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5.18国际博物馆日——带你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博物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带你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博物馆”

时间:2023-03-20 08:29:52

相关推荐

5.18国际博物馆日——带你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博物馆”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相比酒泉、西昌两大卫星发射中心而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对大家来说却显得相对陌生。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同感受太原航天人们的“红色经典”。

镇馆之宝——7号功勋塔架

要问这座“航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非“7号功勋塔架”莫属。它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座老塔架,1976年开始建设,1979年建成后开始投入使用。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从这里发射升空后,隐姓埋名了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便正式对外亮相,这座功勋塔架也随之“正式出道”。

于正式封存。先后成功发射风云、铱星、雷电、资源、海洋等系列卫星,共执行48次发射任务,任务发射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在一次次光辉成绩的背后,功勋塔架也曾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11月,中心迎来了国家某重点型号首飞任务。但新塔架分身乏术,上级决定在已下岗的功勋塔架上执行该任务。面对超过40年服役期、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等巨大风险挑战,时任1号指挥员崔利军在誓师大会上立下“军令状”:誓让“老塔架”焕发新青春!最终不仅取得了任务首飞的圆满成功,还创造了多专业岗位保障纪录,使“老塔架”再创新辉煌。

红色精神圣地——烈士陵园

陵园始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25亩,纪念碑通高12.5米,高大壮观、气势雄伟。陵园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呈“凸”形布局。主要包括入口区、纪念区、园林区和烈士墓区。

在这里,长眠着98位英灵,安葬着多名英雄模范。不远处两座巍然耸立的发射塔架,与这庄严肃穆的“红色精神圣地”遥相呼应,共同诠释着代代航天人的铮铮誓言。,中心加强了对烈士陵园的保护管理,对陵园进行了整体修缮,修缮好的陵园庄严肃穆、宁静和谐,苍松翠柏、交相辉映,集缅怀、教育、生态于一体,是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禁区的守望者——掌头点号

在发射场的悠久历史中,有这样一代人,他们扎根山脚,矢志航天,守卫着发射场禁区的安全与稳定,他们以平凡无言的坚守,书写着“掌握乾坤,点滴寂寞谱凯歌;头角峥嵘,号令群山垒硕果”。

他们驻守的地方叫做掌头,是发射场最远的禁区点号。这里荒僻幽静,群山环绕,条件异常艰苦,由于点号无淡水、无居民、无信号,也被同事们称为“三无点号”。四十余年来,一茬又一茬掌头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默默守护着场区的“西大门”。

掌头点号还有一句广泛流传的口头禅:“一座小院两个人,三孔窑洞一条狗”。大家以前养了一条狗,给他取名叫“掌头”,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可能是因为点号的生活太枯燥,“掌头”向往山外的世界,出去一次后再也不肯回来,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坚守在点号的一茬茬航天人都未曾远去……

跨越时代的图腾——古烽火台

“将军飞虎符,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严霜拂剑花。”李白的这首《送友之岚州》,便将曾经这里的生活和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功勋塔架11层平台上,正好可以看清对面山顶的古烽火台。1000多年前,从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在此建城开始,这里就成为了边塞军人守土建功的舞台。漫天黄沙、刺骨寒风、皑皑白雪、千古荒凉,这里从来都不是安逸者的乐园。那冷寂的寒光铁衣中,除了沙场点兵的豪迈,更多的是寂寞中的坚守,而这里,据说也曾是杨家将的遗址。

塔架,烽火台,两个时代的标志图腾,似乎在冥冥之中连接在了一起。一代代的航天人远离都市繁华,将青春乃至生命留在了这片苦寒之地夕阳眩光中的古老烽燧,把荣光捧给了祖国。

现如今,新时代航天人怀着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继续奋勇前行,中心将在新时代“岢岚精神”的指引下,继续保持优良传统,走向更大的辉煌。

来源: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李辰昊、吕浩

素材:冀明君、高亚鹏、黄瀚文

编辑:王艳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