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良渚文化的优质玉取材何处?辽东岫岩玉或为之源头

良渚文化的优质玉取材何处?辽东岫岩玉或为之源头

时间:2022-07-27 23:55:49

相关推荐

良渚文化的优质玉取材何处?辽东岫岩玉或为之源头

岫岩软玉指产于辽宁岫岩县细玉沟及附近的透闪石玉,有山料玉、河磨玉和山流水玉三个品种;颜色主要有黄白色、浅绿色、青色和黑色四种。其摩氏硬度为6-6.5,密度2.91-3.02。矿物结构分为毛毡状、束状、帚状、放射状等不同结构类型,其中以毛毡状最为普遍。

玉璧 良渚文化 径27.9厘米 孔径4.4厘米 厚1.2厘米 备注:外壁有一周凹槽

玉璧 良渚文化 径31.6厘米 孔径6.5厘米 厚1.1厘米 备注:后刻乾隆御题诗

良渚文化玉器根据颜色分为三种。第一种为黄绿和绿色,玉质纯净。第二种是玉器为浅褐色到墨绿色,玉质不纯净。第三种是前两种玉器受沁蚀较深者。第一种玉器以江苏吴县张陵山等地出土玉器为代表。

玉两节琮 良渚文化 高6.7厘米

张陵山等地出土的玉器曾做过矿物学鉴定,但都未能解答玉料来源的问题。江苏和浙江的地矿资料中,也不见有当地出产颜色偏黄和黄绿色玉料的记载。用“玉矿已被古人开采枯竭”的说法来解释今天找不到良渚玉料的产地,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因为任何玉矿脉的蕴藏量都不会少于数吨;何况史前时代使用非金属生产工具开采玉矿,采矿的效率和规模都很有限。

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和河南独山玉都有数千年开采的历史,至今仍在出产玉料,即是明证。实际上,良渚玉器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颜色和质感,说明其玉料来源是多源的,并不局限于良渚文化所分布的范围。

玉九节琮 良渚文化 高22.1厘米 口径7.8厘米 底径7.6厘米

虽然很多学者认可“史前时期玉料的来源主要靠就地取材”的观点,但很少有人考虑不同地域间的物质文化的交流对玉料来源的影响。但古方在玉委会会刊发表的《岫岩软玉与良渚文化部分玉料来源的关系》一文中表示,良渚玉器中的颜色偏黄和黄绿色玉料应是良渚先民与其他地区之间物质文化交流的产物,其来源应在良渚文化分布范围之外去寻找。

从目前的地矿资料来看,颜色偏黄和黄绿色玉料主要产于新疆和田的昆仑山和辽宁岫岩的细玉沟。从考古资料来看,和田玉可能在夏代时才大量输入中原内地,最早输入中原的时间在公元前20世纪左右,输入的路线被称作“玉石之路”。由于和田玉输入中原的时间晚于良渚文化,因此可以不考虑将其作为良渚玉料的来源。

玉两节琮 良渚文化 高4.9厘米

岫岩细玉沟所产透闪石软玉,主要颜色有黄白色、浅绿色、青色和黑色,其中颜色偏黄和黄绿色的软玉是其最具特征、产量丰富的玉料。岫岩软玉的开采和使用的历史很悠久,王时麒先生认为,红山文化玉器的颜色主要是浅豆绿色和黄白色,这两种颜色玉器的玉料无疑来自岫岩。

红山文化的时代稍早于良渚文化,因此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良渚文化玉器中颜色偏黄和黄绿色玉料可能来自辽东半岛的岫岩。实际上,已有学者意识到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颜色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闻广先生经研究指出,红山文化玉器的特征玉料是颜色偏黄而半透明度较佳的透闪石软玉,相当的商品名为青黄玉及玵黄玉,这种颜色偏黄的软玉料,在有些良渚文化玉器中曾经沿用,如张陵山四号墓(WZM4) 所出20余件玉器中不少是此类玉料,并强调了玉料的沿用关系。邓淑苹先生认为“岫岩闪玉”的采用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可能曾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华东地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