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大美古襄阳城!襄阳城墙上的角楼及其它楼与阁

大美古襄阳城!襄阳城墙上的角楼及其它楼与阁

时间:2020-02-03 00:45:05

相关推荐

大美古襄阳城!襄阳城墙上的角楼及其它楼与阁

仲宣楼

早在2000多年前,墨子在他的扛鼎之作《墨子》中阐述城池必须具备的六大要素时,就反复强调了城楼的作用。此后,城上建楼成为各地城墙的“标配”。这些楼,由于在城墙上的位置不同,名称也就不同,如城门楼、角楼等,它们的功能也各不一样。今天为读者介绍角楼——

角楼,是在城墙转角位置上的建筑。城墙是防御性的建筑,角楼建在转角,可以观察两面的敌情,加强这一部位的防御,起到保卫城池的作用。在古代的城池中,在城的转角建角楼不是普遍现象,做不做角楼,主要根据城所处的位置、四面环境、防卫方式、战略要求决定。

襄阳城墙上的角楼始建于哪个朝代,无法考证。公元1365年,朱元璋派邓愈镇守襄阳。邓愈开始了庞大的复建、新建城墙工程,开辟大北门、长门,除在每座城门上各建一座城楼外,还建有“东北角楼一座,滴水三层”。这座角楼,也许是襄阳有记载的最早的角楼。

天顺《襄阳郡志》中记载西南角、东南角角楼各一座,即狮子楼和仲宣楼。乾隆《襄阳府志》“襄阳府城图”中,除仲宣楼、狮子楼均存在外,在东南城墙上还出现了魁星楼。由此可见,襄阳城东南、西南角对敌方的防守侦察相当重要。

仲宣楼

东南角上的仲宣楼(一名王粲楼,为纪念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所建)是襄阳城的重要景观,被当地人熟知。在《元一统志》卷三中,有记载谓“王粲楼,在襄阳县西。前人富有题咏”,说明王粲楼至迟建于宋金年间。明清时期该楼屡圮屡修。史书记载,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卒成,缘请京城之友人王世贞作《仲宣楼记》以彰显影;光绪《襄阳府志》卷五“古迹”记载:“仲宣楼在魁星楼东,明襄王重修。国朝雍正中,副使赵弘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知府胡翼重修。后废。光绪二年修城,得赵兆麟书‘先生之风’四字于楼下,因置小楼嵌赵刻焉。”

仲宣楼民国初再次被毁。1993年,我市在城墙东南角原址上复建仲宣楼,为双层重檐歇山顶,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沈鹏题写“仲宣楼”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楼下城墙内辟有风景优美的休闲广场,中立王仲宣石像,供游人凭吊。

狮子楼

狮子楼最早出现在天顺《襄阳郡志》里,称“在县西”。乾隆《襄阳府志》记载:狮子楼,在郡城西南角。洪武初建,绘狮子于楼,以镇望楚、虎头诸山,后改建石狮三,雄峙城角,各高丈许,今楼圮,而三石狮俱存楼址外,旁有碑亦仆。同治《襄阳府志》也记载:崇祯辛巳春,献贼寇襄平城,城楼窝铺俱毁……都御使王永祚重建六城大楼暨西南城上狮子楼。

这些记载,讲明了狮子楼的“身世”。明初,在宋元战争中损毁严重的襄阳城池得以重建,狮子楼作为城墙西南的角楼创建于此。最初建的狮子楼,是有楼无狮,狮子仅是楼上的壁画。到天顺年间,狮子楼毁,就在原址雕了石狮,同时盖了亭子。

狮子楼本质上是城墙南面的一处重要御敌设施。敌人若在岘山脚下的城外开阔平地上组织力量攻城的话,在狮子楼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便于做好应对。

狮子楼毁在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撤离襄阳时,烧毁各处城门、城楼,也包括狮子楼。后来都御史王永祚于重修襄阳城垣六门时,将狮子楼修茸。明崇祯十五年冬,楼又被张献忠部破坏,仅剩笨重的石狮倒在地上。

12月16日,襄阳市考古人员在古城墙军分区招待所段进行勘探发掘,发现了清代道光年间所建狮子楼遗址,证实了以上文献的记载。

其它楼与阁

襄阳城上另有一种楼,不是门楼,也不是角楼,它就是曾位于东南城墙上的魁星楼。

1.魁星楼

魁星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型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古时候,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襄阳城魁星楼建在古襄阳南城墙上,在仲宣楼与南门之间,与文昌祠、府学文庙相邻。乾隆《襄阳府志》记载:“文昌祠在文教坊府学东。祠之前有魁星楼,在城南,知府杜养性建,尹会一修。今署襄令陈文枢重修。”已知文昌祠建于明代(明代将南门命名为文昌门或是与之相邻之故)。魁星楼建于清代,创建人杜养性康熙二年(1663年)在襄阳任知府,十四年离任,可以推定魁星楼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魁星楼至少经过了雍正年间襄阳知府尹会一、乾隆年间襄阳县令陈文枢两次修缮。尹会一为此写下《新建魁楼碑记》流传后世,可以窥见这位官员盼望本地多出人才的拳拳之心:

余守襄数载,不兴无益之土木。建蜡庙,重民事也;修隆中,礼先贤也;兹楼之建,为胡乎?相传襄郡南城上,旧有魁楼,为一郡文风所关。前守杜公修于康熙壬子,嗣因前襄令以他故毁楼,改祀魁星于文昌阁下,说者谓气象幽暗,不称文明之大观,故比年以来,科第落落如晨星,言之每以为憾。余惟襄阳夙号才薮,而风雅于今沉微不振,心窃疑之,仅亦地灵之有关,其信然者与。因于薄书之暇,偕诸生之楼上,寻其故址犹存,遂谋合众擎以举事,起于雍正九年春三月,阅秋七月,余乃竭力以告厥成。嘻!文风之吂,天耶地耶人耶,其相合而有助者耶。方今圣明在上,景运天开,兼以襄城襟山带水,控楚上游,英华萃聚之区,魁斗向阳,星文协应,其光熊熊矣。有志之士,将益积学行,为风气争先,为兹楼壮色,何患于磊落抑塞,未能望青云而蹶起乎?凡我襄士,可以兴矣。

民国年间,由于1935年的汉江流域大洪水,襄阳城多处遭到毁坏。

襄阳市档案馆收藏有魁星楼的老照片,显示:楼为八角形,共三层,八角攒尖式顶,秀丽挺拔,飞檐高翘,稳居于城墙之上,前有台阶可拾级而登。第一层为祭祀之所,二、三层则开敞为亭,供游人登高远望,欣赏“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的襄阳瑰丽美景和“飞甍出万屋”的城内繁华景象。

2.仰贤阁、临汉阁、丰 阁、毓秀阁

一般情况下,因为战事紧急,将士们往往需要换班,阁楼就用于战士们休息及储存日用品等。在和平年代,阁楼多是文人雅士观赏风景、抒发胸臆的场所。

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八(P831)记载襄阳城墙上有:毓秀阁,在城上东南隅;仰贤阁,在城上西南隅;丰 阁,在城上东北隅;临汉阁,在城上西北隅。此时西南隅同时记载有狮子楼,则仰贤阁是靠近狮子楼的一处阁楼,是一处用于仰望先贤的风雅场所。该志书同时记载:“以上四阁都是弘治间襄阳知县黄金建。”

(艾子系拾穗者成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襄阳市作协副主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登襄阳城》杜审言

《登襄阳城》杜审言

2023-06-20

襄阳楚王城遗址

襄阳楚王城遗址

2022-07-20

襄阳城的历史

襄阳城的历史

2019-03-30

《登襄阳城》赏析

《登襄阳城》赏析

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