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艺术百家民俗馆里过端午

艺术百家民俗馆里过端午

时间:2022-07-09 19:29:08

相关推荐

艺术百家民俗馆里过端午

(徐淮网张文一 銮翠翠讯)6月21日,艺术百家民俗文化体验团队和李庄村志愿者团队走进位于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办事处李庄村康战民俗收藏馆,数千件老物件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十几个房间中。在这里,大家眼中满是惊喜,能见到很多在生活中已经消失的物件。很多60后、70后、80后,在这里收获心中那份长长的回忆清单。

民俗馆馆长叫康战,今年40岁。对老物件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为此,他不惜自掏腰包租赁600㎡的房屋,建立了民俗博物馆,供市民免费参观。

康战从懂事起就有收藏老物品的爱好,小人书、旧画册、明星海报……“多年前就萌发了开设一个民俗博物馆,将这些老物件拿出来展览的念头。”因为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老物件退出历史舞台且逐渐稀少,它们不仅是大多数人的童年回忆,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走进民俗馆,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直径两米的牛皮“吉庆大鼓”,两个鼓面都用一张整牛皮制作。重36.5斤的黄铜锣,名叫“鸿运响锣”,也是康战订制的,天天敲响该锣,寓意“日日好运”。

让人惊奇的,还有一根6.3米长、重90多公斤的“称心如意”秤,秤杆用直径12厘米的整根檀木制作,纯铜秤砣重50公斤。该秤具有实用功能,最多能称1500公斤,只不过该秤起步称200公斤,一个成年人站在上面是压不起来的。

馆里还收藏多个3米多、2.5米长的秤,另外还有民国天平、戥子,16两制式的秤。近百块各种秤砣,摆了满满一展柜。

磨坊、榨油坊、锅屋、抽水车、压水井、辘轳、木匠铁匠用品……各种藏品分门别类摆放。100多年前生意人的钱包是啥样的?原来是用柳条编的带盖的小篓子,“挂在车把上,收到的铜钱就放进里面。”康战说。

以前的时候,很多人家里有搪瓷杯子……泡一杯茶,拿上一把蒲扇,在楼道里溜达一圈,与邻居拉拉家常,一晚上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这种搪瓷杯现在几乎买不到了。”康战感叹道,“录音机、煤油灯……在这些老物件上面,都写满了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康战是安徽利辛人,15岁来徐州,他这二十多年在民俗物品的收藏上花费了数十万元。订制的100多斤缅甸花梨木的长寿轿,3年前花了两万多元。订制的吉庆大鼓,也花了一万多元。

民俗馆里,李庄村志愿者和艺术家们一起包粽子,演节目,朗诵端午诗文,体验民俗风情,知名特型演员蒋怀德还和翻译家李福顺装扮成民国总统蒋介石和李宗仁,演绎了精彩的历史片段,受到大家欢迎。

艺术百家文旅团队参观考察后,还召开了民俗收藏,路在何方专题研讨会,就新时期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弘扬,沟通交流,献计献策;非遗传承人还展示了木刻、剪纸、书画、香包、空竹、美食小吃等产品,让参加活动的市民收获满满。

活动现场,徐州全媒体联盟的各路媒体大咖,还在网上现场直播了活动盛况,让民俗馆里过端午的精彩时光和更多的网友进行了分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