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呼兰河传》:属于萧红的孤独的人生传记 是勇敢的萧红

《呼兰河传》:属于萧红的孤独的人生传记 是勇敢的萧红

时间:2023-08-07 02:56:54

相关推荐

《呼兰河传》:属于萧红的孤独的人生传记 是勇敢的萧红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呼兰河传》

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明亮的星。她的文学命运不足十年,却留下了100余万字的传世之作,对于探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女性意识具有很高的价值。1940年萧红把自己的寂寞苦难之旅和人生体验化作浓浓的情感,以故乡人民的悲欢离合,轮回反映出来,《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无不体现了她的悲剧意识与心灵归宿。

萧红,19出生在呼兰河一个比较富裕的地主家庭,但优越的生活条件并没有给她一个温馨的童年。母亲死后,失去母爱的萧红身体和精神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可以说,萧红的童年是在阴冷与恶意中挣扎过来的,唯一关心她的就是《呼兰河传》中提到的祖父。

“我”和祖父的故事。因为那是《呼兰河传》中最柔软、最温暖、最动人的部分。

祖父像是萧红笔下那个年代乡土中国的一个异类,因为他的立足点总是人性的,他的观点与行为也因此有了现代文明的意味。

在萧红的童年中,父亲与祖母对她是及冷淡的,祖母曾用针扎过她的手指,父亲对她总是打骂,偶尔打碎一个杯子也要骂得让人发抖,只是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子。更加不幸的是母亲也过早的死了,可是母亲死后三个月父亲就续弦了,继母也是不喜欢她的。所以小时候的萧红是寂寞的,孤独的,她的反抗与敏感其实是一种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的屏障。据萧红的同窗好友说上学期间的萧红是恬静的,很少谈笑而且有些孤独。不喜欢和人来往,但也不忧郁,时常怡然自处。

正因如此,童心未泯的祖父对她的陪伴和疼爱,成了萧红清冷寂寥的童年记忆中唯一的温暖与乐趣。

对外界敏感的她,并不是一个冰冷没有温度的人,相反她是更善良的,也容易感动的。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感到她对于社会底层人民和女性的同情。她的作品是有温度的,在初读她的作品时,就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她的祖父是一个健康而又乐天的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是带给萧红温暖与爱的重要亲人,每当萧红在吃饭时向父亲和继母吵着要书而受到驳斥时,总是由祖父出来维护圆场,这才能把饭吃完。同时祖父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师。

回忆呼兰河这座小城时,萧红的心情是寂寞的。

在那个“众人皆醉”的迷信年代,清醒的萧红无疑是孤独的。

《呼兰河传》中的人们愚昧、平庸,对生、老、病、死之事都没有任何表示。

“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老,这也没有什么办法;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回家照旧地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无论一个作家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对她个人的影响总会体现在她的作品中,萧红的作品流露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带有很强的哲学气息,而好的作品就像一盏明灯,总会让读者有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整体结构也是很有自身特点的。单纯的作为小说来说,全文共分为七章,没有标题,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成章,章节之间很明显是没有时间上的联系的,而情节上的因果关系是存在的。《呼兰河传》一共七章,加上一个简单的“尾声”。除了“我”和祖父的故事明亮,甚至是明媚的外,其余的部分大多是灰黯、甚至残酷的。无论是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还是“我”家院落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

《呼兰河传》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作家笔下所写故事的悲剧、故事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的表达等三个方面展开。作品直面惨淡的人生,也有启迪落后百姓的教化作用。

作者在《呼兰河传》中用很多的笔墨写了女性的悲剧命运,描写的非常细腻的。女性在生活中被封建制度压迫,而且精神上还要受男性和同性的伤害,这是作者作为一个女性的真实生命体验。就像她自己所说的:“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

《呼兰河传》的基调,是寂寞。

萧红将儿童和成人双视角写法运用其中,以此加深了字里行间的寂寥与凄清。

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让她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创造出了特有的散文化的抒情小说体式。

儿童视角对呼兰河城美的挖掘,成人视角对呼兰河畔人民丑陋的批判,两重视角交织,不仅增强了整本《呼兰河传》的可读性,也使得萧红将行文间的寂寞发挥到了极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