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半生缘》可怜又可恨的顾母:为家奉献全部 却亲手推女儿入火坑

《半生缘》可怜又可恨的顾母:为家奉献全部 却亲手推女儿入火坑

时间:2024-08-05 22:35:21

相关推荐

《半生缘》可怜又可恨的顾母:为家奉献全部 却亲手推女儿入火坑

作者 | 一味清欢

小时候看电影《半生缘》的时候,对顾母这个人物总存有许多的疑问:

为什么是曼璐出来挑起家里的重担,而不是家里唯一身体康健的大人顾母呢?

为什么顾母同意曼璐去当舞女,然后心安理得地用曼璐的卖身钱养家?

为什么顾母对英俊多金的世钧,总有颇多不满?

为什么在曼桢被亲姐夫祝鸿才凌辱后,顾母竟同意曼璐的荒唐建议,让曼桢嫁给祝鸿才这个品行败坏的色狼?

后来我长大后去看了张爱玲的原著小说,才明白顾母做出这些“荒唐事”的真正缘由。

在那样一个“吃人”的旧社会,软弱无能的顾母怎能撑起整个家庭?更别提保护好自己的儿女,让她们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

顾母、曼璐、曼桢,皆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01 曼璐走上舞女之路,是一种必然结果

《半生缘》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当时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都市,鱼龙混杂,聚集着平民、军阀、政客、洋人、日本人、商人、知识分子等各方人士,旧的封建思想与新的外来文化相互碰撞,影响着那个时代下人们的命运。

顾家原籍在安徽六安,在上海没有家业和财产,只凭着顾父一人在书局做事来勉强养活一大家子人。顾父去世后,家里失了顶梁柱,一家七八口人一夜之间陷入绝望无助的境地。

顾父去世时,祖母已老了,曼桢和弟弟妹妹们还没长大,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顾母和17岁的大姐曼璐身上。

那个时代,女人出去做事虽已很平常,但可做的事并不多,贫苦人家的女人大多只能去大户人家做侍女、去工厂当女工或去舞厅工作,有知识的女性能更体面些,可以当老师或去公司做文员。

顾母属于旧社会中很传统的女性,一生都在依赖别人,在家依赖父母,嫁人后依赖丈夫,自己能做的事只有相夫教子,干些家务活,若想她出去赚钱养家,是万分不现实的事。

并且从外在条件看,顾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样貌也变得苍老,既不能做苦力活,也无法靠外貌吃饭,只能等别人来养她。

而曼璐则不一样,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她骨子里的独立意识渐渐觉醒,不会像顾母那样只知道依赖别人。当家庭面临最困难的时候,她勇敢地站出来,希望凭一己之力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可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女孩子,又怎能赚养活整个家的钱?于是曼璐退了已订的婚,牺牲了自己的幸福,选择一条来钱最快的捷径——当舞女,结果造成一生的悲剧。

顾母同意自己的亲女儿牺牲幸福去当舞女,当然是一种不得已的决定,但这决定在当时的上海,却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那时的上海,经济繁荣,各种新事物相继涌现,工厂、百货商店、歌舞厅、西餐馆等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大上海的街头,给生活在上海的人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许多人挤破头都想去上海的原因。

许多穷苦人家为了养家糊口,都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这些地方工作。而歌舞厅作为有钱人的销金窟,是最赚钱的地方,一些实在走投无路的人,为了生活,只有选择去歌舞厅这一条路。

所以顾母同意曼璐当舞女,虽需要承受心里的愧疚和外人的流言蜚语,但其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非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曼璐为了家庭走上舞女之路,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02 顾母不满的不是世钧,而是不能给家庭带来好处的女婿

电影《半生缘》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曾与曼璐订婚的张豫瑾来上海办事,借住在顾家,顾母和祖母眼看着豫瑾三十岁了,虽功成名就却仍孤身一人,心里很过意不去,便有心撮合曼桢嫁给豫瑾,对世钧很冷淡,还骗来找曼桢的世钧说她出去了。

按理说,世钧出身富贵人家,品行端正,相貌英俊,该是最好的女婿人选,可为什么顾母就是不待见他呢?

从顾母对祝鸿才和张豫瑾的态度分析,就可以看出真正的原因。

祝鸿才本身是个不学无术的二流子,靠着与一帮狐朋狗友做些投机倒把的买卖起家,在与曼璐认识时,已经有了一些小钱。为了娶曼璐,祝鸿才答应接下顾家的摊子,养活顾家一大家子人,只不过后来因为曼桢不同意,这事才作罢。

虽然祝鸿才品行不好,但顾母除了不满他在乡下有个老婆这一点外,对其它方面都十分满意,“她(曼璐)现在能够好好的嫁个人,当然是再好也没有了,当然应当将就点儿。”顾母对祝鸿满意的点无外乎两个:愿意娶失了贞很难嫁出去的曼璐;有钱,不时能贴补经济困难的顾家。

顾母并不在意祝鸿才的人品和他是否能真的对曼璐好,她所在意的不过是这门亲事给顾家带来的好处,所以当曼桢因祝鸿才的粗言鄙语为曼璐感到心酸时,顾母却满心欢喜地讨好着祝鸿才。

张豫瑾曾是曼璐的未婚夫,虽然这桩亲事最后作罢,但由于存在亲戚关系,双方并未撕破脸。多年以后,张豫瑾成了六安医院的院长,仍单身一人。在顾家借住期间,张豫瑾对肖似少女曼璐的曼桢动了心,对曼桢表白,结果被拒了。

豫瑾对曼桢的动心,顾母是乐见其成的。在顾母看来,张豫瑾多年单身,是因为始终痴情于曼璐,无法从情伤中走出来的缘故,这样专情的好男人实在是好女婿之选。另外张豫瑾又在老家功成名就,如果将曼桢嫁给他,以后一家人就可以跟着回老家,安安心心在老家生活。

从顾母对祝鸿才和张豫瑾的态度,就可以看出顾母其实是个很势利的人,她选女婿,最看重的不是人品学识,也不是对女儿好不好,而是金钱地位,和能否给顾家带来好处。所以世钧不得顾母待见的原因就很容易想通了。

世钧虽是有钱公子哥儿,但与南京家里闹翻,且又刚刚毕业,手里并没有太多的钱。他的未来只有两条路:一、留在上海,慢慢积累工作经验,最后当个领普通薪水的普通工程师;二、回南京继承家业,做个靠祖产吃饭的老爷。

这两条路在顾母看来都不怎么好。选择前一条,钱太少,不能给顾家很大的帮助,以后他和曼桢有了自己的小家,未必拿得出钱来补贴顾家;选择后一条,离上海太远,曼桢嫁过去,日子是好过了,但无法就近帮扶家里。

除此之外,世钧与曼桢自由恋爱了很长时间,却迟迟未提结婚的事,让顾母十分不满,“沈先生呢,人是个好人,就是好像脾气有点不爽快。”再加上有张豫瑾在一旁作对比,怎么看,世钧都不算个好女婿。

归根结底,顾母不满的不是世钧本身,而是他不能给顾家带来切实的好处。

03 后来曼桢原谅了所有人,独独没有原谅顾母

《半生缘》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是曼璐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给曼桢下套,让祝鸿才玷污了她,而得知真相的顾母,却在曼璐的劝说下,轻易就同意曼桢嫁给祝鸿才。

原著小说对顾母的心理这样描述道:“顾太太这时候心里难过,也是因为曼桢,叫她就此就跟了祝鸿才,她一定是不愿意的,但是事到如今,也只好委曲求全了。曼璐的建议,顾太太虽然还是觉得不很妥当,也未始不是无办法中的一个办法。”

如果说曼璐和祝鸿才是导致曼桢悲剧的罪魁祸首,那么顾母则充当了帮凶。她收下曼璐给的钱,从来软弱无能的她,第一次显出自己的才干,在短短几天内,就将一家老小骗去了苏州,还帮着去骗世钧,让他对曼桢产生了误会。

顾母为什么会同意曼桢嫁给有妻有妾的祝鸿才?

首先,受封建旧思想的影响,顾母认为被祝鸿才玷污的曼桢,已经失了女子最宝贵的贞洁,很难再嫁一个好人家,而祝鸿才有钱有地位,虽有妻有妾,但愿意与曼桢正式结婚,未尝不是一个好归宿。

其次,曼璐给了顾母一大笔钱,让顾家在短时间内没有经济困难,了却了顾母的后顾之忧。顾母也曾踌躇过,想把真相告诉世钧,但摸到口袋里的钱,立马变了主意。“钱这样东西,确是有一种微妙的力量”,在钱与女儿的幸福之间,顾母的选择始终是前者。

在曼桢的悲剧中,祝鸿才是见色起意,曼璐是因为自己的悲惨命运而黑化,顾母是在封建思想的荼毒和金钱的诱惑下做了帮凶,这三人中若说谁最可恨,无疑是顾母。

祝鸿才并非良人,我不信顾母心里不明白,毕竟曼璐嫁给祝鸿才后过的什么日子,她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为了所谓的名节和一点金钱,她轻易就将自己女儿一生的幸福断送。

所以后来,曼桢原谅了曼璐,原谅了祝鸿才,独独没有原谅顾母。

04

曼璐和曼桢的悲剧,都离不开顾母在其中的推动,但若要说她有多坏,也不客观。

因为她把整颗心都给了顾家,对上孝敬婆母,对下慈爱子女。只不过受封建思想的荼毒和时代的影响,不经意间成为断送女儿幸福的帮凶。

顾母是封建社会的传统女性,可怜又可恨,我们也无从指责她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是那个时代。

时代坏了,人又怎能过得好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