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世界读书日:读书 和最好的自己重逢

世界读书日:读书 和最好的自己重逢

时间:2018-07-21 01:20:14

相关推荐

世界读书日:读书 和最好的自己重逢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

我们通常都管这一天叫世界读书日,其实用阅读更适用于当下。因为我们读书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书,而更多的是阅读电子书,阅读网上的文章。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问题,我想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对于碎片化阅读的批判也很多,碎片化阅读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是你有没有自己的思维框架,如果有,碎片化的阅读对你产生的价值,应该和系统化的阅读基本差不多。

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碎片化阅读,只是为了满足信息的焦虑,随手拿起手机,只是怕自己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干,怕的是那个闲下来的自己。

看点什么、干点什么,已经成了应对焦虑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只会让自己更焦虑。

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

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找点谈资,怕跟别人没得聊,或者显得自己没文化。

有些人读书,是逃避世界的一种方式。

有些人读书,是和最优秀的灵魂沟通的方式。

设立世界阅读日的目的,一个是促进全民阅读,还有一个目的是促进写作,特别是青少年。最近很多朋友跟我说,想坚持写作,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始,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

其实,管他写成什么样,管他能不能坚持,先写再说,写不好就再改,改不好,过一段再写。总有能写好的时候,再就是,写作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是写给自己看的。

写作,其实是一面镜子,让你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思想,开始写的时候,你已经进入了自省的模式,这才是写作最大的收获。

其实,阅读的目的也一样,只是,有时候我们的阅读是”总得看点什么,总得干点什么“,要么根本没办法应对自己的焦虑。

如果把读书变成一种应对焦虑的方式,我想,那我们读书基本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孔老夫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而为人,就是用所学去赚钱,去为了在别人面前显摆,或者说是为了讨好别人。

就现代社会来说,读书、学习知识、技能,都是我们为了进入社会谋生,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做准备的。但是这种读书、学习的目的,只是在于培养适合这个社会需求的专业与技能人才,是最低的要求。

没有这个我们没法进入社会,很难谋生,生存不下去,就别提更高的追求了。这都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只是满足于谋生,还是在此之上有自己的追求。

满足这些需求,达到这种程度,只是我们生存的最低需求,而不是上限。人的上限就在于你对人生、对社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离不开我们读那些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灵魂们写的书。是他们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所以,我们说读书,更多的是说读文化之书,读灵魂之书。知识之书、技能之书必须读,而且还要读的更有价值、更有效率。

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不读西方文化的书,是不是不读现代人写的书?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我做的是传统文化,但是,只读一种书,人就容易变得愚不可及。

我一直说,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学习或者说是了解一种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更多角度的看清楚这个世界,更接近于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不是执其一而否定其余。

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和而不同,就是能够包容和尊重别人的不同。

我们的经典里有很多克己复礼,可称之为真诚的儒家,也有让你清静无为,顺道而行的道家,可称之为真理,还有摩肩接踵,自苦而救天下到极致的墨家,更有阴谋诡计的东西的纵横家。读傻的原因是你不懂得这些内容对你而言有什么用。真正的用世,不仅仅有道与德的要求,还有术的要求,还需要一些权谋。说白了,就是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辨,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当然是在道的范围内。在道的范围内,什么能用都得用,而且都得用到极致,才能立德、立身、立业。

而且读经典,不要只读中国自己的经典,还要读西方的经典,对比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整个谁对谁错,很多时候,没有对错,如果拘泥于对错,读书对你而言,读的越多,问题也就会越多。所有的文化,都是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同角度和方式,每种文化,其实都是试图在用自己的观察、体验、经验来还原世界的真相。但是,哪种文化看到的才是世界的真相?很难说,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

英国哲学家培根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我最喜欢其中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其实,性格是什么?性格就是你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你的所学、经历、思考、困惑都会深深的烙在你的性格里。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礼记·经解》)

孔老夫子是说,诗书乐易礼春秋之教对人能够起到的作用。

其实,我们看培根和孔老夫子的观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认为,读书是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

《庄子·内篇·养生主》上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很多人读《庄子》会觉得有些消极,其实,如果你真正读懂了庄子,会喜欢庄子的诙谐、幽默,以及他汪洋恣意的想象力,不光不消极,而且特别有意思。

其实,孔老夫子也说过:行有余力而学文。

孔老夫子教育我们是以行为先,有余力再去学文,其实就能更好的面对我们人生的困惑。而庄子则是告诫我们,追逐”知识“是追逐不完的,重要的是明道,是要合于道,是要合道而行。

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读书有求知、谋生的需求,但是在此之上,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明道、取势、优术*,同样,我们也必然要中西贯通,而不是执着于哪一个文化更好,更优秀,而用一种文化去批评另外一种文化,甚至是去消灭另外一种文化,最好的文化必然是世界融合的文化。

读书的目的,在于逐步完善我们的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最好的自己重逢。读书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我原来那篇文章里最后一段话,我自己很喜欢,重新放在这儿,与大家共勉:

中国人的读书,是读文化,目的在于完善自己的人格。而重要的是,先努力的去生活,痛苦过、挣扎过、彷徨过、狂喜过、平淡过,你才能读懂中国之书的真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