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影像回望历史 镜头感知巨变

影像回望历史 镜头感知巨变

时间:2022-05-13 21:53:19

相关推荐

影像回望历史 镜头感知巨变

再过半年,《南通日报》将迎来八十华诞。80年的光辉岁月里,《南通日报》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新闻人,其中包括著名摄影家晓庄。半个世纪前,她来到南通,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南通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近,朋友圈流行一条怀旧照片的“映像志”,许多照片的作者都是同一人:晓庄。

本名叫庄冬莺的晓庄是浙江奉化溪口人,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女摄影家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晓庄就端起相机,全方位、多侧面地记录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从政治运动到经济建设,从城镇到乡村,从重大事件到百姓生活,她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她和祖国人民一同经历了喜悦、迷茫、求索、欢乐,她的镜头不停地摄下了一个个历史瞬间。

晓庄的许多经典照片,拍摄的场地都是南通,因为拍摄者当时的身份是:南通日报记者。

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87岁的中国知名摄影家晓庄至今依然清晰记得许多当年拍摄的场景,两年前还借助媒体,寻找到一批当年她的拍摄对象。

年轻时候的晓庄。

晓庄影像记录之全

——全程、多维

首先,晓庄全面记录了一个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过艰难和挫折走向辉煌的。

1949年3月,16岁的晓庄就参加浙东四明山区游击纵队,担任政治部文工队队员。一年后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麓水报社、文化科任摄影员。1952年9月转业到《新华日报》任摄影记者。

1970年1月,她被下放至南通,先后在南通日报和南通市文化局从事摄影工作。1980年3月调到江苏人民出版社任摄影组组长,并创办了《光与影》摄影艺术杂志任主编,开创了省级办全国性摄影报刊的先例。

1972年,南通市郊农民在劳动。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女摄影家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晓庄用照相机对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作了最全面的记录:从解放舟山群岛、海防前线到抗美援朝,从互助组、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到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 命”,直至改革开放。至今,她一直坚持在摄影岗位上,从不放弃,以顽强的毅力学习使用电脑。在电脑上分类整理那些老照片,还以千字文的形式撰写照片背后的故事。

刊登在《华东战士》画报1951年第三期上的《海上剿匪》,是晓庄的处女作。它记录了执行剿匪任务的战士背起背包、扛着枪,冒雨跨上舰艇甲板的情景。而晚年晓庄最了不起的创举是在1992年8月起,策划、拍摄并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中国三峡》。

当年4月3日,国家决定兴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为了给后人保留一套比较完整的三峡文化史料,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三峡的雄险奇幽与三峡沿岸的民俗民情,晓庄以花甲之年、多病之腿,三上三峡组稿和拍摄。该画册后来荣获第二届中国图书奖。

1972年,备战、备荒,南通响应号召组织民兵架浮桥演习。

其次,晓庄全方位、多侧面地记录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从政治运动到经济建设,从城镇到乡村,从重大事件到百姓生活,晓庄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她所拍摄的照片里,既有海内外政要、各级官员、大师明星,更多的是普通工人、农民、战士。既有新街口援越抗美的壮阔场面,也有供销合作社货郎担下乡的情景。既有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全景照片,也有令当今读者忍俊不禁的“忠字舞”照片。晓庄的影像记录是共和国影像史的一个部分,受到海内外摄影界人士和收藏家的瞩目。

晓庄影像记录之真

——真实、真诚

晓庄的照片里面全是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场景。晓庄记录了城镇、乡村的风貌和变迁。《瞬间的回忆》收录了1952年、1962年和1984年三张南京新街口广场的照片,可清晰观察到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

如果同今天高楼林立的新街口相比,更显得这些老照片的弥足珍贵。晓庄还记录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建国初期豪情满怀,抗美援朝同仇敌忾,文革期间狂热、迷茫,改革开放意气风发,这些历史瞬间实录,具有实证价值。

晓庄面对工作任务和拍摄对象,表现出真诚之心。当新中国即将破晓时,晓庄在已是中共地下党员的二姐安排下参加了革命,而她的父亲跟着担任国民党少将的叔父去了海峡对岸。晓庄是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的。

1972年,工人师傅在南通医学院的讲台上讲课。

她满腔热情地去采访,去拍摄。从晓庄年轻时的工作照上可以看到,扎着两根辫子的晓庄脸上一直露出笑容,她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晓庄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对待眼前发生的人和事,对待自己的影像记录。

摄影理论家骆飞在评论晓庄作品时认为:“对于摄影来说,真实是它的生命、真诚是它的灵魂。唯其真实我们才可能得以重新拾起过去的生活,体现当时的实况实情,认识社会的沧桑变迁。唯其真诚我们才可能通过摄影者的选择取舍,体会当事人之情、之思、之感,才有可能更加深刻地去把握事件,解读历史,拥抱生活。”晓庄的作品真实、真诚,因而具备历史文献的品质。

晓庄影像记录之实

——平实、朴实

晓庄影像记录的风格是平实。她的摄影作品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朴实和敏锐的洞察力,克服了种种作为一名女性摄影记者所难以想象的困难,拍摄下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影像文献史料。

晓庄的朴实,表现在她为人朴实、真挚。当她的作品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时,她说了这样两段话:

一是低调, “善良的人们啊,站在这些照片面前,只需静静地看吧。请不要把我拔得太高,也不必追问我当时的道德立场和动机。我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也不会有超乎他人的清醒认识。我当时只是一个江苏《新华日报》的一个年轻记者,热爱拍摄,兢兢业业,听见锣鼓声就会往外跑。记录我眼睛能看见的东西是良知,更是本能”;

二是遗憾,“在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新闻摄影只能反映正面的东西,‘高大全’ 的东西,而不能拍任何带揭露性的报道,对卡蒂埃·布列松式的纪实摄影也进行了批判,现在想起来,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镜头就这样从我身边滑过了,好些镜头无法拍或不敢拍,有些即使拍了也无法发稿,只能压箱底,许多珍贵的底片也遗失了,这是最大的遗憾!好在一部分底片在报社摄影组老同事陈哲、王广林的帮助下还得以幸存,今后有待进一步整理”。

这番话,坦诚、实在,令人钦佩。鱼得乐先生说:“我在今天的晓庄本人身上看到的一个可爱的人格——谦虚、坚强、自信。”

晓庄在南通日报时的记者证。

晓庄数十年来所拍的这些照片,是一个时代的完整记录,是我们国家民族珍贵的历史档案,是我们进入历史的最好文本。法国鱼得乐先生认为,晓庄的许多作品都深深地烙着时代的印记,在当时是很好的新闻照片,在今天又是极具史料价值的不可多得的财富,更是可帮助人们认识那个特定时代的最好的形象参照。

晓庄说,“当我遭到挫折和痛苦的时候,是摄影带给我希望和力量。”“摄影记者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环境里都不要放下手中的相机,要不停地工作,强烈投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拍摄。”晓庄带着职业热情和职业作风记录着她经历的社会,那些消失了的但不能忘记的过去才得以保存下来。

晓庄的影像记录是一笔珍贵的财富。用晓庄自己的话说,“它可以让人们记住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共同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作者:

END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王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