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乎每一家幼儿园都在“超纲”教学。记者在济南几家幼儿园了解到,凡是受家长欢迎、生源足的幼儿园都是开设课程多的幼儿园。

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已经主动开始对幼儿教育溯本清源。青岛市教育局前不久对幼教机构办学行为进行了规范,禁止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李世霞接受采访时认为,在幼儿园阶段,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更应该注意对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

有专家认为,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幼儿在入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知识,因而导致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对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进去,上课时对重复学习的知识无法集中注意力,对课程不感兴趣,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而后容易养成课堂无法集中精神等习惯,对日后整个小学阶段影响重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29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和规范农村民办教育,有效整合各类农村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县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

3学前教育的培育目标

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主干课程

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就业前景

随着婴幼儿生育高峰的临近,使得“幼儿园短缺”、“幼师短缺”等问题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婴幼儿家长对此更是颇为担忧。“我们国家要求儿童入园率需达到80%,但到我国儿童入园率才达到47%,这个数字跟国家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幼教专家说:幼儿园短缺和幼师短缺是有一定关系的,“北京市现有的资源只能满足一半的学生入园,也就是刚刚满足了50%的幼儿的需求,幼师的缺口一直以来都是基本存在的。”

4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1、学前教育的学习偏重于分析和理解

这门课程内容丰富、贴近实际,许多问题要经过深入思考才能领悟,某些真知灼见要经过反复实践、认识才能获得,所以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死记硬背只是一种浅显的学习方法,本门课程应当着重于分析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教育实际情况,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记忆。

2、学前教育的学习更多地强调自学

这门课课时较少,但知识容量大,往往是大学四年中只开一个学期,而学前教育内容比较集中而且广泛。在课堂上要当堂消化,吸收所学的内容往往是不可能的,教师讲课实际上起一个指引、示范的作用,真正要想学到知识还须在教师的这些指引下通过自学去获得。因此,师范生需要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和中学不同的是,这门课的学习往往教师选用的课本版本很多,所以需要记大量的笔记,在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可能这样开场:我这门课没有固定的课本,以笔记为主。有的老师还会开出一大堆参考书目,并再三申明这些不是课本,仅供参考。因为次门课里讲授的大多是本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单纯的一本课本难以集中、全面、及时的反映,这进一步迫使师范生们要上好每一堂课,而记好笔记就成为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

5宝宝学前教育必须纠正的性格

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要点:

1.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

2.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3.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而实用。

二。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

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要点:

1.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2.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