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内蒙古区域虫害草地螟 双斑萤叶甲及红蜘蛛防治技术措施

内蒙古区域虫害草地螟 双斑萤叶甲及红蜘蛛防治技术措施

时间:2021-05-31 17:44:57

相关推荐

内蒙古区域虫害草地螟 双斑萤叶甲及红蜘蛛防治技术措施

编者:根据内蒙古区域目前各种农作物虫害发生情况,特编辑草地螟、双斑萤叶甲及红蜘蛛防治技术资料,指导广大种植者积极防控,避免农作物受害虫危害造成损失,由于处于夏季高温天气,化学防治建议采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避免造成人员中毒事件。

草地螟防治技术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草地螟食性很杂,据记载,寄主植物有35科,200多种,其中最喜食藜科、豆科、麻类等植物,大发生年,禾本科作物也会受害成灾。草地螟成虫能远距离迁飞,危害来势猛,突然爆发。幼虫发育快,暴食性强,又往往群集迁移危害,如果不及时防治,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毁灭性灾害。

1 .形态特征

1.1成虫 小型淡褐色的蛾子,体长8~10 mm,翅展 14~26 mm。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的条纹,翅中央近前缘处有黄褐色斑纹一块,顶角内侧前缘有一不明显的三角形淡黄色小斑。沿外缘有明显的淡黄色波状纹,外缘有类似前翅外缘的条斑,静止时两翅叠合成三角形,复眼蓝绿色,触角鞭状。

1.2卵 初产时乳白色,有珍珠光泽,后逐渐变为浅黄褐色、椭圆形,长0.8~1.2 mm,宽0.4~0.5mm,上端稍突起,接近羽化时内有黑斑点。卵多数复瓦状或串状排列,也有少数单产的卵。

1.3幼虫 初孵化的幼虫身体淡黄色,老熟体长约25 mm,灰绿至黑色。头部黑色,体驱有明显的褐色背线,两侧有黄绿色的线条,腹部为黄绿色,每节各有瘤状突起两对,分列在背线两侧。幼虫一般分5龄。在食料和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常发生增龄或减龄。

1.4茧 灰白色,长筒形,丝质粘着土粒,茧长25~40 mm,径粗3~4 mm。

1.5蛹 淡黄色,背部各共有14个赤褐色的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刺8根,蛹长14~20 mm。

2.发生规律草地螟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属于迁飞性害虫。本地虫源是翌年发生的虫源来源之一、大发生年份虫源并不以本地为主,而主要来自北纬38~43度,东经108~118度的高海拔(1000~1600m)地区。年积温较小的年份只发生2代,以2代幼虫在高寒山区越冬,年积温较高的年份发生3代,以3代幼虫在平川或山谷暖区越冬,所以多数年份这里都有大量的越冬虫茧,另外这里的荒坡、草滩和休闲地面积大,越冬虫茧受人为耕作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幼虫越冬,每年5月下旬越冬基地蛾大量羽化时期,如果天气条件是在高压控制下,地面有北方气旋活动,8.5×103帕高空有西南方向的气流,蛾就可能起飞上升,随气流从西南方向东北沿两条线飞行。如果黑龙江省上空出现气旋控制下的天气,蛾团就会下降至本地,降落地则会出现大范围蛾量突增现象。成虫产卵喜欢选择叶肉肥厚,柔嫩多汁的灰菜、猪毛菜、扁蓄等杂草上产卵,但在喜食的作物大豆、甜菜等上面也有相当的卵量,一般卵在20 ℃温度下,3 d就可孵化。幼虫有比较特殊的习性,一是低龄幼虫发育迅速;二是具有暴食性和集体迁移习性,较大发生时,大量的暴食期幼虫,可迅速吃光作物、牧草,处于饥饿状态的幼虫会群集一起向邻近的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寸草不留;三是高龄幼虫在叶子背面结成丝网,潜在网内危害,丝网可以遮挡农药和寄生天敌的侵害;四是幼虫尤其是一代幼虫有明显滞育性(即一部分幼虫停止发育直接越冬),滞育幼虫的比例因年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入土做土茧在茧内化蛹.土茧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幼虫安全越冬,土茧内的幼虫抗寒性很强,零下30℃冻不死,土茧被破坏幼虫会大量死亡,因此经耕翻后的农田中,越冬幼虫死亡率是很高的,而荒地、邻带边缘,草原越冬的幼虫则很安全,幼虫化蛹前先将茧咬破一个羽化孔,为羽化做准备,然后在茧内化蛹。

3.预测预报

3.1一测 即在草地螟成虫开始羽化后,于5月下旬设置黑光灯诱蛾并记载灯下蛾量。高峰日蛾量在1000头以下时为轻发生指标;1000~5000头时为中发生指标(视蛾量多少还可分为中等偏轻或中等偏重);蛾量在5000头以上时为大发生指标。

3.2二查 在蛾羽化峰期每日解剖雌蛾20头,检查卵巢发育进度,逐日统计各级卵巢数量及百分率。如果卵巢发育欠佳,孢卵少,为轻发生指标;卵巢发育良好,抱卵多,为大发生指标,10~15d后应进行田间药剂防治。

3.3三看 即看发蛾期的环境条件。主要看温、湿度及蜜源。温、湿度较低且开花植物少,是轻发生指标,温、湿度较高同时开花植物多,蜜源丰富,是大发生指标。田间幼虫量防治指标为10头/平方米(或38头/百株)。防治时应采取“挑治”,只对达到防治指标地块进行防治,未达指标者可暂不防治。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法 第一,灌溉、秋翻和深耕,消除杂草荒滩,可减轻和抑制草地螟的发生和为害。第二,在成虫产卵盛期后、卵未孵化前铲除田间杂草灭卵。第三,在受害田块周围或草滩邻近农田处挖沟,或用药剂设置4~5 m宽的隔离药带(用药量适当加大)。

4.2化学防治法 用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爱福丁)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锐宁)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速安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如预防玉米红蜘蛛发生可用阿维菌素与以上菊酯类农药复配喷雾防治。

4.3物理防治法 第一,频振杀虫灯诱杀。在成虫发生期采用佳多频振杀虫灯诱捕成虫。每隔240 m设一盏灯。第二,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灯距 300m左右。

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

双斑萤叶甲是危害玉米田的一种新型害虫,成虫能飞善跳,具有突发性、群聚性,较强的迁飞习性和趋嫩叶危害的习性。该虫还为害棉花、高粱、谷子、豆类、马铃薯、蔬菜及向日葵等多种作物。

根据种植产业协会专家调查,今年玉米双斑萤叶甲普遍发生,局部重发生。平均百株虫量35头,重发田块百株虫量达120头,发生面积较大,内蒙古西部区域普遍发生。为切实做好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工作,将该虫的危害降到最低,专家对双斑萤叶甲防治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双斑萤叶甲成虫长卵圆形,棕褐色,具有光泽。体长3.6~4.8毫米。头、胸红褐色,触角灰褐色。鞘翅基半部黑色,每个鞘翅基部具有一个淡黄色斑,四周黑色,鞘翅端半部黄色。胸部腹面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体毛灰白色。幼虫体长6~8毫米,白色至黄白色,11节,头和臀板褐色前胸和背板浅褐色,有三对胸足,体表有成对排列的不明显的毛瘤。

二、危害特点

1、该虫以成虫群集危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成虫取食叶肉,残留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严重影响光和作用,8月份咬食玉米雌穗花丝,影响授粉。也可取食灌浆期的籽粒,引起穗腐。危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2、该虫的成虫刚迁入农田时呈现点片危害,达到危害高峰即向外扩散,迁入相邻的农田危害。

3、该虫对光、温度的强弱较敏感,中午光线强温度高时,该虫在农田活动旺盛,飞翔能力强,取食叶片量大,早晨至晚间光线弱温度低时飞翔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常躲在叶片背面栖息。

三、发生规律

玉米双斑萤叶甲每年发生一代,以散产卵在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一直生活在土中,食害禾本科作物或杂草的根;经过30-40天在土中化蛹,蛹期7-10天;初羽化的成虫在地边杂草上生活,然后迁入玉米田。7月上旬开始增多,7月中下旬进入成虫盛发期,此后一直持续为害到9月份。此虫能飞善跳,白天在玉米叶片和穗部活动,受惊吓后迅速跳跃或起飞,飞行距离3-5米甚至更远,成虫飞翔能力强,有群集性。

该虫的发生期早晚与温度有关,5月份平均温度的高低决定着它的发生期的早晚,温度高则发生期早;温度低则发生期晚。干旱年份发生较重。高温干旱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降水量少则发生重;降水量多则发生轻,暴雨对其发生极为不利。在粘土地上发生早、危害重,在壤土地、沙土地发生明显较轻。田间、地头杂草多的地块严重。

四、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秋耕冬灌;清除田间地边杂草,特别是稗草,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降低越冬基数;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对点片发生的地块于早晚人工捕捉,降低基数;对双斑萤叶甲危害重及防治后的农田及时补水、补肥,促进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

2、生物防治

在农田地边种植生态带(小麦、苜蓿)以草养害,以害养益,引益入田,以益控害。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利用天敌。双斑萤叶甲的天敌主要有瓢虫、蜘蛛等。

3、化学防治

该虫成虫具有一定短距离迁飞的习性,相邻的农田同时发生时,其中一块地进行防治而其他地不防治,则过几天防治过的地又呈点片发生,加大防治难度,危害程度更重,所以防治该虫一定要统防统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放宽防治指标,减少防治次数,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百株虫口300头、被害株率30% 时进行防治。选用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爱福丁)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锐宁)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速安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以上菊酯类杀虫剂配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1500倍液周到喷雾还可预防干旱高温易发的玉米红蜘蛛及玉米螟和粘虫等害虫,而一举两得;喷药时间在下午4点之后、早晨10时之前。严禁在中午高温时间作业,以防人体中毒。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可采用无人机飞防统防统治,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

玉米红蜘蛛防治技术要点

近期内蒙古种植产业协会植保专家在内蒙古西部区域对玉米红蜘蛛进行实地调查指导,红蜘蛛在各地沙质土壤不同程度已经有发生,由于沙质土壤土地地温高,加近日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发生的可能。走访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区域看到沙质土壤及浇水不及时地块发生,农民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用航空无人机飞防效果不错,由于玉米属于高杆作物,种植密度大,药喷不到植株下边,人工喷药由于气温高危险性大,可操作性差,已经严重阻碍防治效果,过去大多农户发生后在观望状态,还有防治积极性及认识性不高,没有意识到红蜘蛛对玉米危害性造成的损失,急需要各地政府及农业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提前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动员广大农户积极行动起来,采取较可行防治措施,比如:除采取白天化学防治喷雾,晚上设放烟剂熏杀,配合浇水施肥管理来降低地温提高玉米抗性等,并建议农业部门及农业服务组织为种植农户引进无人机飞防喷雾设备,尽快引导农户科学防治,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为获得玉米种植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玉米红蜘蛛防治技术要点

近年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高温,使红蜘蛛危害玉米的程度已越来越重,对玉米产量将影响巨大。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玉米红蜘蛛的防治经验,现介绍给农民朋友以供参考。

危害症状

玉米红蜘蛛的成虫、幼蛾,若虫以剌吸式口器危害玉米,在玉米的背面吐丝结网并吸食叶汁,受害叶片最初呈现白色斑点,以后随着红蜘蛛的繁殖数量增多呈淡绿色,危害重的叶片发白。玉米红蜘蛛是一种食性杂、体态小、繁殖快的昆虫。受红蜘蛛危害的玉米生长缓慢,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有的农户称它为油腻,玉米红蜘蛛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幅度达30%- 50%,发生早的甚至可能绝产。

生活习性

玉米红蜘蛛是适用于高温干燥气候条件的螨类害虫,当地每年发生 13- 16代,13- 15天发生一代,世代重垒,它以成虫在土壤上的残桩和杂草下越冬,第二年5月下旬开始活动,在杂草和果树上作害,6月下旬开始危害早玉米。7月- 8月是红蜘蛛发生的高峰期,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防治方法

加强预测预报,当百株的每张叶片虫量在3- 5头时,选用高效低毒少残留的农药防治,发生严重时,实行地块连片喷雾防治。

防治药剂

(1)土壤处理:春播时在播种沟内随种子每亩混施防治含有杀螨的地下害虫药剂,使玉米幼苗根系吸收后形成带毒苗,选用残效期长的药剂,可有效地防治红蜘蛛对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危害。

(2)药剂处理田边杂草:5月中、下旬是红蜘蛛第1代成虫在田边杂草活动的时期。可在田边杂草上喷打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等杀螨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掌握田间虫情,尽早进行防治:玉米进入拔节初期,红蜘蛛多在下部叶片背面取食,可用阿维菌素与苯丁哒螨灵的混合液,也可用阿维菌素加炔螨特成分的混合液。尽量将药液喷在玉米叶片背面,并在第1次用药7天后再进行第2次喷药,这样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4)把握好防治时期:由于玉米红蜘蛛大都从田边地头开始危害,所以最好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选用阿维菌素加哒螨灵或者二者复配制剂,围绕玉米四周进行喷雾封闭,也同时对其他寄主植物进行喷施,以切断虫源,这样就可控制住红蜘蛛的危害,达到彻底防治红蜘蛛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防治效果比较,选出了防效好的药剂螨危,及国产红蜘蛛防治剂1.8%阿维菌素或5%的爱福丁50/20毫升与40%炔螨特30毫升,或30%苯丁哒螨灵,或扫螨净40克复配兑水30公斤防治,发生严重的隔7-10天防治一次,并轮换用药;使用无人机喷雾设备防治效果好,并可避免人员中毒事件发生。

另推荐使用化学烟雾剂异丙威与阿维哒螨灵的复配剂进行防治,傍晚以后无风施药,;人工喷雾时要带好防毒口罩穿防毒衣具,将喷头置于人背后喷雾。

注意事项

一是施药期间注意人、畜安全,选择上午10时前下午5时后到傍晚施药。二是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后再喷雾杀虫防病的药剂。三是兑药时不用污染水源,先倒少量水再倒药二次稀释,最后加到所需水量摇匀,喷雾周到。

内蒙古种植产业协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