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品读丨“我的摄影作品胜过我的学术著作价值” 当鲁迅研究专家 北大教授钱理群拿起相机

品读丨“我的摄影作品胜过我的学术著作价值” 当鲁迅研究专家 北大教授钱理群拿起相机

时间:2019-09-20 11:08:49

相关推荐

品读丨“我的摄影作品胜过我的学术著作价值” 当鲁迅研究专家 北大教授钱理群拿起相机

钱理群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人文学者钱理群,在学术圈是有口皆碑的鲁迅研究专家。但是最近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钱理群一本摄影+文集——《钱理群的另一面》。书中选编了钱理群几十年所拍摄的照片的选编,展示了他生命、生活学术之外的另一面。在摄影作品旁还配有他的一些文字。

钱理群摄影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钱理群先生并不是摄影行家,也从未进接受过摄影的任何训练,“很不专业”地拍了一大堆“不怎么艺术”的照片。为何要编辑出版他的摄影画册呢?该书责任编辑窦海军解释说,这跟作者是钱理群有很大的关系。那么,难道一个思想文化名人随意拍的照片就值得出版吗?这是不是一种流俗的“名人效应”呢?窦海军继续解释说,还有另外的视角。“在某一社科领域思考深刻的人,他在其他社科领域的思考与行为会不会有独到的价值呢?也就是如果鲁迅画了很多画,他的画值不值得关注,值不是值得面世呢?最终的答案是,值得。因为这些画即使很不专业,但是起码是鲁迅的另一面的反映,起码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史料。”

钱理群摄影作品

,窦海军翻看了钱理群装了小半个大衣柜的影集,被他的一组“怪脸照片”所深深地打动,“这位严肃的学者原来还有如此调皮的一面!钱老说他的照片和他的文字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世界,还说他更看重自己的这个世界,这是他从不示人的自己的另一部分。”

钱理群摄影作品

在书中收入了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窥见钱理群对摄影的深入看法。比如在《我与摄影:我的一种存在与言说方式》中,他写道,“ 每次旅游,我都没有文字留下,我从不写游记。最初以为是自己文字功力不足,但细想起来,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自然,包括自然风景,恐怕不是语言文字所能描述的。语言文字只是人的思维和表达的工具,在自然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坦白地说,面对大自然,我常有人的自卑感。那些大自然的奇观,使你感到心灵的震撼,而无以言说。正是这一点,显示了摄影(包括电影摄影)的力量和作用。所谓摄影,本质上是人和自然发生心灵感应的那瞬间的一个定格,是我经常喜欢说的“瞬间永恒”。它所表达的是一种直觉的、本能的感应(因此我坚持用傻瓜机照相,而反对摄影技术的介入),不仅有极强的直观性,也就保留了原生态的丰富性和难以言说性。这正是语言文字所达不到的。摄影所传达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缘分;摄影者经常为抓不住稍纵即逝的瞬间而感到遗憾。这实际上意味着失去了,或本来就没有缘分。于是,我的自我表达,也就有了这样的分工:用文字写出来的文章、著作,表达的是我与社会、人生,与人的关系;而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则用摄影作品来表达。”

钱理群摄影作品

钱理群对摄影看得很重。他经常在学生与友人中强调摄影作品在我的创作中的重要性,“甚至说我的摄影作品胜过我的学术著作的价值。这其实并非完全是戏言。对于我来说,与自然的关系是更重要的:我本性上是更亲近大自然的。只有在大自然中,我才感到自由、自在和自适,而处在人群中,则经常有格格不入之感,越到老年越是如此。即使是旅游,我对所谓人文景观始终没有兴趣,我觉得其中虚假的成分太多。真正让我动心的,永远是那本真的大自然。这样的类似自然崇拜的心理 ,还有相关的小儿崇拜,其实都是来自“五四”——我承认,自己本质上是“五四”之子。”

钱理群

精彩书摘:

我一生喜欢戏剧,从小学唱京戏黑头,小学和中学时迷上了话剧,还自编自导自演。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了上海业余儿童剧团,还演过电影《三毛流浪记》中的“小少爷”。

我年轻时候讲课也有点表演性,还很强调朗诵。

我的人生也充满了戏剧性,有位朋友概括我的人生是“有惊无险”。

我的这组所谓的表演,就是用夸张的方式表现平时受压抑的一些内心情绪。自由地故作歌唱、惊喜、痛苦、幽默、欢乐、作怪、调皮、悲伤、沮丧、谄媚、高呼、沉思……状。这背后自有一种真性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戴着某种程度的面具。连学术上都有面具,你是个教授,就得有个教授的样子;人们把

你当作名人看,更要求你有名人的样子。现在,把这些面具全都摘下,完全不像个教授,更不是名人,专门搞笑。别人看了开心,自己也轻松自如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