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春秋战国时期 动辄几十万规模的战争 究竟从哪里招来这么多士兵

春秋战国时期 动辄几十万规模的战争 究竟从哪里招来这么多士兵

时间:2022-05-12 14:39:05

相关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 动辄几十万规模的战争 究竟从哪里招来这么多士兵

春秋有一个说法,形容大国叫千乘之国,是指一乘马车配三乘牛车,西周侯国一军125乘马车,就是500乘,春秋不停兼并别国,很多就有千乘了。千乘之国为中等诸侯国,一千乘就是十万人,这是无战事时中等诸侯国最起码的军队数量,大国远不止如此了。魏武卒秦锐士的挑选就应该看得出来大国军队人数有多少。

那个时候战争民就是兵,和平兵就是民来说,持续很久的会战双方参战人数达到几十万是有可能的。单死亡人数是有偏差的,虚报是一部分,统计偏差也是一部分。试想冷兵器时代打扫战场头颅胳膊大腿到处都是怎么统计?所以很多断胳膊断腿都算一个人。所以就像长平会战来说,持续两三年,前前后后投入的人数没有百万也有七八十万。赵国战损20多万,被杀二十多万也是有可能的。

理论上来讲,纯粹的不用种田的职业军人,宋朝才大规模出现。之前要么是少数民族打仗汉人种田,要么是禁军不种田,地方军队半种田。之后明朝的卫所制又成了天子亲兵不种田,地方卫所半农半兵,到明朝中期后卫所名存实亡,有战斗力的主力又成了募兵后的职业军人,比如辽东铁骑,宣大主力。以战国时期来讲,实行农民兵也属被迫,属于宋朝之前中国军队常态。分封制下如果搞太多的职业军人,国家王和下属封臣根本没办法养那么多职业军人,这才是主因,并非国家非要靠农民兵数量取胜。魏武卒人数很少,属于当时的特种兵,放在吴起手下就可以打的秦国连函谷关都丢了。但养特种部队成本太高,并且毕竟人少,战术上无敌的存在,但战略层面上发挥作用小。

在战国时代,因为没有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可以充分整训,职业士兵的培养有赖于以战代训,弱国频繁战败导致职业士兵被斩首,兵力缺少,最终只能进行全民动员以量取胜,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等到大一统帝国经济恢复以后,职业军人和常备军又成了首选,毕竟作战效能高,又不影响生产。至于军队数量肯定不能太多,小农经济生产的物资大多消耗掉了,动员能力是很差的,落后的运输方法又进一步降低了利用率。战国打仗很有讲究,会尽力减小对生产的影响。“多事之秋”,大家普遍在秋收后发起战争,那时必要的农活少。收割后土地荒芜,减小战争对庄稼的影响。而且战争缴获的粮食也会更多一点。

战国时期,各国的兵制,就是常备兵和临时征发民夫的办法。所以五百万人口,征发一百万军队并不算多夸张,战国时人就是这么做的。秦汉时,国家已经一统,战争大大减少,加上常备兵等制度的建立,一般就很少在征发普通的民夫了。这时候军队占人口的笔记就大大降低了。所以秦汉时,人口几千万,军队也只有几十万。清朝时,人口四五个亿,军队也只有几十万而已。

小编认为,战国时期国家就开始采取了最适合当时情况的全民皆农又人尽可兵的模式,这样最省成本。明太祖朱元璋鼎定天下后为职业军人的口粮发愁,于是有了卫所制,职业士兵变成了半农半兵,养百万之师不费朝廷一粒米。但后来发现战斗力不行,明朝中期后就又改回了募兵制,成了职业军人。所以,战国时代,农民最多,农民兵成本最低,两者结合导致了战国时代动辄就十万人以上的互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