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苏轼的千古佳作 蕴含人生大智慧 读罢自有一番感悟

苏轼的千古佳作 蕴含人生大智慧 读罢自有一番感悟

时间:2020-03-18 19:18:08

相关推荐

苏轼的千古佳作 蕴含人生大智慧 读罢自有一番感悟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时期是其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初到黄州,苏轼便在定惠院住上了一段时间,安心研究佛老之学,黄州的几年,是苏轼思想剧烈激荡的几年,“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甚深,在这里,他深化了对佛道儒三家思想的融合吸收,儒家面对现实、道家心灵自由和佛家超然物外的思想合而为一,他找到了清静的归宿,成为我们熟知的旷达的苏轼。元丰五年的一首《定风波》最能体现苏轼的这种心态,这首词以小见大,抒发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寄托了其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吟啸:吟咏啸歌。

料峭:形容春风略带寒意。

这首词记叙了词人野外偶遇风雨,却依然雨中潇洒徐行这一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以小见大,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上片写雨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开篇两句点明雨势急骤。风很大,雨点很猛,穿林打叶,风声呼叫,面对这样的情势,一般人都会惊慌失措的,然而词人却依旧漫步徐行,不急不乱。“何妨”表达词人我行我素的做派,“吟啸且徐行”表现词人从容之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作者认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中漫步比骑马还要轻快,这风雨有什么可怕的?表明了他泰然自若、悠闲自得的心态。“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人生中的风雨,作者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下片写雨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写醉酒被春风吹醒,突然感觉有点冷,抬头一看已雨过天晴。这三句点出雨过天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照应了小序中“已而遂晴”这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结尾三句抒情,此乃本篇的点睛之笔,道出词人对天气微妙变化的顿悟。表层,回头看刚才风雨吹打的地方,一切都归于平静。深层,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遇到多少喜悦,都无所谓的,表达了词人宠辱不惊的超然情怀。“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是大自然的风雨,又暗喻了政治风雨和人生的荣辱得失。从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苏轼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全词于朴素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值得一读再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