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四川省成都市老街社区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四川省成都市老街社区

时间:2020-12-15 11:01:24

相关推荐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四川省成都市老街社区

老街社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建筑特色体现了客家文化,是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见证。而今是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旅游景区。

老街社区地处洛带古镇中心地带,一街七巷子、三会馆一公园构成历史传统村落。以洛带上、下老街为中心,东至成环路,西至槐树街,北至八角井街,南至粮站--江西会馆--区二医院一线。

洛带镇位于天府之国四川成都的腹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成都市东郊,龙泉山南麓,龙泉驿区北部,西距成都17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0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立交桥接口4公里,距成南高速黄土出口5公里,北距成渝铁路线洪安火车站7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

老街社区所在核心景区是成都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享有“天下客家第一镇”的美誉。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尤以“四馆一园”(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和客家公园)、三道财神、红豆林为著,此外还有金龙湖、金龙寺、五凤楼、四方塔、玉带湖、燃灯古寺等多处名胜古迹。近年来新开发的博客小镇、中国艺库、洛水湿地公园给古镇又带来了不少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这些来自于异乡的客家人在四川洛带生了根。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在洛带镇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

老街社区坐落于龙泉驿区洛带镇中心区域,相传洛带在三国时就已有街,名“万福街”,后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景街”。“洛带”原作“落带”,其得名有两个来源:其一,传为三国时蜀太子刘阿斗在镇上玩耍,为捉鲤鱼而不慎将玉带掉入镇上一口八角井中而得名“落带”;其二,因此地有一“天落之水状如玉带”之河,故称“落带”。后逐渐简化约定俗成为“洛带”。

“洛带”之名最早见于唐末五代人杜光庭《神仙感遇记》所载“成都洛带人牟羽矣”,说明“洛带”之名成于唐末以前。北宋皇祜年间(1049-1054)的《圣母堂记》里,已称“洛带”为镇。北宋熙宁七年(1074)张溥所撰《灵泉县瑞应院祈雨记》有载:“府之邑灵泉,而邑之镇日洛带”。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编发的全国性地理志书《元丰九域志》(卷七)明确记载成都府灵泉县辖:“一十五乡,洛带、王店、小东阳三镇”。因而,洛带在北宋初已成为地区性集镇,实为“千年古镇”。

11月由洛带街道第一居委会、第二居委会合并后改为老街社区。

洛带古场镇古称甑子场,主要由“一街七巷子”构成,老街社区即是洛带古镇核心区,约1.2平方公里。 “一街七巷子”构成龙骨型路网,其老街、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和糠市巷组成一个古镇交通系统,同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上下街口各立有一个山门,每条小巷与老街的交接处也有一个栅子门,入夜各门一关,形成一个封闭的古场镇,可有效地防御土匪、盗贼的袭击。这种防御性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客家建筑特性,一个小镇有如此完备的防御体系实属罕见。

沿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街道呈东西弯曲走向,长约l公里,街面宽8米,路面为青石板。街两边商号林立,铺面之后多为深宅小四合院庭院。平房以土坯墙木质穿斗房、单檐硬山式、小青瓦为主,屋脊饰以中花和鳌尖,窗户是木质雕花窗。

老街社区地形东高西低,处于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带,是成都平原下风下水地带,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年代久远的古水井众多,一般3-5米深即可取水,水量丰富,水质优良。

老街社区以东为龙泉山脉,唐代称“分栋山”(《北周文王碑》称“分东岭”,《简州志》称“分栋山”),宋代随灵泉县改称“灵泉山”,明代改为“龙泉山”,每年春天桃花和梨花盛开时,整个龙泉山一片锦绣,是成都人踏青旅游的好去处。

老街社区辖区内公园学校植被丰富,有红豆木、古柏、松树、桂花、香樟等树种树龄大多在二、三百年以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