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春潮》郝蕾惹热议:为什么最爱你的人 伤你却是最深?

《春潮》郝蕾惹热议:为什么最爱你的人 伤你却是最深?

时间:2021-07-24 15:19:32

相关推荐

《春潮》郝蕾惹热议:为什么最爱你的人 伤你却是最深?

前不久,由郝蕾、金燕玲主演的电影《春潮》,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提名,获好评无数。

影片中郝蕾饰演的40岁的单身妈妈郭建波,和妈妈纪明岚之间相爱相杀的虐心情节,引起了广大女性网友的共鸣。

“好像自己被揭穿了一样。”“简直就是我和我妈的现实版。”

郭建波在外人眼里,是一个精干、行动力强的新闻记者。但在母亲身边,却是妈妈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在家里,妈妈随时都会发飙:

“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人呐!”“你看我高兴了,就故意泼我冷水!”“这么多人呢?还在抽烟!有毛病!”“对你多好都没用,就是一点不好呢,都给你记下了,都是白眼狼!”……

长期遭受母亲的语言暴力,建波表面上麻木冷漠,暗中却用恶作剧的方式表达反抗。

她偷偷打开水管让家里漏水;把烟灰弹在妈妈刚擀好的萝卜皮上;故意说怪话吓跑妈妈给安排的相亲对象;把手摁在仙人掌上,任鲜血直流。……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依恋,可明明是世上最爱你的人,为什么却会伤你最深?

电影的海报上赫然印着:“与母亲的关系,是一个女儿生命的底色。”

当女儿没有被母亲看见、得到抚慰。一生就像活在一个巨大的黑影里,难以逃离。

母亲和女儿,是一场相爱和相杀

西方女权运动作家西蒙波伏娃表达过一种观点:比起父女关系,母女关系更难处理。

曾经在一期《我家那闺女》中,吴昕的妈妈一出镜,便开启了絮絮叨叨吐槽亲闺女的模式:

说她头发散乱、蓬头垢面就出门,应该要注意下个人形象;嫌弃她站没站姿坐没坐姿;担心她保健品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操心她的个人问题,提醒“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

吴昕和她妈妈的这种日常小冲突,可以说是万千母女矛盾中,微不足道的缩影。

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证明:

父母常常会对子女有着巨大的投射作用。妈妈很容易,把女儿看作是自己的一个影子,年轻时的自己,而对女儿抱有特别高的期待。

一旦期待满足不了,母女双方就会陷入纠缠、彼此伤害。

妈妈对女儿的不满的背后,其实,是不能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电影《伯德小姐》中,一次女儿伯德在与母亲讨论升学问题时,产生了争执。

一边是女儿希望能去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城市上大学,一边是母亲的讽刺和挖苦:

“凭你的成绩,最多只能上个社区大学,然后去监狱混混,最后再回社区大学”……

如此不待见女儿,亲妈是和女儿有多大的仇啊?

伯德终于听不下去了,推开行驶中的汽车的车门,翻身下去,所幸只是右手臂骨折。

类似母女间这样日常的对峙,充斥着整个影片。

伯德忍无可忍时,也会对母亲开口咆哮:

“养大我要花多少钱?我长大后还干净,这样我就再也不用跟你说话!”

本该相爱的两个人,一旦相杀,因为熟悉,每一句恶语都能戳到对方的痛点上,既快又准,鲜血淋漓。

长久以来两个人一直彼此纠缠,疲惫不堪,母女之间的关系降至了冰点。

最后,伯德小姐趁上大学的机会,头也不回地逃离了这个带给她无尽伤痛的故乡。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专门有一章的内容探讨“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书中写道,母亲把在生活中的不如意,与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力感混为一体。

这种负面情绪的发泄,正是母女关系矛盾的来源。当母女之间互相煎熬,家就成了牢笼。

有毒的母爱,伤害绵延不断

我们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的童年。

然而,有一种恶性循环,是用当初妈妈对待你的简单而粗暴方式,来对待你的孩子。

闺蜜小莉曾和我分享过这样一件小事。

她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晚上她辅导作业时,几近崩溃。一页作业擦了又写,写了又擦,她一气之下,把本子从11楼的窗户扔了出去。

孩子当时就懵了,睁着惊恐的眼睛,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那一刻她惊觉,突然在女儿身上看到了小时候自己的影子。

小莉的妈妈一直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每次考试只要是粗心出的错,妈妈从来都是零容忍,如果没得第一名,妈妈就不会给她好脸色看,还经常动手。

那时的她也是这样,面对生气的妈妈,害怕地蜷缩成一团。

小时候这些伤痛记忆,从地下室的魔瓶里钻出来,化身为对自己女儿的怒气。

《春潮》中,母亲纪明岚年轻时遇人不淑,老公是个“流氓”,完全不操心家里。经济拮据的她把自己的口粮省给娘家,还被娘家妈嫌弃“为什么不多送点钱回来?”

纪明岚得不到妈妈的体恤,想到那段经历她就泪流满面。但她没有想过该体恤自己的女儿,反而把自己所有的辛苦、不快,归罪于养育了孩子。

郝蕾饰演的女儿建波,被妈妈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想逃离妈妈控制,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

有一次,她终于带着女儿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单位的宿舍,她给女儿讲故事、说笑话,享受母女的二人世界。

到了晚上,她却因为接了一个情人的电话,就关灯锁门,丢下睡着的女儿走了。

女儿醒来后吓坏了,哭着闹着要回姥姥家。

缺爱长大的孩子,没有办法和别人建立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也没有学会怎么去爱自己的小孩。

原生家庭的伤害,就这样在家庭中绵延不息。《原生家庭》一书中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有毒”的家庭就像是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连环车祸。这个“毒”,如同“传家宝”一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

有毒的母爱带来的伤害,往往贯穿岁月。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是学会和自己和解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提出,每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凡是打破了原生家庭的魔咒,从中奋力挣脱出去的人,都有同一个特质:

学会和自己和解。

接受母亲也是一个不完美的普通人。不必强求自己去原谅,去包容,但要做到不纠缠。

不纠缠,不是默默忍受,而是为了避免陷入无意义的纠纷中。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曾经就深陷原生家庭的桎梏。她一直以来,被家人绑架,是妈妈眼里的摇钱树。

后来,曲筱绡的一番话点醒梦中人,她说:“你们一家人黏黏糊糊了,你必须跟他们划清界限。”

于是樊胜美和妈妈“约法三章”,每周只给妈妈固定的生活费,以防止妈妈无底线贴补好吃懒做的儿子。

她明确了自己的底线,成功让自己从困境中脱离了出去。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的一件事,是与父母分离,在心理上与原生家庭划清界限。

划清和妈妈的界限。就是把“我的世界”和“妈妈的世界”分开。

写在最后:

只有当你开始独立,拥有自己的翅膀,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妻子和更好的妈妈。

正如《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中建议的那样:“当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话,进一步的做法是:给母亲下一份“解聘通知”——我不再需要你了。”

“做一个离开母亲也能过得好的人,才是对母亲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

今天,读书君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原生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也是孩子为人处世最初的启蒙老师。

作为父母,我们要好好爱孩子,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