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成年人的崩溃 来的不明不白 去的无声无息

成年人的崩溃 来的不明不白 去的无声无息

时间:2020-02-14 11:01:34

相关推荐

成年人的崩溃 来的不明不白 去的无声无息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数据表明,全球大约有80万人自杀,自杀率较半个世纪前增加超过60%;自杀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人,其中25-34岁范围男性的自杀率最高;另外一个数据是全球范围内心里健康人口的比率仅为9.5%,大多数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这不禁让人感叹,现代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未免也太严重了!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统计报告》)

当今社会有三大特点:生活节奏快、更新速度快、淘汰率高。

在这样的环境里,任何人尤其是成年人都会不同程度的承受来自家庭、教育、子女、父母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重压之下,一旦没能很好的管理情绪,人就极容易奔溃。而这带来的最大恶果是:

“情绪奔溃-更大的心理压力-更难适应社会节奏-更容易被社会淘汰”的死循环。

6年前少年的焦虑

6年前有一个22岁的大四少年,他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学习,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大四上学期拿到了保研资格。后来有同学告诉他,拿到保研资格后一旦后面的考试里有不及格的情况也会直接取消资格。于是,这个少年就开启了漫长的“自我恐吓”之旅。

每当考试临近,他就会疯狂的失眠,最夸张的一次连续两个晚上没有睡着,第三天一整天头痛欲裂。那也是这个少年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失眠人士的痛苦。但是没有办法,之后每天起来仍然得坚持复习,只不过这个过程要比前三年更加艰难,也更加认真。直到11月24日,最后一门考试的成绩公布,虽然分数不高,但至少没有不及格,那一晚,那个少年终于睡了一个好觉,所有的焦虑都在梦里一点点褪去。

4年前青年的迷茫

少年本科毕业后,开始了他研究生学习。本科和研究生最大的区别在于:

前者学的很宽,也比较难;后者学的东西很精,大多跟实际应用有关。研究生期间的最大特点就是“学以致用”,把本科和高中阶段背的方程,学的理论在这个时期做一些基础的实际应用。所以一开始,这个少年对研究生生活充满期待,准备大刀阔斧大干一场。

第一年上半年,上课,继续学知识;

第一年下半年,进实验室,看文献,跟着师兄师姐后边当学徒;

第一年年末,送研三的师兄师姐,每一次在送行在饭店里都会酩酊大醉,看到他们纷纷走向工作岗位,心里也十分羡慕;

第二年上半年,开始独立实验,搭装置,调试,处理数据;

第二年下半年,把实验数据整理成期刊论文,希望得到同行专家们的认可;

研三上,终于轮到这个青年找工作了,然而这半年,这个青年也迷茫了。

简历上该怎么写呢?写自己做了多少实验,发了多少文章?可是用人单位好像更看重实习经历,而在这一块我一无所有。

另外,以后到底该去哪里以及能去哪里?北方还是南方?一线还是三线城市?

真正面试了几家公司以后,另一个苦恼也接踵而来:工资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高(大多一个月只有五六千,好一点的有七八千)。然而这三年,本科的兄弟们早就月薪过万,而且攒下了三年的工作经验,突然一下子觉得自己读研究生仿佛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每晚躺下的时候,都看着天花板在想,未来到底改怎么办?

这期间,跟女朋友商量了很多次,中途也有激烈的争吵,但是最后相互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生命中那个合适的人,所以将来一定要在一起。

直到她在一个二线城市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也因此对今后工作有了新目标,那就是能够在她所在的地方留下来。

如今壮年的痛苦

硕士毕业后,我两在同一个国企单位工作,平时就住在单位附近租的一个公寓里。毕业至今已过去两年,青年已变成28岁的壮年,而她也由小姑娘长成小阿姨。这个年龄的成年人有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谈婚论嫁。

壮年的条件清贫,家在某四线城市;而她家里的条件不错,所以她父母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无数次的见面吃饭中,他们都有意无意的透露出结婚之前得买套房的意愿。

刚刚工作的我们,每个月工资终于由五千涨到了六千,但是面对3-4万/平的房价,这点工资实在捉襟见肘。为了达到她父母的要求,壮年开始努力工作,单位里有啥活都主动揽下,有出差的活也主动申请。

人的精力如果一共是100,90投到了工作上,家庭肯定就少了。

有一天晚上,壮年在公司加班,她突然打电话来哭着说,自己做饭的时候把手切坏了,让壮年赶紧回去。壮年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就交代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然后,就是将近一个多月的冷战。

有一个周末,壮年实在忍无可忍,跟她说道,我疯狂的加班,还不是为了实现你父母的要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而你却不领情,还发大小姐脾气。

说完以后,她哭了,泪水中可能有难过,委屈,也可能有无奈,自责,

而壮年也因此感到非常纠结,痛苦。

壮年在这之后反思了很久,年轻时就看过很多类似的事情,当时觉得那些男生的做法很可笑,甚至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但是当同样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自己却采取了当初最看不惯的做法。

第二天,壮年偷偷买了束花,是她最喜欢的向日葵,晚上回家后送到了她手上。

那一刻,她眼里又一次含着泪水,告诉壮年:

“那天晚上,我知道你加班很晚,所以给你做了几道你最爱吃的菜。但是当时实在忙不过来,才不小心切到手。那一刻,我真的很希望你能在我身边”

回头再看

实际上,那个少年、青年和壮年都是我自己,一路走来,分别经历了焦虑、迷茫和痛苦。现在回过头再看,感觉自己很幸运,庆幸自己在最艰难的时刻,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坚持。直到最近,读到一篇关于现代心理学的文章我才明白,原来当年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心情的低谷,其实是因为自己在不断行动,然后持续地获得了一些正反馈。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是:

“人需要希望才能正常生活,需要不断获得正向反馈,才能做一件很难的事情”

少年时,自我恐吓带来的焦虑因为自己持续的付出,最终顺利通过最后一门课程而消失;

青年时,对未来的迷茫因为爱情而重新看到方向;

壮年时,生活和工作压力带来的痛苦也因为女朋友的理解和消退。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自己事先并没有想过努力了就一定能通过考试;也没有想过会因为爱情而认定一座城市;更没有想到她最后能理解自己因为事业对家庭的忽略。

我们成年人不是大圣人,也不是什么战略家,对未来很多事情的结果并不能很好的估计。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行动,在行动中创造一个个正反馈,然后利用这些珍贵的正反馈来对抗内心的负面情绪。

最后,引用法国诗人纪尧姆·奥良日的座右铭来做结尾

“我无需希望便能行动,无需胜利便能坚持”

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内心能够向这位诗人一样强大,

也希望所有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们能够行动起来,努力为自己创造正反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