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贤” 终身践行五个法则 一生只做一件事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贤” 终身践行五个法则 一生只做一件事

时间:2021-04-28 01:21:34

相关推荐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贤” 终身践行五个法则 一生只做一件事

王阳明,何许人也?

原名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他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现代人对他的了解,大部分集中于他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事实上,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在于他的五个生活法则。

这本由文化学者费勇所著的《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让读者看到王阳明的一生都在践行这五个生活法则,一生成就一件事。本文,着重阐述三个法则。

01

种子法则

王阳明的心学里,关于做人的第一法则就是“种子法则”,他把人的成长比作一棵树,树的成长首先是要找到种子,并且在种子上下功夫,让种子发芽、扎根泥土,然后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而这颗种子,就是立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自己从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而王阳明在十二岁就确立了“成圣”的志向。

关于这个志向,产生于王阳明与私塾老师间的一次对话。

12岁时,王阳明总是和一群孩子玩兵法方面的游戏,而不好好上私塾,被父亲训斥后,一次上课时,他问老师读书何用?

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啊。”但王阳明反驳道:“恐怕不是吧,应该是读书做圣贤。”

自从王阳明确立了“成圣”的志向后,使他和同龄人拉开了差距,让他一步步走上了自我人格完善的道路。

为了成为圣人,他先后沉迷于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家,寻找人生的出路,最终归于儒家,开创了自成一派的心学体系。

王阳明所谓的“立志”,并不是一般人讲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而是确定自己应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白为什么而活,知道自己要承担怎样的社会角色等等。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种子”,你的人生才有方向,才不至于一辈子浑浑噩噩,终日忙碌不知为何。

找到“种子”,也许不能使你大富大贵,但一定能让你活出自己。

02

心灵法则

心灵法则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他指出心学最重要的一点:人的心是一个统领。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心在起作用,我们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掌控心。

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很多人不理解,心外怎么会无物呢?

一次,王阳明和几个朋友游览南镇,一位朋友指着山岩中的花树问:“先生认为天下没有心外之物,但像这株花树,它在深山中自开自落,和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阳明回答:“你没有看到这花的时候,这花和你的心同样寂静,你来欣赏花时,这花的颜色就显现出来,由此可知,这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的这个回答,不由得让人想到杜甫的一首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情此景,皆因诗人的心境决定。

所以,万物唯“心”造。这个“心”不是身心的心,而是把这个整体统一起来的“心”,这个心既是物,也是宇宙。

心灵法则,就是让我们聚焦于自己的内心,不断修炼,渐渐找到一个根源性的东西,找到这个东西之后,就可以一以贯之,一通百通。如果找到了这个本源,那么生命绝对不是苦役,而是一次奇妙的旅程,这个旅程不是跑步,不是追赶,而是体验和融入。

对王阳明而言,这个本源就是良知,所以他反复强调良知的重要性,认为良知就是生命之源。

03

行动法则

为什么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原因在于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行动法则强调的就是“知行合一”,他觉得“知”与“行”原本就是一回事,他推崇强烈的行动性。他的行动法则,可以让人摆脱纠结和困惑。

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司里有两个员工,工作中遇到了瓶颈,去找了一个禅师,禅师很轻松地回答:“不过一碗饭。”

于是,一个员工马上辞职,去寻找新的机会。另一个员工则静下心来,继续在公司埋头苦干。

多年后,两人都成功了,又去找了禅师,禅师笑了笑,说道:“不过一念间。”

这两个员工的结果表明选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处于纠结状态,而是有所行动。

大部分人一生碌碌而为,都是因为自我消耗,不喜欢一份工作,既没有果断地离开,也没有脚踏实地干下去,而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任由自己混水摸鱼过日子,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平庸。

因此,在当今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我们不要指望有稳定的工作或行业,也许,只有这三个东西能确保我们一生的稳定:一是强大的学习能力;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坚定的行动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行动力。

切记泰戈尔的那句话:“只有在行动中,你才能永生。”

04

结 语

王阳明的一生几经波折,但最后都能化险为夷,与他坚持的五个生活法则分不开。

他曾说:“如果我遵循了我内心的良知,觉得这个事情不应该做,那么,即使孔子说过可以做这个事,我也不会去做。”

这段话的意思是,鼓励每个人要去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成为你应该成为的人,这是我们一生中唯一应该去做的事。

王阳明的一生,就完成了这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成为一位圣人。

文/紫竹凌:多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