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神祇 陵墓与学者》:考古的魅力和浪漫 文化思考的新角度

《神祇 陵墓与学者》:考古的魅力和浪漫 文化思考的新角度

时间:2021-10-03 08:16:12

相关推荐

《神祇 陵墓与学者》:考古的魅力和浪漫 文化思考的新角度

库尔特·W.策拉姆,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记者,正是因为这本《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而闻名于世,甚至为纪念策拉姆的考古学写作成就,德国设立了考古学非虚构类策拉姆文学奖。

书中,策拉姆运用戏剧般的场景,跨越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和全球空间,讲述了考古学家对几大人类古文明遗址的挖掘经过。

01

策拉姆戏剧手法,跨越时空,感受考古魅力

《神祇、陵墓与学者》这个书名本身就很有代表性和戏剧性:神祇就是神灵,是所有古文明的核心元素;陵墓是考古挖掘的主战场;而主角是学者们。时间地点人物,再加上曲折神奇的情节,这完全就是一本戏剧。

策拉姆用独特的结构与写法,不仅展示了考古学这个学科的发展,而且让读者亲身体验考古学所跨越的漫长时间和空间,体会到考古学家所经历的艰难和壮烈。

策拉姆运用戏剧场景,将本书划分成四个主要篇章,划分为四个主要古代文明发现研究的场景,也就是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中美洲文明。

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围绕相关历史和考古学家的传记,使得读者可以感同身受,值得一提的是书里虽然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描写,但策拉姆并没有为迎合读者而任意想象,他的写作严格遵循科学原则,完全没有虚构的成分。

用策拉姆的话来说,本书“是对考古学和那些谦虚而沉默的考古学家的颂歌”。

考古是一门神秘的学科,人们也经常与盗墓划上等号,但其实二者之间天壤之别,策拉姆在本书中也用戏剧性的场景将考古的别样浪漫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引发我们对于文化的思考与新角度的重新审视。

02

考古与盗墓的天壤之别,着眼于考古学创造性价值

“英国考古学家克拉克认为:“考古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和实践是要从残缺不全的材料中,用间接的方法去发现无法观察到的人类行为”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认为考古学:“既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发现,又是细致的科学分析,同时还是富有创造性构想的工作”;我国学者、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将考古学定义为“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虽然考古学出现的相对较晚,但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有着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操作规程。

盗墓最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所谓“盗跖”进行盗墓活动,盗墓贼应当和窃贼、强盗归为一类,都是不劳而获、想要掠夺别人的个人财产的违法活动,从古至今都是被人批判的行业。

①考古学的起源,颠覆认知,具有创造性价值

考古学的起源从一座城开始,那就是庞贝古城。这座被淹没在火山灰中的遗迹,让十八世纪喜爱古代艺术品的人们为之疯狂。在毫无章法的挖掘过程中,也无意间毁掉了很多世间独有的珍品,比如:记录古代文献的莎草纸。

这时,考古学的奠基人温克尔曼出现了,他发现,庞贝古城代表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古代文化,要弄清这种文化的历史,需要把零碎材料组织起来,从蛛丝马迹进行推理,整理成新的知识。他的研究也直接促使考古学的产生。

随着近现代各个文明遗迹逐渐被发现、被深入研究,考古学这个概念下,又细分了好几个分支,比如埃及学,比如研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亚述学,以及古代英国学、古代法国学等分支。作为一个学科,考古学是有清晰发展轨迹的,这在埃及考古大发现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考古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挖掘和收藏的阶段。在埃及的遗迹举世闻名时,有个叫贝尔佐尼的人逐渐学习和掌握了相当水平的考古学知识,收藏了大量珍贵古董,而且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考古学问题,但同时他进入遗迹的手段也极其的野蛮,对于古遗迹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紧接着,埃及考古进入了分类学家的时代,德国的考古学家莱普西乌斯不仅带领挖掘,更是将这些古信息整理汇总,最后,通过零星的记载,他排列出各个国王的统治时间,结合古埃及人对星辰运动的记录,编写出了第一部埃及编年史。后世也将他称作埃及学的创建者。

第三个阶段是对文物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在1858年建立了埃及博物馆,并被任命为埃及考古工作的总监察官。彻底结束此前埃及文物被洗劫盗窃的局面。

第四个阶段是埃及学发展的巅峰,这个时期产生了最重量级的考古发现,也就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发现著名的图坦卡蒙王陵。此时,考古学已经逐渐建立了严谨精确的测绘方法,卡特的挖掘从一开始就计划周密,工作进行得没有遗漏,堪称挖掘工作的典范。

从收藏、分类研究到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再到文物阐释、科学掘进的过程,是考古学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学的使命明确,发现和保护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现真实的人类历史。

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考古学家在美洲的原始丛林里发现了曾拥有高度文明的玛雅古城。曾经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一发现让之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彻底颠覆。

因为在这之前,西方人相信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一块未经开垦过的土地,没有出现过古代文明。并且他们认为古文明必然存在于大河流域,离不开河水的灌溉和运输,很难想象,热带雨林深处居然会存在有玛雅古城这样的文明。

像这样足以颠覆人类认知的考古案例比比皆是,并且考古学仍然可能继续爆发出颠覆我们认知的新发现,可见,考古学对于我们人类进程的创造性价值所在。

②盗墓的起源,历史久远,具有极强破坏性

《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等,这些小说都是非常流行的盗墓类小说,其中大部分的盗墓者往往会认祖归宗到曹操的摸金校尉。

但,其实真正盗墓现象的出现远早于曹操,大概在周朝就已经有盗墓的相关记载,比如《吕氏春秋》中的记载就表明当时其实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盗墓现象。甚至可以说中国的盗墓史几乎和与中国墓葬史同样历史悠久。

《货殖列传》中有“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意思就是田叔靠的是挖坟盗墓起家;《游侠列传》中大侠郭解没事的时候也干过“铸钱掘冢”的勾当。《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中记载“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惜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宝”。

以上资料中,记载了从个人到团伙的盗墓行为不绝如缕。就连盗墓小说中的祖师爷曹操也干过团伙盗墓。

《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曾明确写到:“……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恭诉。而操帅将吏士,亲临挖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以及在《为袁绍檄豫州》中写到“(曹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曹操为此还专门设立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官职,使盗墓贼显得更加职业化。而这也正是后世盗墓贼认曹操做祖师爷的主要原因。

乃至后来,不论是史书中记载的孙权寻找赵佗之墓,还是令人震惊的《元史·良吏列传二·杨景行传》中所记载的和尚盗墓,甚至于近代最有名的盗墓大案军阀孙殿英盗掘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东陵。

历朝历代的史书中也都不乏有对盗墓者的记载,私人单干的、手艺祖传的、军方支持的……盗墓行为可谓“不绝于史”。

但,值得肯定的是,盗墓本身这种行为,无论对于墓室主人也好,还是对于历史上的墓葬文化来讲,都是极大的不尊重。并且敛财背后的破坏性是影响非常巨大的。盗墓与考古的本质性质便有着天壤之别。

③考古与盗墓的天壤之别,尊重并保护历史文化

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一批盗墓题材的影视剧热播,刮起了一股“盗墓学”热潮,甚至有些狂热分子更是大呼“考古就是法律允许的盗墓”。

但,其实真正的考古与盗墓是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尤其时至今日,主动发掘的墓室已经少之又少,而大多因为工程、盗墓而暴露的古墓,国家才会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盗墓是为了窃取陪葬品,转卖获取金钱,盗墓贼会不择手段的破坏墓葬。对于已经取出的文物,也只会用金钱来衡量,导致大量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遭到毁坏。

但若是正规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无数的珍贵文物会得到妥善保护,而通过这些文物,将成为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诚然,若是细细追究考古与盗墓的一些潜在联系,我们也会发现盗墓些许的对于考古的促进,但这些凤毛麟角相比于盗墓行为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可谓是不值一提。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要客观看待考古与盗墓的区别,正确认识考古,正确认识考古这门学问,尊重考古学的价值所在,保护历史文化留下来的传递枢纽。

03

考古者的勇敢与浪漫浑然一体,展现个人价值魅力,为历史增添色彩

考古是属于智者的工作,他们不仅要深入荒漠丛林进行探险,危险和艰难可想而知,他们的经历往往既富于浪漫色彩,又充满了为科学献身的无畏精神。在展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为历史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①考古,属于勇敢者的道路

考古,面对的不仅仅是环境的恶劣,身体的考验,更是心灵的升华。这既是一条勇敢者的道路,也是一条孤独者的道路。

英国的考古学家皮特里,典型的勇敢者,他刚一到埃及,就独自住进了古墓。赤身裸体爬进闷热的墓室,整夜整夜地抄写墙上的文字。

英国的考古学者罗林森,冒着随时被大风刮落山谷的危险,把自己吊在峭壁上临摹亚述人的石刻。

美国考古学家汤普森为了探索玛雅人献祭少女的深井,专门学习了潜水技术,下潜进臭气熏天、游着大蛇和蜥蜴的深水,差点儿死于意外,最后还落下了耳膜严重受损的后遗症。

而这些仅仅是对于考古学家身体上、环境上的折磨,在考古的道路上,需要坚韧的毅力去支撑。

关于埃及学的考古发现,是建立在破解象形文字的基础上的,这一关键性突破是由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商博良完成的,他全凭自身的毅力攻克这个巨大的困难。

商博良从小是语言天才,17岁被地区学院接纳为院士,他和古埃及有着传奇的宿命渊源。从少年起,他就认定这是自己唯一的人生使命——破解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字。

当时,有很多人研究,但几乎所有人都是无功而返,为了破译古埃及文字,他多年闭门不出,穷困潦倒,到了冬天连鞋和套裤都没有,因为寒冷潮湿,他留下了致命的病根。

最后,他用的时间弄明白了最重要的一批象形字的意思。也正是因为他,才有了今天的学者能熟练地阅读古埃及文字,使埃及文明成为现代人最了解的文明。

当然,在考古学者们勇敢的前进与牺牲自我的同时,也经常流露出真挚感性、充满浪漫的一面。当他们面对古代奇观时,常常比我们更加的震撼和感动。

②考古者的感性与浪漫,对历史的敬畏,对生命的感动

我们前边说的为考古文字付出毕生经历的商博良,他其实直到快去世前,才第一次踏上了埃及的土地。

商博良回忆进入神庙时的情景说:“我不能描述我的印象,人们可以去测量,但是无法说出这种印象,我在那里停留了两个小时,如痴如醉。”卡特发现图坦卡蒙王陵,在开启石棺时说:“这一次我又被陵墓的秘密,被对历史和宏伟的崇敬与畏惧所擒获了。在清理陵墓时,考古学家的心中,往往会有这种感觉。”当卡特看到年轻守寡的王后为下葬的丈夫所献的花环时,感动地说,“这个千年前的告别问候,让王室的奢华、国君的威严以及所有的金子都黯然失色了。它以最强烈的方式诉说着时光的稍纵即逝。”

从这些考古学家面对这些封存的历史文化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一片赤诚以及我们常人所不达的感性与骨子里的浪漫。

他们对于人类悠久历史的敬畏,对过往生命情感的感动,蕴含着考古探索最根本的动力:也就是为了人类这个复杂的群体而寻求存在的共同答案。

卡特也时常展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与骨子里的浪漫情节。他在帝王谷寻找了六年之后,终于发现了图坦卡蒙陵墓的入口,这时候,他却下令将陵墓再次填上,等他的资助者和朋友们赶来埃及再挖掘,让帮助过他的人一起经历这一光荣时刻。

③考古者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与社会价值紧密相连,甚至超越社会价值成为不朽

叔本华说:“事业对业余爱好者而言是一种目的,对内行人来说则往往只是手段。真正伟大的成就,属于那些全身心投入一项事业,发自内心热爱它的人。”

书中,有一位考古学界的传奇人物,他是个标准的业余人士,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天才的独行者,他常常受到学术界的嘲讽,但是却在整个古希腊文明考古中,成为了不朽的传说。他就是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

施里曼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希腊传说和荷马史诗深信不疑,他梦想就是找到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后来经过努力,攒够资本便果断由商投入到挚爱的考古挖掘中。

当时他选择挖掘地的理由是:造物主创造这块土丘,就是用来建造一座宏伟城堡的。这个逻辑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却完成了三次空前的史学发现。

第一次,他找到了普里阿摩斯宝藏,发现了埋在地下的九层古城。第二次发现了迈锡尼王陵。第三次,他又挖出了一座梯林斯的古堡。

虽然都不是他一直寻找的特洛伊城,但是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每一次都是一场惊喜与轰动。这是这三次的挖掘,让施里曼在实现追寻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为人类带来了无形的价值财富,也让他本人成为了考古界的不朽。

04

考古学不仅是人类了解历史文化的基奠,更为人类了解多元文化提供了新视角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说:“人们对于过去的文明,在考古学发掘以前,几乎一无所知……我们的知识,全都要靠考古学上的证据。”

可见,考古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为人们提供历史素材、历史资料,为我们打开历史的一扇窗。同时,它还为我们思考世界多元文化的问题上提供了新的视角。

比如,这本书中的第四章中详细记录,在十六世纪时,南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就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全盘否定,甚至直接从人类历史上抹掉了他们的存在。

因为,在当时,在西班牙人看来,阿兹特克是一个野蛮残忍的民族。他们的祭祀习俗相当骇人听闻,用活人的心脏献祭,在神殿里涂满了人血。

但是,考古学家在三百年后的挖掘中发现,阿兹特克文明相当复杂,既有野蛮简陋的一面,也有高度发达的一面。远在阿兹特克人之前2000年,这里还存在过更成熟的文明,就是我们非常熟悉且神秘的玛雅文明。

玛雅人建立了许多规模庞大的都市,拥有非常精密的历法。前面阿兹特克活人献祭其实也起源于玛雅文明,正是由于玛雅人的历法相对准确,所以更加深了他们对自然循环的崇拜和畏惧,玛雅人为了极力讨好大地和春天之神,祭祀手段才变得越来越严酷。

所以,当人们站在考古的肩膀上得以窥探到文化的整个面貌时,会发现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是由背后的历史环境以及人们的行为逻辑而丰富发展的,单单从“残酷”与“不残酷”,“消灭”与“不消灭”来断定一种文化的好坏与存在与否,显得略微的单薄。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多元性、多民族发展,交流和融合是世界主流,在我们越来越了解历史,越来越全面看待文化的同时,更应该选择宽容的态度推进文化沟通,弥合文明冲突,用新的全面的眼光,多视角的看待一种文明以及文化的存在。

05

结语

在本书的开篇有一句格言:“要认清这个时代,就需要从远处来观察它。”考古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来自远方文明文化的门,而我们的考古者用自身的感性与浪漫、勇敢与毅力将人类的视角打开,让前方的光启发照亮未来的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