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治疗慢性气管炎土方有哪些_慢性支气管炎的检查_慢性支气管炎如何诊断

治疗慢性气管炎土方有哪些_慢性支气管炎的检查_慢性支气管炎如何诊断

时间:2023-07-04 11:05:22

相关推荐

治疗慢性气管炎土方有哪些_慢性支气管炎的检查_慢性支气管炎如何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针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土方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关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土方的问题,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土方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找到治疗的方法。

1慢性支气管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西瓜最好是现买现吃,如果买回的西瓜温度较高,需要冷处理一下,可将它放入冰箱降温,把温度调至15℃,放置时间不超过两小时,这样既可防暑降温,又不伤脾胃。

专家指出:孕期用药对胎儿没有绝对安全而言,包括一些中成西瓜本来就是生冷性寒的食物,一次吃得过多容易伤脾胃,如果贪凉吃冷藏时间过长的冰西瓜,对脾胃的伤害就更大了。此外,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冲淡胃液,从而引起消化不良,使胃肠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腹胀、腹泻。特别是在远行、剧烈运动之后,如果大量吃冰西瓜,胃平滑肌和黏膜血管突然遇到过冷食物刺激,很容易出现收缩痉挛,引发胃痛或加重胃病。胃肠虚弱的婴幼儿和平时就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的人,最好少吃。

大量吃冰西瓜还可能引起咽喉炎或加重咽部不适。这是因为西瓜在低温下冷藏后,瓜瓤里的水分会结成冰晶,食用时口腔受到突然的刺激,使唾液腺、舌部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迅速降温,引起咽炎等不良反应。

西瓜虽是清热解暑的佳品,但在感冒初期应少食,否则会加重病情或使病程延长;但当感冒加重,出现高热、口渴、咽痛、尿黄赤等症状时,可适当吃些西瓜,有助于病人痊愈。妇女月经期、痛经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均不宜多吃冰西瓜。

2治疗慢性气管炎土方有哪些

1、戒烟

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而言,戒烟能大幅地提升复原的机会。90—95%的慢性支气管炎直接源于抽烟。戒烟后,你的支气管炎会逐渐有所改进。多喝一些浓茶,注意消除或避免烟雾禾厶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2、清除痰液

老年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应注意喉中痰液的排除,以防痰液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对久病无力的老人,家人应帮其翻身拍背以利清除痰液。

3、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尽量选择不太激烈的运动项目,以利有所改进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及早治疗

若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持续存在,治疗不彻底,迁延不愈,加之呼吸道反复感染,使病情不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故应及早治疗。久治不愈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以防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以老年人发病串有些高,病人可能会连续咳嗽好几个月。此外,由于肺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空间减缩,心脏必须更努力工作,来维持足量的血液,这样可能导致心脏疾病。

3慢性支气管炎如何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常与支气管哮喘相混淆。支气管哮喘常为特应质患者或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多于幼年发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哮喘多突然发作,且有季节性,血和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治疗后可迅速缓解。发作时双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缓解后可消失,且无症状,但气道反应性仍增高。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的患者,病史中咳嗽、咳痰多发生在喘息之前,迁延不愈较长时间后始伴有喘息,且咳嗽、咳痰的症状多较喘息更为突出,平喘药物疗效不如哮喘等可资鉴别。

2、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并有多年吸烟史的患者,刺激性咳嗽常伴痰中带血和胸痛。胸片检查肺部常有块影或反复发作的阻塞性肺炎。痰脱落细胞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3、慢性支气管炎要与一些心脏病相区分。由于肺郁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体征、X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两者的区别。

4慢性支气管炎病因

吸烟 (40%):

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香烟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氰氢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并能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以及腺体分泌增多,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容易诱发感染,此外,香烟烟雾还可使毒性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的发生,研究表明,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较不吸烟者高2~8倍,烟龄越长,烟量越大,患病率亦越高。

大气污染(10%):

大气污染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及臭氧等对气道黏膜上皮均有刺激和细胞毒作用,据报告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μ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就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蔗尘,棉屑等亦可刺激损伤支气管黏膜,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感染因素(35%):

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感染为本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细菌感染每继发于病毒或支原体感染气道黏膜受损的基础上发生。

过敏因素 (5%):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过敏史,对多种过敏源激发的皮肤试验阳性率亦较高,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组胺含量和血中IgE具有增多的趋向,部分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阳性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等,故认为特应质(atopy)和免疫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关,但亦有认为特应质应属哮喘的发病因素,此类患者实际上应属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的范畴。

其他(5%):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于冬季较多,因此气象因子应视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寒冷空气可刺激腺体分泌黏液增加和纤毛运动减弱,削弱气道的防御功能,还可通过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循环障碍,有利于继发感染,本病大多患者具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现象,部分患者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性较正常人增高,此外,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溶菌酶活性降低,营养低下,维生素A,C不足等均可使气道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上皮修复功能减退,遗传因素是否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有关,迄今尚无确切证据。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的空气可发挥过滤,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道黏膜表面的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等,借此可清除气道中的异物和病原微生物,下呼吸道还存在分泌型IgA,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因此,下呼吸道一般能保持净化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减退,尤其是老年人,则极易罹患慢性支气管炎,且反复发作而不愈。

1、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

2、营养对支气管炎也有一定影响,维生素C缺乏,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可使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粘膜的修复机能减弱,溶菌酶活力降低,易罹慢性支气管炎。

3、遗传因素是否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迄今尚未证实,α1-抗胰蛋白酶严重缺乏者能引起肺气肿,但无气道病变的症状,提示它与慢性支气管炎并无直接关系。

发病机制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形成溃疡,纤毛变短,参差不齐,倒伏粘连,部分完全脱失,各级支气管腔内分泌物潴留,缓解期黏膜上皮修复,上皮层变薄,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肿形成,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肥大,与纤毛细胞之比可为1∶2(正常为1∶4~5),分泌亢进,基底膜变厚或变性坏死,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腺体厚度与支气管壁厚度比值常>0.55~0.79(正常<0.4),黏液腺泡较浆液腺泡的数目明显增多,且浆液腺可转化为黏液腺,黏液腺泡肥大,形状不规则,其内充满分泌物,尚可见到增生的腺体侵入软骨环外周的淋巴组织中。

各级支气管壁各种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有时可见嗜酸性细胞,急性发作期则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黏膜上皮急性卡他炎症,严重者为化脓炎症,支气管壁充血,水肿明显,腺体分泌更为旺盛,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急性发作,病变可由上而下,逐渐波及至细支气管,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充血水肿,黏膜变性坏死和溃疡形成,其底部肉芽组织和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黏膜上皮的坏死和管壁炎症的破坏使细支气管局部塌陷,狭窄,扭曲,变形或扩张,进而还可发生局灶性肺炎,小脓肿,肺泡壁纤维化等病变,这些病变还累及周围的肺组织和胸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和胸膜粘连。

5慢性支气管炎的检查

1、白细胞分类计数:缓解期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区别计数多正常,急性发作期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合并哮喘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2、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痰液外观多呈脓性,涂片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合并哮喘者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痰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摩拉菌等生长。

3、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改变,反复急性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及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为明显,此系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所致。

4、肺功能检查 一秒用力呼气量和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早期多无明显变化,当出现气流受阻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FEV 1与肺活量(VC)或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则减少(<70%),当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的流量可明显降低,闭合容积可增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