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三国时期 魏延献出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为何严令否决?

三国时期 魏延献出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为何严令否决?

时间:2024-03-29 14:28:22

相关推荐

三国时期 魏延献出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为何严令否决?

论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可能性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蜀中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中提到,蜀国大将魏延提出与诸葛亮分兵进军,其具体计略是:诸葛亮率军兵出斜谷,进攻长安及潼关,而魏延亲自带万余精兵,兵出子午谷,从小道奇袭长安。诸葛亮向来用兵谨慎,以为此计过于凶险,遂罢之不用。

此子午谷奇谋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而罗贯中也写到了《三国演义》中,其原文提到:忽哨马报道:"魏主曹睿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拒敌。"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魏延怏怏不悦。

其中《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也提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此计在历史中褒贬不一,有人以为诸葛亮太过谨慎,用兵太稳,如果用了魏延的计谋,说不定能攻下曹魏的长安。也有人以为此计风险太大,成功率不高,为了不让蜀中子弟犯险,赞同诸葛亮的观点。

那好,我们现在就从正反两个观点,论证一下子午谷奇谋的成功率。

正方以为此计可行。

第一,魏延用兵思维活泛,常常兵行险招,出其不意。而当时魏国众人也知道诸葛亮用兵谨慎,绝不会凶险之策谋取长安,因而此计一旦实施,便有兵法上所说的突然性,奇袭长安正所谓是奇袭战、闪电战,在敌人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很可能成功。

第二,当时镇守长安城的是夏侯懋,此人无勇无谋,不懂兵法、不谙计谋,是活脱脱的纨绔子弟,这样一个无能之辈是不可能算出魏延会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城的。

第三,此计一旦成功,魏延的军队便可在长安中心开花,与诸葛亮的军队里应外合,到时候潼关、凉州一线便可打通,蜀国的地盘会四处扩大,成为不弱于吴国的国家,到时候再与吴国结盟,约定蜀国兵出洛阳、宛城,吴国兵出合肥,对魏国进行讨伐。如此好的结果,只拿万余精兵做赌注,何乐而不为?

接下来再说反方,反方以为此计不可行。

第一,魏延兵出子午谷说是万余精兵,但扣去运粮部队,也就五千人马而已,然而当时魏国有老狐狸司马懿等能臣,难道他们不会在子午谷里留下一支兵力设伏?难道全天下的人都是白痴,只有魏延才能想到如此良策?

第二,退一万步讲,即使魏延攻下了长安城,凭他手中的那点兵力能守住几时?到时候曹魏周围那么多城池,不会发兵救长安吗?

第三,历史上也曾有过兵出子午谷的例子,比如晋将桓温手下的司马勋,闯王高迎祥,都是兵行险招走的子午谷,结果两人都全军覆没。

第四,蜀国地少人稀,每一条蜀中子弟的性命都很珍贵,诸葛亮不想让他们兵临险地,哪怕千余人也不行,保证有生力量,保存战斗力,才能在与魏国的战争中持续下去,因而蜀国当时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此计的进行。

其实,蜀国自夷陵之战后,国力已经大损,更何况荆州被夺,战胜曹魏已成梦幻,即使诸葛亮剑走偏锋,成功夺取长安,也无法挽回三国后期的结局,毕竟那只是战术上的成功,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关键还在于国家经济水平、人心向背、政治倾向等等,而蜀国地少人稀,发展及其不易,因此在丢失荆州之后,能守住蜀中就不错了。

读者们,你们的观点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