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他在华农 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后 发表7篇SCI论文!

他在华农 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后 发表7篇SCI论文!

时间:2022-01-05 21:14:59

相关推荐

 他在华农 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后 发表7篇SCI论文!

从十九岁初入华农至今,谢勇尧惊觉恍然已十五载了。

,谢勇尧进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生物技术专业;,他正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废寝忘食地开展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在华农的十五年于谢勇尧而言,不止是浓墨重彩的青春,更是一步步踏实踩出的当下与未来。十五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3个学位,经历了2站博士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7篇SCI论文(含影响因子大于10.0的一区论文3篇),主持了1个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个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是我校独立培养的师资(一类)博士后的典型代表。

谢勇尧在康奈尔大学进行外出活动

在今年的6月7日,谢勇尧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Anasymmetric Allelic Interaction Drives Allele Transmission bias in Interspecificrice Hybrids”的研究论文。这是一篇解答亚非稻种间杂种生殖隔离之谜的文章,它叩响了打破这道隔离的大门,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回忆起十九岁时初入华农的自己,人生的轨迹许是从那一刻起就画了一道笔直的路径,没有旁逸斜出,没有潮水退却,是一如既往的勤奋,持之以恒的人生。

萌发:无非是努力多一点

依稀又到了九月,广州似乎被夏天绊住了步伐,一会天朗气清,一会瓢盆大雨。哪怕谢勇尧已经在华农待了整整十五年,每到九月新生入学时,当年师兄师姐热情接待他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在谢勇尧第一次站在华农校门时,仰头抬看书写着 “华南农业大学”几个镌刻的大字,未来于他而言有着无限憧憬。人云“大学自由、随便玩、毕业就有工作”,但进入大学后,随之而来的空虚迷惘,让他突然觉得一切恰如远在天边的美丽浮云难以把握。“先把基础知识学好。”彼时的谢勇尧暗暗下定决心。

在大一下学期时,一条笔直的路线开始清晰地出现在谢勇尧的脑海里:读研。从萌生想法那刻起,他便朝着保送研究生的要求去拼尽全力;大二上学期就开始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自认为本科成绩并不出众的谢勇尧就用“笨鸟先飞”的心态度过了本科四年。

,谢勇尧如愿保送进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研究室,师从刘耀光院士。得偿所愿的谢勇尧本以为马上就可以开展自己心心念念的实验,但层出不穷的实验问题让他举步维艰,总是难以达到自己的设想,一如四年前,他再次感到焦虑与迷惘。

谢勇尧博士毕业答辩后跟刘耀光老师合照

又是一周的小组会议,刘耀光老师在一旁静静听着学生们所遇到的诸多困难,随后道:“不要那么容易被困难打倒,再坚持坚持。”

谢勇尧恍然间意识到自己的急躁。他终是松懈下焦躁的步伐,学着当年本科的节奏迅速调整和充实自己:先踏实学习基本技术、提高综合能力、多看论文……

华农第一次承办广东省研究生论坛,谢勇尧作为华农代表之一作报告

硕士毕业后,谢勇尧选择坚持原有研究方向,继续在华农攻读博士,师从当时刚回国不久的陈乐天教授,也正是在这位灯塔式导师的指引下,他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开始了宛若破茧成蝶的振翅飞翔。

成长:一场漫长的斗争

亚非稻种间生殖隔离之谜的课题论文被《Nature Communications》正式接收的那天,谢勇尧正忙于赴美学习的准备工作当中,熙熙攘攘的待办事项夹杂着琐事的洪流席卷而来:要和研究生师弟师妹交接工作、准备出国清单……

正忙得焦头烂额时,猛然被导师陈乐天教授叫到办公室告知论文被正式接收了,而这也是他第七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

“我自己也还在做相关研究,没有特别欣喜若狂,因为我们都知道差不多了,自己心里都有点底。”对于这一结果,谢勇尧是水到渠成的淡然。

但却很少人知道,他与导师陈乐天为此熬过了多少个通宵,又一起在实验室度过了多少个春节;更少人知道,谢勇尧早在就开始接手这个课题,时至今日,耗时整整七年。在刚开始的一年,他自嘲“像个陀螺一般原地打转着”,直白点来说:毫无进展的一年。

博士一年级就接手亚非稻种间生殖隔离之谜课题的谢勇尧起初意气风发,谁料想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在一年后,遗传分析中的基因结构仍是一团乱麻,他宛若进入了没有尽头的迷宫,没日没夜地打转着。

多年来到处碰壁,眼看诸多付出宛若只是将时间掷了个响,却没有丝毫实质性进展和成果的出现。饶是乐观如谢勇尧也一筹莫展,再这样下去,别说为中国作物遗传领域作出贡献,就连博士毕业都成为难题。

直到有一天,导师陈乐天教授对他轻声说道:“你先放一放难的课题,从简单的做起。”

谢勇尧博士毕业答辩后跟陈乐天老师合照

谢勇尧顿觉醍醐灌顶,转而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解决相对清晰一些的株高课题。这一小步的扭转宛若柳暗花明,谢勇尧不仅能如期保证自己顺利毕业,并高效地完成了株高相关课题,随后他与导师日以继夜地赶稿,将株高课题研究成果整理成文,最终在《Molecular Plant》上发表,此文一经刊登便得到了业内广泛的认可,分别被F1000Prime推荐为必读论文,被《Molecular Plant》和《National Science Review》作为亮点论文评述。而谢勇尧也因此受邀在全国性植物生物学大会上就这一成果进行了汇报。

,谢勇尧代表华农在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的青年论坛作报告,获得了优秀口头汇报和优秀墙报奖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勇尧的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打磨锤炼,与此同时,华农刘耀光院士带领实验室开发了一套高效的植物基因编辑技术,这让谢勇尧为之一振,他知道:也许是时候攀登杂种不育这座高峰了。

突破:人生的果实

在深奥的科学领域里,用“年”来做一个问题的注脚似乎司空见惯。谢勇尧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完成亚非稻种间生殖隔离课题。提起当初找到了课题的突破,谢勇尧至今仍掩饰不住内心的雀跃与兴奋,“当时七八月的大热天,从田里采了样回来,看到数据与设想非常吻合的那一瞬间真的是比论文发表还要高兴!”

七年如一日的科研生活透过冗长杂碎的岁月,遗留在谢勇尧心中的只余一幅幅温暖的剪影: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在实验室里为一个值得付出的目标清晰地活着。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中哗啦而过,当落日暖洋洋洒在身上时,实验室里的一群小伙子结束了田间工作,嘻嘻哈哈着混入下课的学生中到饭堂约个饭,转个身又打开了实验室的白炽灯。

博士毕业时实验室的大合照(第一排右三为谢勇尧)

“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单调枯燥吗?”

电话的另一端,身处大洋彼岸的谢勇尧立刻不假思索地回复道:“不会,我还是蛮Enjoy的。”

“Enjoy的是什么?”

“科研总会遇到很多难题,而克服难题的关键在于取得突破点。”谢勇尧将取得突破点比喻成“吃到一个果子”。攻坚克难后的豁然开朗与愉悦于谢勇尧而言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是科研带来的只有亲身体会才能体会到的振奋。曾经品尝过这一果实的谢勇尧也因此无法停下探索未知的脚步,反而甘之如饴。

其实早在1979年就发现S1座位是引起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最重要遗传座位,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法国日本等多国科学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这一课题研究当中,但却没有一人能够阐明其中的机制,直到,谢勇尧在刘耀光院士和陈乐天教授的共同指导下打破了这一僵局。

谢勇尧用首次克隆S1座位一个关键基因OgTPR1(后命名为S1TPR)的成果挖开了困扰亚非稻种间生殖隔离课题已久的大山,洞口微明可期。又用一年的时间,他势如破竹地将其中的参与基因搞明白了。接下来的研究中一个个突破口接踵而来,前路也变得平坦开阔起来。他与导师再次全身心投入撰稿工作中,从成文到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非对称遗传控制杂种不育的分子机制

如今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明清楚的机制,谢勇尧用了整整七年的光阴来探索、思考、沉淀。

来年:科研是不变的选择

谢勇尧在康奈尔大学的生活节奏不快,晨间会路过广袤无垠的田野树林,偶尔还会邂逅“林深见鹿”,于早上八点半准时到达实验室,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正如无数个飞逝的岁月一般,当他从一个问题中恍然而出时,墙上的时钟指向了下午五点,不知不觉,实验室里只剩下了自己。

谢勇尧在前往康大实验室路途所摄

康奈尔大学的生活单调而平静,是个搞科研的好地方。

论文正式发表当天,他已经在康奈尔大学访学,一如既往地在实验室专心工作。突然间,国外导师风风火火闯了进来,激动地对他说道:“Congratulations for your paper 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谢勇尧起初是感到一阵意外。这篇论文的发表如微风拂过湖面,而生活也早已归入平静,而后被外国同行认可的喜悦片刻间弥漫上心头,他亦笑着回道:“Thank you”。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采写 | 新媒体工作室 林萌 冯潇慧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工作室 罗致凯 欧阳晓琳 海报设计 | 新媒体工作室杨俊辉 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林萌 冯潇慧 责任编辑 | 方玮 谢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