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学会独立思考:你可以从众 但不能盲从

学会独立思考:你可以从众 但不能盲从

时间:2022-07-03 05:26:43

相关推荐

学会独立思考:你可以从众 但不能盲从

仅仅在二三十年前,心理学对中国大众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学术名词,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还在为小康乃至温饱而奔波,无暇他顾。但是今天,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知道,正确了解自己与世界、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是多么重要,它会让我们用一种客观、理性和全面的眼光看待这个极速变迁的世界,特别是当它处于莫名的危机中——比如这次席卷全世界的危机。而这,正需要心理学知识的介入。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心理咨询师包楚婷在群学书院开辟“生活中的心理学”专题,从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人、事和社会现象出发,深入浅出地解读相关心理学知识,以期为读者们关注自我与社会,提供一面别开生面的镜子。敬请关注。

本文为专栏第三篇。

往期回顾

《态度效应: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

《成功从来与年纪无关》

作者包楚婷,江苏句容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曾经想改变世界,现在想治愈世界。

毛毛虫效应

——“从众”和“盲从”的临界点在哪里?

文 | 包楚婷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用毛毛虫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把一些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放置在一个花盆边缘,并在花盆不远处放了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看到松叶之后便开始蠕动,但是它们却不朝着松叶的方向移动,而是跟在前一个毛毛虫的身后。

但毛毛虫是被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放置的,所以毛毛虫就一直围着花盆边缘转圈,一直转了七天七夜,知道筋疲力尽而死去。法伯设想过,毛毛虫也许很快就会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转圈行为。但是,他最终还是失望了——并不是所有的毛毛虫都会变成“蝴蝶”,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不会变通的“追随者”。

心理学家为什么会研究动物的行为呢?其实这再正常不过了——动物身上的一些行为其实是与人类共通的。细想一下,我们身边不也存在着大量的“追随者”吗?

第一种“追随者”会像不停转圈的毛毛虫一样,只知道埋头干活,却忽略了方向的正确性。这类人适合稳定、基本没有变动的工作,一旦发生重大调整,他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这种盲目性对个人发展的制约是最大的。

第二种“追随者”是对他人的盲目崇拜,他知道方向的重要性,但是他不相信自己选择的方向,而是会去追随一个她认为值得信任的人,跟着别人的方向走。这类人属于选择大于努力的人,如果一开始选择错了,那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第三种也是盲目崇拜,但是他所崇拜的不是人,而是理论。他会选择去相信书本的知识,或者轻信“成功学”,或是迷信某个成功人士的言论……总之,他想复制某种“成功”的范本,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第四种是墨守成规,这类人性格保守且固执己见,他坚信自己过去所积累的经验,而不会去尝试新的方向。这类人在某些方面和第一类人有些类似,他们都是不愿意改变的人,但其背后的原因却是,一个是“不知”,一个是“不愿”。这类人大多是有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人,却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最后一种人同样也是不愿意改变方向的人,但其原因是惧怕风险。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改变的勇气,或者勇气不够大,因为在原来的方向上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代价,转变方向意味着需要冒不能百分之百成功的风险,那么,又何必去冒着风险做出改变呢?这类人在所有“追随者”类型中是思考最多的一类人,在权衡利弊和风险之后,他们往往还是会选择坚持之前的方向。

当然,这么多“追随者”类型并不是永远不能成功,只要他们选择的方向是对的,付出相应的努力且坚持到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功。怕就怕明明知道方向错了,但由于盲目轻信或者性格缺陷,而固守己见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类型的“追随者”,我们就会得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跟随”的方向是正确的呢?

首先,要摆脱思维惰性。不管身处何处,身居何位,我们都必须保持思考的习惯,囿于固有的思考框架、固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让我们很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

第二,要避免目光短浅。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做到这点需要我们多去学习和观察,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减少知识盲区,主动开放自己的思想,去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多吸收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第三,要有冒风险的勇气和魄力。这一要求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需要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去承担相应的压力,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要有创新意识。被动地接受当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突破,因为有时候新的方向是尚未发现和确定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这四个要求难度从小到大,完成第一个要求之后,第二个要求才可以完成得更好,如果前一个要求都不满足,后一个要求就很难做到。不是每个人都有甘冒风险的勇气和魄力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创新思维,但我们可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的长远目光。

一个看似简单的毛毛虫效应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你,不妨观察身边每一个微小的事物,说不定下一个重要心理学效应的发现者就是你呢!

THEEND

△勒庞的这本经典社会心理学着作第一次出版已是1895,然后畅销至今,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个人的孤立状态和融入群体之后,他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都会有所不同,解释了为何群体会出现“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等的特点。

梁漱溟纪念特别讲演|《金陵刻经处》新书分享会|《谢辰生口述》新书分享会|杜春媚对话郭海平|千古聚讼《兰亭序》|对话舒国治|对话叶兆言|周文重大使讲演|五作家文学冷餐会|博物馆史对话|晚年柳诒徵|程章灿谈胡小石|民国知识人|王笛《袍哥》新书分享会|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婚|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叶圣陶孙女回忆姑苏叶氏文学世家|孙中兴谈爱情|长三角社会学论坛|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高峰论坛|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社会心理学会云南暑期班|杨国枢先生追思会|郑小悠:年羹尧之死|毕淑敏读者见面会|高欢藏品展特别活动|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新书对话会|共读南京之《南京城市史》|中国首部书店话剧|四姝昆曲雅集|徐新对话刘成|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琦教授品读百年越南|福克《两性》新书分享会|社会学十位长江学者聚首贵阳|你所不知道的金庸|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之美系列讲演|谷岳南京分享会|谢宇教授系列讲演|对话: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精神|周志文《论语讲析》新书分享会|“双十一”消费魔咒特别论坛|王阳明逝世490周年特别论坛|茶叶:中国与世界|大学教授对话着名作家:中小学作文改怎么写?|文学名刊主编南京见面会|《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五十讲》|青年作家费滢《东课楼经变》新书分享会|仰之弥高:20世纪中国画八大家特展|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甘满堂:闽台庙会中傩舞阵头与瘟神信仰记忆|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张静:研究性思维的逻辑|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