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解析电影《心灵捕手》:孩子陷“家暴”泥沼 要这样自我救赎

解析电影《心灵捕手》:孩子陷“家暴”泥沼 要这样自我救赎

时间:2022-09-05 12:51:05

相关推荐

解析电影《心灵捕手》:孩子陷“家暴”泥沼 要这样自我救赎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期,"家暴"屡屡出现在新闻中,男明星家暴案再掀风波,papi旗下员工深陷家暴丑闻,一连窜的恶性家暴事件将"家庭暴力"送上了网络热搜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暴力就如一个泥沼,越陷越深无法呼吸。那些遭遇家暴的孩子,幼年时期埋下的"施暴种子"会随着孩子成长生根发芽,如果不能在"家暴"沼泽中抽离,那么孩子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皮肉之苦,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创伤。

家暴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都对家庭暴力十分关注。我们除了关注事件,更要关心孩子的"自我救赎",尽快减少家暴对孩子的影响。

1997年上映的电影《心灵捕手》能够为深陷家暴泥沼的孩子一些启示,教育孩子如何自我救赎。影片围绕主人公威尔展开,讲述了他如何从家庭暴力的阴霾中走出,找回真正的自我的故事。对父母而言,观看《心灵捕手》也能让我们更了解家暴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以及如何去抚慰有家暴阴影的心灵。

一、 家暴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的黑暗把少年天才拉进深渊

《心灵捕手》的主人公威尔是个街头小混混,尽管他还是个少年,但他经常因为打架生事、惹是生非被关进监狱。虽然他的社会地位不高,但是他有着超常的数学天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做清洁工,教授在黑板上留下的问题,很快就被威尔解出。其中第二道还是教授们研究了两年,才解出的问题。

一个清洁工,一个年轻轻轻的少年,居然能轻易地接触获得过"菲尔茨奖"数学家蓝勃教授的问题。蓝勃教授对此大为震惊,对他表达了自己的赏识。但是威尔却一言不发地逃走,性情古怪孤僻的他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蓝勃教授邀请威尔加入自己的团队,但是威尔却对这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嗤之以鼻。

教授不想看着威尔浪费天赋,但是威尔依旧在混吃等死中浑浑噩噩地生活,糟蹋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按理来说,这一位天才少年应该处于社会的上层,也许不会出名,也不至于沦落得进监狱的地步。就是什么使威尔堕落成了行尸走肉?

威尔的性格和经历,都要从童年受到的伤害说起。

因为是孤儿,威尔不得不从小就流连在一个又一个寄养家庭中。在寄养家庭中,威尔双受尽了白眼、冷漠和暴力。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一喝醉回家就要打人,威尔受到他的毒打、辱骂,所以他必须要闭嘴、常怀戒备心、想着逃跑,变得性格孤僻,还充满了攻击欲。

威尔发现蓝勃教授看着自己做题时,就用尽难听的话辱骂教授;威尔对史凯兰一见钟情,但是只会逃避,最终分手;对咨询师尚恩,威尔也是说尽了讽刺挖苦的话,气得尚恩愤怒对骂……

充满暴力的童年,在威尔的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随着长大,这份伤害变得更加可怖,每当威尔放松警惕,他就会感觉"恐惧袭来"。

心理学认为,童年时期经历的暴力会内化为孩子内心对自己的错误认知。从被动接受批评、辱骂,到主动想到自己的缺点,这就是威尔各种负面情绪的基础。

1、对自我内心的封闭

在《心灵捕手》中有很多人都想把威尔从暴力阴影中救出,怀着"救赎"的目的帮助威尔。蓝勃教授不断地安慰鼓励威尔,想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尚恩教授一直充当一个聆听者的角色,想与威尔达成心灵上的胡同。但是,面对众人对自己的帮助,威尔仍旧不愿意袒露自己內心的想法。

这是因为不幸的遭遇封闭了他的內心,在他人看来,威尔是一个数学天赋过人的天才少年,但是在他自己的眼中,威尔只是一个渴望被理解和爱的孩子。威尔曾说:"躲避和不信任,是因为曾经被应该爱我的人遗弃。"在冷漠和暴戾的背后,是威尔的自卑和迷茫,他用别人不接受、不理解的行为去掩盖自己內心的脆弱。

2、对自我产生怀疑

威尔的天赋非常难得,但是这样的天赋在威尔眼中却不值一提。因为痛苦的经历,威尔不愿意再次引起他人的注意,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只看重自己的错误,对自我产生了怀疑。

威尔把自己受到伤害都归咎为自己的过错,甚至认为这些都是自己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得到爱,他就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友谊、爱情和他人的关爱。所以,从表面表现出来的就是拒绝他人的一切好意,甚至用辱骂赶走关心者。

3、无法建立亲密关系

在暴力中长大,孩子长时间紧绷神经,习惯了喜怒无常,早就无法信任亲密关系。威尔的低自尊使他不能建立亲密关系,看见喜欢的女生也不敢上前搭讪,逃避亲密接触。

好不容易和喜欢的女生走到的一起,当女友想见威尔的家人时,他立刻警戒起来。威尔在这段关系中为了保护自己,穿上了太重的盔甲,这使得这一份爱情最后走到了尽头。

二、 孩子怎么从家暴阴影中完成自我救赎?

1、思维上: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

孩子年纪太小,会错误地认为是自己不听话,所以惹来父母的怒火。他会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在自己身上,所以一直退让、忍受,顺从。我们都知道,无论孩子做错什么,都不能成为家暴的借口。孩子是家暴的受害者,而非过错方,"受害者有罪论"应该要从孩子的思想中剔除。

对于家暴,孩子首先要正确地理解这件事,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不是孩子的错,与孩子无关。就如尚恩教授一样,他向孩子反复强调"这不是你的错"来帮助孩子完成自我界定。

2、情绪上: 合理的发泄能够帮助疏导情绪

传统的社会思想是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原谅父母,即便受到伤害,也要看在养育之恩的份上选择原谅。在极端的情况下,一味地原谅和退让,不仅不能安慰孩子自己,还会加重自身的压力。这些愚孝愚忠,要不得。

要真正摆脱家暴的控制,孩子就要学会疏导自身的情绪。压抑的负面情绪很可能会在一瞬间爆发,或者越积越多,使得孩子性格和行为都变得扭曲。

正确的情绪发泄方式有:自己大哭一场,和朋友倾诉、做运动、写博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透露出来,不要在心里憋着。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让他引导孩子发泄情绪。

3、行为上:拒绝伤害,打破恶性循环

《原生家庭》一书中写道:"不要自我惩罚,记住,责任是他们的。"面对暴力,孩子做的不是容忍,而是去求助,让自己尽早脱离苦海。你所要做的事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并归还给相应承担责任的人。

很多成人有暴力倾向,而孩子也会在无意中模仿了父母,产生了以暴制暴的想法。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孩子就必须要勇敢地拒绝伤害和暴力,寻求社会的帮助。

我是方寒的育儿经验说,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