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明朝历史上最悲壮的一位内阁首辅——夏言

明朝历史上最悲壮的一位内阁首辅——夏言

时间:2021-02-04 12:09:25

相关推荐

明朝历史上最悲壮的一位内阁首辅——夏言

明朝内阁

首辅李时在任期间,虽然没有太大的功绩,但有一点却让嘉靖皇帝非常认可,称其颇有“古贤臣之德”,那就是他的“民主”。之前,内阁议事通常都由首辅乾纲独断,形成定论后递交给朱皇帝圣裁。

李时成为首辅后,他却主张内阁中畅所欲言,无论你的主张正确与否,我都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而且,每次遇到阁臣们不同的意见时,他都会把所有人的不同观点一并递交给嘉靖帝,从不以首辅之尊进行专断。

对于内阁的这种变化,一向自视甚高和唯我独尊的嘉靖帝非常欣慰,他认为李时没有谋权和篡政的企图,颇有古贤臣之德。据《明史·李时传》记载:

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以故帝爱其恭顺。

1539年,这样一位被嘉靖帝极其放心的首辅李时却在任上因病过世了。于是,嘉靖在悲恸之余任命夏言为大明王朝的第三十位内阁首辅。

夏言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号桂州,贵溪(今江西省贵溪)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最悲壮的一位内阁首辅,没有之一。

从夏言开始,明朝内阁的历史进入到了最鼎盛、最纠结、最繁荣、最复杂和最有意思的时期,非常具有演绎和讲解的价值,强烈印证了袁腾飞老师的一句话——历史真的很精彩!

15,已经三十五岁的夏言才考取了进士,这个成绩虽然可以傲视99%的人,但在首辅的行列里来说,略微有点偏大了。因为,好多首辅在这个年龄时不仅担任了翰林院编修,甚至有的都已经入阁了。

从成祖后期以来,明朝的文风日盛,逐渐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夏言成为进士后,相当于为自己成为大明高官而排到了一个序号,开始排队等候被叫号。

通常情况下,他会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开始排队等候空缺出现。但是,夏言却被任命为“行人”,隶属于行人司,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型机构,只存在于明朝,专门负责在各个部门之间跑腿和打杂,比如送公文、传口信、寄信函等活儿。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获得给皇帝和首辅跑腿儿的机会。

尽管如此,但更多人还是愿意循规蹈矩的在翰林院中排队,包括夏言本人。在刚刚被分配到行人司工作时,夏言同学也曾经郁闷过,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暗暗立志,要在“跑腿儿”和“打杂儿”的路上越走越勇,闯出一片天地。

在行人司,夏言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办事稳重。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笔非常好,尤其擅长书写公文。于是,他很快就在跑腿界跑出了自己的名声,很多大人物都愿意让他替自己跑腿办事。

慢慢的,夏言开始混成了一个言官,虽然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实缺,但品级好歹是提升了。充分说明,夏言是一个牛人,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个不被人看好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嘉靖皇帝

明武宗驾崩后,首辅杨廷和等人拥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新帝,史称明世宗,年号嘉靖。他在登基之初,得益于杨廷和、梁储、蒋冕和毛纪等内阁大臣的辅佐,很快扭转了明武宗时期的一系列弊政。据《明史》记载:

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称治。

对此,嘉靖皇帝非常欣慰,他对这些既有拥立之功,又有辅佐之功的宰辅们开始下旨嘉奖。据《明史》记载:

世宗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

这是多么和谐的画面啊!皇帝为了表彰臣下的功绩而屡屡封赏,不断加官进爵;臣下却认为自己正常履行职责而已,拒不受爵。

可惜,这种君臣和睦的幸福时光并不长久,随着杨廷和上疏请求嘉靖追尊自己的伯父明孝宗朱祐为“皇考”开始,“大礼议之争”正式爆发了。

当时,身为言官的夏言自然少不得要上疏论礼,追随首辅杨廷和的步伐,激烈反对嘉靖皇帝。这是一种政治站队,千万不能犹豫更不能站错了,否则就会被朝臣们孤立,在政治上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场争论持续了数年时间都没有消停,随着杨廷和、蒋冕两任首辅相继被赶走,毛纪成为了新的内阁首辅。在他手中,“大礼议之争”达到了最高峰,数百位朝臣轮流跪谏,招致了嘉靖的激烈反应。

通过大范围的集中廷杖,锦衣卫当场就打死了十七名朝臣,打伤了一百多名,另有一百多名朝臣被革职下狱,史称“左顺门事件”。通过这次雷霆手段,嘉靖勉强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胜利,尽管只是惨胜而已。

期间,夏言不可谓不努力,多次上疏论礼,积极拥护杨廷和、蒋冕和毛纪等历任首辅。可是,他的品级和职位实在是太低了,以至于嘉靖都懒得搭理他。就这样,嘉靖皇帝在处罚了上百位硬杠的中高级朝臣后,夏言却没有受到处罚,继续担任言官。

在“大礼议之争”尘埃落定后,夏言继续着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上疏谏言。比如,他为了劝谏嘉靖勤政,先痛批明武宗荒淫怠政,再猛夸嘉靖一顿,说大明朝有您掌舵,必然能够实现中兴。不过,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的,您今后是否可以亲自到文华殿批阅奏章并召见大臣,杜绝宦官从中干政。据《明史·夏言传》记载:

世宗嗣位,疏言:“正德以来,壅蔽已极。今陛下维新庶政,请日视朝后,御文华殿阅章疏,召阁臣面决。或事关大利害,则下廷臣集议。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绝雍蔽矫诈之弊。”帝嘉纳之。

那时的嘉靖帝,刚刚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胜利,正雄心勃勃的立志要成为太祖和成祖一样的帝王。所以,他非常认同夏言的观点,当即就非常愉快的准奏了。

从此以后,嘉靖记住了夏言这个言官,对于他的奏疏都屡屡准奏。很快,他升任夏言担任了兵部给事中,算是给了一份具体的差事。

何谓“给事中”?这个官职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设立了。延续发展到明朝时,给事中已经成为了一个“位卑权重”的官职,拥有监督和监察之权,必是皇帝信任之人担任。

1528年,夏言调入了吏部工作,仍然担任给事中一职。嘉靖认为自己在“大礼议之争”中取得胜利后,他的自信心爆棚,逐渐已经不满足于效仿太祖和成祖皇帝,而是要成为一名旷古烁今的圣主,大有要比肩尧、舜的气势。

嘉靖剧照

嘉靖认为,传统礼制将天和地合并在一起祭祀是非常不妥的。从本朝开始,应该更改旧的礼制,确立新的礼制,将祭天和祭地分别设立祭坛,分开来进行祭祀。

对于这种影响巨大的主张,内阁自然不敢专断,主张由全体朝臣们进行公议。结果,在廷议中绝大多数的朝臣都反对更改祖制,反对将天地分祭。

而夏言在这件事上终于和嘉靖想到了一起,他旗帜鲜明地支持嘉靖的主张,同意将祭天和祭地分别进行。为此,他还在廷议中创造性的提出,请嘉靖帝在春天时亲耕于京城南面,请皇后在春天时亲蚕于京城北面,以此为天下亲作示范,天与地和阳与阴的不同。据《明史·夏言传》记载:

会言上疏请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帝以南北郊之说,与分建二郊合,令孚敬谕旨,言乃请分祀天地。

夏言的这次高光表现,彻底赢得了嘉靖的帝心,越来越受到了宠信。而与此同时,因为夏言的初露锋芒,逐渐引起了时任内阁首辅张璁的警觉。

张璁仗着自己的首辅身份,更仗着嘉靖的信赖,他开始有意打压夏言这个区区的四品小官,经常在嘉靖面前搬弄是非,甚至污蔑诋毁,坚称夏言不堪重用。

而夏言也开始展开反击,在暗中收集相关证据后,他上疏弹劾首辅张璁的嗜权霸政之举。

嘉靖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他特别喜欢朝臣之间内斗,相互,自己可以居中处置。面对张璁和夏言的相互弹劾,嘉靖既不表态支持张璁,也不表态支持夏言。反正,张璁还做他的首辅,夏言还做他的言官,后升任少詹事。

张璁因病致仕离开了内阁,夏言很快就被嘉靖任命为礼部左侍郎。之后,他又接替了李时,成为礼部尚书。仅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夏言就从一名四品官升为正二品的尚书,这种升迁速度在崇尚论资排辈的明朝官场并不多见。

嘉靖和他的青词

随着皇位的稳固,嘉靖帝对于道教越来越信奉,特别是对于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所谓“青词”,又称为“绿章”,通常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使用词藻华丽的骈俪体,是道教在举行斋醮时虔诚敬献(焚烧)给上天阅览的一种祝祷文字。

善于把握机会的夏言,终于通过“青词”找到了继续升迁的途径。不过,由于青词是嘉靖和上天进行“灵魂沟通”的信函,所以并不好写。写浅了,嘉靖认为没水平;写深了,别说上天看不懂,就连嘉靖也看不懂。而夏言,似乎天生就是为写青词而生的,为嘉靖写青词而生的。

在夏言之前,嘉靖每每写了得意的青词,却苦于无人交流和分享,颇为郁闷,直到他发掘了夏言的潜能。之后,夏言每天都会被嘉靖召入宫中面见,他和朱皇帝见面的频率,远超过了内阁首辅方献夫。

在此背景下,谁都认为夏言入阁将会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因此,朝中谁也不敢再与他为敌,包括首辅方献夫和继任首辅李时。

1537年,在皇子朱载垕出生后,嘉靖皇帝尤为高兴,认为是青词之功才感动了上天。他先是晋升夏言为太子太保,后又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接着还准许他入阁参预机务。

1538年,李时病死在了首辅的任上,终于为势头强劲的夏言腾出了位子。果然,明世宗很快就下旨,由夏言继任成为大明的第三十位内阁首辅。

上任首辅的第二年,夏言就因青词而再立一功,他进献给上天的“仙书”被朱厚啧啧称赞,当即就晋升为少师、光禄大夫和上柱国。这些赏赐,好多首辅在过世后都没有机会获得,而夏言在就任的第二年就统统得到了。

不过,在担任首辅后,夏言的工作强度确实增加了不少,远没有之前那么多的精力去揣测圣意,去和嘉靖探讨青词。甚至于,在朱皇帝拜谒完显陵后,夏言都没有上表贺,真的太忙了,实在抽不出工夫再去拍马屁。

于是!生性多疑的嘉靖有想法了,他认为夏言之前的青词完全是装出来的虔诚。在阴谋家严嵩的暗中挑唆下,嘉靖的不满情绪迅速膨胀,竟然下旨剥夺了夏言的少师之位,令他以少保和内阁大学士的头衔致仕退休,任命顾鼎臣为新的内阁首辅。 换句话说,夏言被罢官了,他只得回家收拾行囊准备打道回乡。

可是,过了还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嘉靖皇帝就后悔了。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夏言担任首辅更好,起码比起顾鼎臣是强多了。于是,嘉靖只好立即下旨,重新起用夏言出任首辅。

就这样,顾鼎臣的首辅任职还不足一个月就到头了。而夏言,刚刚打包好行李,接受完一波儿又一波儿的欢送,还没来得及出京启程呢,就又重新上岗官复原职了。

1540年,在顾鼎臣过世后,内阁的缺员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于是翟銮又一次进入了内阁。面对此时如日中天的夏言,他显得颇为忌惮,选择夹紧尾巴做人,尽量不与他正面冲突。

1541年,昭圣太后过世后,首辅夏言全力筹办服丧事宜。嘉靖私下询问太子在此期间的礼数,夏言在百忙之中回复嘉靖,匆忙之下竟出现了错字。这种疏忽,责任可大可小,嘉靖帝虽然没有发怒,可还是斥责了夏言的懈怠。

嘉靖剧照

谁曾想到,夏言虽然认错了,但他在同时也发泄了自己的小情绪,以疾病为由请辞归乡。对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嘉靖当时就火了,赌气同意了他的辞职申请。由此不难看出,明朝就是这么的有性格,皇帝和首辅都这么的情绪化。

在夏言离职后,翟銮又接任了内阁首辅。对此,他倒是显得很平静,反正从来都是候补的救火队员,已经习以为常了。

当夏言收拾好行李后,前往西苑向嘉靖帝告别辞行。结果,世宗皇帝又改变主意了,说你先别回老家了,就留在京城养病吧。夏言见嘉靖如此盛情的挽留,就索性来个就坡下驴,留下了。

很快,夏言果然又复职了,他入阁继续担任首辅。不过,在赋闲的这段时间里,有一个人却在迅速崛起中,一步步成为了嘉靖的心腹,他的名字叫做严嵩。

严嵩和夏言都是江西人,虽然比夏言还要年长两岁,但他得道较晚,之前还屡次受到过夏言这个小老弟的提携。不过,严嵩从心底里却并不服夏言,不但不领情,反而总想扳倒这个小老弟。

夏言当年在内阁中多与郭勋意见相左,比如,慈庆宫和慈宁宫的两位嫔妃过世后,郭勋曾建议将其中一处改成太子宮。对此,夏言坚决反对,认为这样有悖礼制,遭人非议。严嵩却悄悄上疏嘉靖皇帝,暗示夏言是故意打压郭勋,排斥异己。

当夏言再一次成为首辅后,嘉靖在闲聊中举重若轻的询问这同一事件。而夏言,在过了这么久显然已经忘了自己当年的主张,居然做了和郭勋一样的回答,同意太子居住在其中的一处。

听闻夏言的回答,嘉靖内心非常生气,他认为夏言当时的确是为了斗倒郭勋而故意与之意见相左,故意进行赤裸裸的党争,不过嘉靖却没有当场发飙。等夏言回家后回味嘉靖的话语时,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前后不一,赶紧向嘉靖请罪。嘉靖虽然表现得很豁达,但在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质疑夏言的品行。

严嵩闻讯后,立即联络言官们弹劾首辅夏言,指控他陷害郭勋,排斥异己,甚至还暗中结党。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发难,夏言一下子准备不足,在仓促之下自辩不成,又被嘉靖皇帝给罢职了。

1544年,严嵩在赶走夏言后,终于接任了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原来,严嵩此人尤其善于投机,他得知夏言的崛起主要依靠青词后,开始在家苦练青词,并最终借此一步步赢得了嘉靖的信赖。

严嵩通过青词成为宠臣

不过,严嵩最大的弊病就是太过于贪婪,对于金钱和权力的追求,使他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终于,因为胃口越来越大,严嵩终于引起了嘉靖的恼怒。老虎不发猫,你当我病危啊!

1545年,嘉靖以贪腐之名罢免严嵩的首辅之职,同时下旨迎回夏言继续担任内阁首辅。重新得势的夏言,开始对严嵩展开了绝地反击,但凡重大军政事务,绝不征求严嵩的意见。而严嵩一党的官员,不是被罢职就是被流放。

夏言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严嵩,谁才是内阁的老大。而严嵩只能沉默,只能等待,他在沉默中等待机会的出现,等待夏言出错。

陆炳

终于!严嵩的机会来了。1547年,深受嘉靖帝宠信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因为贪污受贿和以权谋私而被夏言掌握了真凭实据。按理说,锦衣卫脱离于六部之外,本不应该归内阁管辖。

不过,夏言还是准备上奏嘉靖帝,如实反映问题并要求严惩陆炳。向来高傲的陆炳只得向夏言求饶,眼见重金贿赂没用,他只得向夏言下跪求情并表示今后永不再犯,而且伴以声泪俱下的表演。终于,他被夏言严厉训斥后,才勉强同意暂时不上报嘉靖而以观后效。

虽然夏言学富五车,但他显然没有真正读懂“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而一直站在他背后伺机而动的严嵩却读懂了。于是,严嵩不怀好意的笑了,因为他断定自己扳倒夏言的机会终于来了。

由于陆炳开始仇视夏言,所以他很自然的和严嵩结盟,二人秘密结成了“倒夏同盟”。而夏言,竟然对此浑然不知,竟然对死亡的临近毫无察觉。

从此,在严嵩和陆炳的相互勾结配合下,夏言的处境日益窘迫,嘉靖对他的信任也逐渐降低。尤其是,在“河套之议”的问题上,夏言终于遭致了杀身之祸。接下来,我们简单回顾河套之议的由来。

陕西总督曾铣历来主张朝廷出兵收复河套地区,这本是武将忠君爱国的体现,应该获得嘉奖。不过,曾铣却与夏言的岳父私交甚笃,而他收复河套地区的主张得到了夏言的极力赞成。因此,夏言就有了勾结外臣和图谋军权的嫌疑,而这点却是历朝历代所极力提防的。

在收复河套地区的问题上,嘉靖听信了严嵩和陆炳的谏言,表现得并不积极;而不知隐情的夏言却屡屡请求增兵河套地区,主张一举收复此地。显然,这已经踩到了嘉靖皇帝的逆鳞,于是夏言被以原职致仕返乡。

直到此时,嘉靖并没有处死夏言的打算,但严嵩和陆炳显然不允许夏言就此平安上岸。他们诬陷曾铣战败不报、贪墨军饷,甚至图谋不轨,仅这些也就罢了,最后还加上了一条“勾结内阁”。

严嵩剧照

于是,夏言被下旨逮捕,他极力替自己申辩并且揭发了严嵩和陆炳的罪行。可惜,此时已经晚了,嘉靖认为这是夏言在攀咬别人,反而更加愤怒,竟然下旨将夏言在西市斩首,时年六十七岁,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被处死的内阁首辅。非常的悲壮!据《明史演义》记载:

复套之议,曾铣创之于先,夏言赞之于后,固筹边之胜算也。世宗初从铣议,后入嵩言,杀道济而自坏长城,死得臣而遂亡晋毒,一误再误,何其昏愦若此?

1567年,也就是隆庆元年,新即位的明穆宗才对夏言的冤案予以了昭雪,下旨恢复他的官职和名誉并赐祭葬,追谥号“文愍”。据《明史》记载:

言所奏定典礼,亦多可采。而志骄气溢,卒为嵩所挤。究观诸人立身本末与所言是非,固两不相掩云。

欢迎点击关注@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习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