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魏晋时期家学中的经学传承 在儒学传承中的地位也逐渐的壮大起来

魏晋时期家学中的经学传承 在儒学传承中的地位也逐渐的壮大起来

时间:2023-06-22 10:40:00

相关推荐

魏晋时期家学中的经学传承 在儒学传承中的地位也逐渐的壮大起来

魏晋时期,官学不振,家学尚有可观。钱穆先生即言:“政治虽颓废不振,在民间则仍保有文化与学术之传统,并能自有创辟。”汉代通经致仕,出现累世公卿,门第始兴。魏晋时期,朝代更迭,动乱不已,门阀家族却有盛无衰,而一个家族的兴盛衰亡与子弟教育密切相关。

《颜氏家训》载:“士大夫子弟,数岁以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经学和儒学教化乃家族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少家族在经学传承中,经过几代人的学术积累,形成专精的家学,世代相习,如苟氏《易》学,贺氏《礼》学等。

陈寅恪先生有言:“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故论学术,只有家学可言。”可见魏晋时期家学在学术发展,尤其儒学传承中的地位。

大族盛门重视子弟礼仪教化、家学传承自不待言,如三国吴郡范平以儒学授三子,其子“并以儒学至大官”。晋人刘殷七子,五子各授一经。东晋谢安出仕之前,常集家族子弟论学,女性后辈如谢道蕴也能参与其中。普通民众家庭也期望有佳子弟出现。晋人皇甫谧,从其嗣母之训,问学乡人席坦,勤学不怠,终成一代经世之才。

前秦时期韦逞的母亲宋氏,昼则樵采以维持生计,夜则亲授韦逞《周官》,以不废其学。家族儒学传承中父子同研一经,均有经学著述问世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王朗、王肃父子注《周易》,王接、王意期父子注《春秋公羊传》,李充、李颗父子之注《周易》《尚书》。这种家族学术积累极大地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女性在家学传承上也非无功可书,如前述韦逞母宋氏出身儒学世家,及长,学习《周官》音义,并于丧乱间讽诵不辍。后以《周官》传授其子韦逞,韦逞得仕前秦为太常。宋氏又得前秦君主待坚赏识,在家设帐授徒,使《周官》学复兴于世。

传授与家学传授相比,名儒收徒授学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广泛传播儒学的教育行为。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政治颓废,部分学者不愿出仕而乐于隐居教授;另一方面,战火纷扰,官学驳杂,学子也多愿拜名儒为师,从私馆就学。私学教授的内容以经学为主,其间既有启蒙性质的传习,又有加深造诣的研习,同时也积极探索学术和教育,或学问自成一家,或教育方法别具一格。

如汉末郑玄学问自成一家,生徒甚众;又平原人王烈,“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实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部分私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晋人刘兆受业生徒数千人;杜夷年四十余,返乡闭门教授,生徒亦有数千。

在少数民族统治辖区内,留在北地的学者们也在积极收徒授学,弘扬儒学。晋人宋纤隐居酒泉南山,“弟子受业三千余人。注《论语》,及为诗颂数万言”。祈嘉“西游海渚,教授门生百余人”,后被张重华征为儒林祭酒,“在朝卿士、郡县令彭和正等受业独拜床下者二千余人”。后秦治域内的姜龛、淳于岐、郭高等皆者老硕德,经明行修,在长安教授,诸生自远而至者万数。

学者设馆授徒也带动了游学之风,此一时期的大儒在其学术成长的过程中,不乏游学经历。三国时期的哪原,游学各地,师事多人,先问学安丘孙燃,后“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伸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归故里后,教授门徒,青州遂有郑、哪之学。蜀人尹默、李仁游学荆州,习古文经,学成后在蜀地传授。

晋人董景道千里追师,学通“三礼”,后以郑玄为宗,并著《礼通论》演广郑旨。私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儒学人才,使儒学传承后继有人;学者各地游学,寻师问道,增广见闻,切磋学问,既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也加强了地域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区域儒学的发展兴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