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

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2-02-10 05:50:14

相关推荐

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

见诸文字的惠山泥人历史为400多年,在明人笔记中就有对惠山附近贩卖泥人的记述。早期的惠山泥人大致有神佛、人像和各种动物。前者多是民间寓意吉祥的传统神 ,售于供奉之用。后者作为儿童玩具,又称“耍货”。由于采用模具印坯,彩色明快,粗犷略带夸张,这类泥人又被称为粗货,其对象主要是城乡间的广大儿童和一般农民。

文财神

自明中叶至清,昆腔戏流行于无锡。清代早中期,徽班、京班等经常在无锡地区演出。与此同时,民间“草台班”在农闲季节演出乡土小戏也很频繁。而每逢香期、蚕汛、庙会及祠堂修续家谱期间,种种演出活动更加活跃。惠山地处城乡结合处,自古多寺庙、祠堂,而且较大的寺庙和祠堂都有用于酬神或祭祖演出的戏台。丰富多彩的戏剧演出为从事泥人生产的惠山民间艺人提供了大量的观摩机会。由此在泥耍货的早期产品中,出现了高度不超过 10厘米的、以单片模具制作的“小戏文”,因泥人分插在泥板上,故称“小板戏”。

小板戏

小板戏

小板戏《水斗》

制作泥人的各式工具

惠山泥人早期头模

随着昆曲和京剧艺术兴起,惠山泥人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以表现京昆戏剧人物形象为主的“手捏戏文”诞生了。它以手捏为主的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因为开始时多以戏曲中的情节人物为题材,也表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故名“手捏戏文”。相比于前面所说的用简单模具制作的“粗货”泥人,这种以捏为主调,造型生动自然,色彩富丽悦目,装饰精致讲究的手捏戏文则称为“细货”。

相传乾隆年间,开始出现袁、蒋、朱、钱氏等家专业性的小作坊,进行季节性的生产。至咸丰年间,惠山泥人生产开始兴盛,钱万丰、蒋万盛、章万丰、胡万盛、周坤记等几家较大的专业店铺相继开业。此后,由于泥人的逐年旺销,作坊不断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泥人生产也由原来的副业、半副业性质转为常年性生产,并形成了一个行业。太平天国运动后,随着无锡当地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水陆码头客商云集,惠山泥人市场扩大,特别是城市市场的扩大而需求增加,各地区和各种传统民间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为惠山泥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加上惠山泥人本身已具备较高艺术水平和扎实的民间基础,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惠山泥人发展到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

从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动荡不安,泥人艺术遭受了严重摧残。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惠山泥人作坊的相继倒闭和艺人的失业。抗战胜利后,惠山泥人的生产虽然有所恢复,但已失去了原有的淳朴之美,表现内容上发生了可悲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惠山泥人历史充满了血和泪的印记。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惠山泥塑重新焕发了青春,无论在艺人的政治思想上、经济生活上,还是内容和表现技术上,都获得了提高。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各方面的优点,反映了人民的生活面貌。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