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庄子的逍遥游中 所说的三种人有何意义?

庄子的逍遥游中 所说的三种人有何意义?

时间:2020-03-01 17:04:11

相关推荐

庄子的逍遥游中 所说的三种人有何意义?

至人、神人、圣人是庄子所极力推崇的“逍遥游”者的典范。既然同为进入了最高人生境界的逍遥游者,为什么庄子又将其分别称为至人、神人、圣人,而不统称为“逍遥游者”?至人、神人、圣人这三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中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内涵又指的是什么?自魏晋以来,以上问题就逐渐引起了一些文化爱好者的注意,然而大多数《庄子》研究者往往局限于词语的诠释,很少展开深入的阐述。我们认为,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对庄子所倡导的人格精神、所创建的人生境界的理解,而且直接涉及庄子政治观、社会观及其处世哲学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实际支撑起了庄子理想人世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在此,我们仅以《庄子》内篇为主要依据,对至人、神人、圣人加以梳理、辨析,以寻找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天下》虽列于《庄子》第33篇,但非庄子所作已成定论。按照《天下》篇由“宗”到“精”再到“真”的排列,天人、神人、至人显然代表了由高而低的三个层次。“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说的是圣人对“道术”的具体实施方法而非对道术的认识;“以人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则是指君子的修养以及待人的原则。

而其中所谓“不离于宗”“不离于精”“不离于真”均指的是天人、神人、至人对“道术”理解的程度。如果将《天下》的这段话与前后文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天下》篇所论及的天人、至人、神人、圣人、君子五种人中的“神人”“至人”“圣人”,虽用词与内篇同,但其着眼点却与内篇中的至人、神人、圣人无关,特别是“不离于宗”“不离于精”“不离于真”“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与内篇中的神人、至人、圣人就相差得更为遥远。然而,由于《天下》列于《庄子》之中,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认为是出自庄子之手,因此,《天下》所提及的神人、至人、圣人很久以来一直被等同于内篇中的神人、至人、圣人。其实,《天下》篇中所谓的“圣人”,与其中提到的天人、神人、至人并非一类,但因《庄子》内篇有“至人”“神人”“圣人”之称,郭象、成玄英便不加辨析地将“圣人”置于其中,并称“四名”。

不过,恐怕就连郭、成也感觉到将“君子”与天人、神人、至人、圣人相提并论实在太过牵强,于是将“君子”摒弃于“四名”之外,仅仅认为前“四名”为“一人耳”。但在《庄子》其他篇章的注释中,郭象、成玄英却又摈弃“天人”而混用至人、神人、圣人的概念。郭象、成玄英所谓“四人”为一的阐释对后世解读《庄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虽然郭象注释《天下》时直言“凡此四名,一人耳”,但在《逍遥游》注释中却并未直陈这一观点。首次将至人、神人、圣人相提并论并认为四者相同的,始于成玄英。作为道教大师的成玄英对至人、神人、圣人“体”“用”“名”的解释明显带有道教色彩。

特别是“阴阳不测,故谓之神”,更与庄子“逍遥游”所展示的人格精神以及处事方式相去甚远,但其至人、神人、圣人“其实一也”的看法却为后世注《庄》者所广泛采用。虽然郭注成疏的影响很大,但在《庄子》研究中,在对“至人、神人、圣人”的理解上也出现过不同的看法。如明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就提出至人、神人、圣人之间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旧解以此三句为上文结句,不知乃是下起句。上既次两等人化之小者,此却次三“上既次两等人化之小者”,指的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与宋荣子、列子等人。罗勉道认为,既然这两等人存在着等级上的不同,那么,后三者也当有高下之分。

由此,罗勉道根据“无己”“无功”“无名”三词的含义得出“神”高于“圣”,而“至”又是“神之极”,故在三者的品位上,至人第一,神人第二,圣人第三的结论。但以上各种说法或仅仅出自作者一己对“无己”“无功”“无名”的理解,或着重于分析词语的某一衍生之义,却没有将庄子内篇中有关至人、神人、圣人的阐释在统筹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故而缺乏说服力。我们认为,庄子的至人、神人、圣人实际上包含着精神境界与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在精神境界或者说是人格精神上,至人、神人、圣人并无高下之分,但在社会功能上却各有不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