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最新:万人重磅!郑州大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幕后的感人故事!

最新:万人重磅!郑州大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幕后的感人故事!

时间:2023-10-18 20:51:00

相关推荐

最新:万人重磅!郑州大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幕后的感人故事!

最新:万人重磅!郑州大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幕后的感人故事!

今天闭幕式小视频

跳出风采,跃动青春——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夺跳大绳项目桂冠

“10秒! 5秒!……时间到!”伴随着一阵欢呼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了跳大绳三分钟632个的优异成绩,顺理成章地夺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随着“啪,啪,啪”的大绳落地声和长绳在空中甩出的风声,五名成员整齐划一轻盈跃动。只见他们横着站成一排,手挽着手紧贴着,垫着脚尖,聚精会神。时间在推移,他们的速度却丝毫不减。两名摇绳手同样拼尽全力,只见他们戴着白手套,有力地挥动着手臂,仿佛要把全身的气力都给使出来。 大绳项目负责人刘淑杰介绍:“相比于去年584第二的成绩,今年632的成绩可谓有很大的突破。”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数不尽的辛勤付出。大家从三月初开始训练,一直到比赛当天上午还在加急训练。从早上六点到七点,从下午六点到七点,再从晚上九点到十点,一天三次的高强度训练成为了跳大绳运动员们学习之余的生活常态。 在这训练的五个月里,所有人都齐心协力。跳绳的、摇绳的、替补的,每个人都毫不怠慢地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从单人跳,到三个人跳,到五个人一起跳;从跳一分钟,到跳三分钟……训练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没什么高超的技巧,多练,多练,多练!”刘淑杰说。

开国70周年

一个人,5000米, 全场为“真心英雄”呐喊助威“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现场响起了《真心英雄》的音乐。和着歌声,全场观众高呼“加油”,明明男子五千米比赛已经进入尾声,但观众席上热烈的氛围却不减反增。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一个孤单的身影上——电气工程学院 级的岑奇阳。 因为中途岔气,再加上感冒一直未好,从第五圈开始,岑奇阳就疼痛得难以继续。但是九圈、十圈、十一圈……岑奇阳按住腹部,咬牙坚持,即使全场就剩他一个人也要跑完全程。冲过终点线后,浑身虚脱的他几乎无法站立。 但这位英雄并不是孤军奋战。此刻,整个本源体育场近两万名观众都是他的啦啦队。岑奇阳每跑过一处,观众们便为他大喊加油,有些按持不住的观众站起身来为他鼓劲,仿佛自己此时也身在场上。当他终于冲过终点线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许久许久。 除了观众席上的呐喊,还有一个人陪伴在岑奇阳身边,他就是级公共管理学院的刘垚。从比赛开始时,他就在跑道内不停地小跑着为岑奇阳加油,后半程发现岑奇阳身体不适后,他干脆在内道无言地陪着岑奇阳一起跑,一圈又一圈。冲过终点线后,刘垚又立马冲上前搀扶起岑奇阳,把他架起来扶去休息。 “队友的陪伴和所有人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岑奇阳的声音带着很严重的鼻音,他咳嗽了几声继续说道,“既然参加了比赛,就一定要坚持撑下去,我从未想过退赛。相比取得好成绩,我觉得这才是竞技体育真正的精神内核。”

医学院“重量级”队伍点燃拔河比赛场 “医学院,医学院拔河的队伍来了吗?” “来了,在那儿!”一队看上去孔武有力的人迈着大步走上前,他们身着橙色上衣,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他们一登场,周围人的目光都被他们所吸引。 尽管医学院的队伍士气很强,对手也不甘示弱。比赛刚开始,医学院队出现了失误。由于双方没有同时拉动绳子,所以医学院的队员们没能控制好重心,直接坐在了地上。好在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气势,反而使他们斗志更勇。 “加油!加油!”“医学院!必胜!”周围观众的呐喊声此起彼伏,队员们和激情也被点燃。重新开始比赛后,医学院队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对面的队伍被他们拉着慢慢向前。仅仅用了七八秒,第一轮比赛就以医学院的胜利宣告结束。第二轮比赛也毫无悬念,医学院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比赛。 比赛的胜利与医学院平时的训练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队员们在训练时一般先和树对拔,把绳子绕在树上,把树当成对手。然后再分成两队进行较量。同时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还会纠正姿势,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 “大家都很有成就感!”医学院18级的滕喆说,“我们在选拔队员时从自愿报名的人里面按照实力或者是经验优先的原则进行挑选,也会考虑队员的体重问题。”

高烧38.2℃仍坚持比赛,拼搏精神支撑前进3月10号早上6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运动员们按例来到南操场进行早训。17级的高晟原似乎有些特殊,他右脚穿的是拖鞋。脚伤不能跑,那就跟着一起做上半身训练:平板支撑、摆臂运动、腰腹训练……去年冬天的一次环校跑时,他的右脚脚掌由于擦伤造成了病毒感染,长了一个疣,因此去医院做了液氮冷冻手术。直至校运会训练开始时,高晟原的伤口也没有完全养好,但为了不拖整个团队的后腿,他一直坚持跟随团队训练。随着训练强度提升,脚伤加重,他不得不穿着拖鞋来到操场。“脚完全不能走的时候,我也会5点40起床,在旁边看着他们,能走路了我就跟他们一起做上半身训练。”他说。在为期40余天的训练中,高晟原有20天都带着脚伤。 12日早晨,高晟原高烧至38.2℃,可男子组200米预赛将至,一个多月的训练就这样付诸东流了吗?匆匆吃过一片退烧药后,他站在了起跑线上。 冲过终点线后,由于发烧和高强度的奔跑,高晟原无法控制自身,摔倒在地,脸擦破了皮,右手的五个手指关节也全部擦伤,但他冲进了决赛。高烧不退,当天下午的决赛前,他不得不再次吃下一片退烧药。“代表学院出战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他说。最终,高晟原取得了男子组200米决赛第六名的好成绩。“作为学长,我希望把这种拼搏的斗志展现给学弟学妹们。”高晟原说。他表示,材料学院在多项比赛中成绩优异,作为学院一分子,他想将学院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传承下去。

“砸翻”最高成绩,这个商院女孩有点酷两脚分开,微微下蹲降低重心,弹起,右手“吸”着铁饼前后挥动,女孩目光如炬,紧盯前方目标。就在观众屏气等待时,“蹭”的一声,铁饼从她手中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落地,把之前插在草坪上代表最高成绩的小红旗掀翻,引来场上其他选手和观众的惊叹:“哇,好远!太酷了!” 上午九点,运动场东北角女子铁饼比赛处,两条白线围成的扇形区域内错落地插着十个代表选手成绩的小红旗,一个标有27号的小红旗始终赫然立在最前方。 27号就是商学院级的李梦同学,她在铁饼比赛中以初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之后成功夺冠。今年是李梦第一次参加校运会的铁饼比赛,但取得第一名并没有让她很意外,“校运会之前,我自己会找时间训练,训练时的最好成绩是22米,这次比赛其实没发挥好,不过还算满意。”李梦说道。 铁饼有两斤重,很多女选手因为臂力不足,不能把铁饼拋掷得很远,甚至落在起点附近的网内。李梦解释道:“铁饼比赛最关键的不仅是臂力,还有角度,我的优势在于臂力足,同时注意控制力度,抛准角度就好。”

时代在召唤

男子200米冠军:永不言弃的学院精神助力前行“现在我们场上进行的是男子200米决赛。”主持人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呐喊声。场上的8位运动员正紧张备战。 裁判举起红旗,运动员就位,场内逐渐安静下来。只听一声枪响,蓄势待发的运动员“嗖”地窜出,昂首迈步,奋力前冲,运动员们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大。还未等观众完全反应过来,比赛就已经结束了。 来自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的苗乘铭最终夺得冠军。一下场,他就被老师和同学们团团围住。他激动地抱住他们,高喊着:“卫冕了!卫冕了!”他们相拥合影,之后有说有笑地离开赛场,准备着下一场的4×100男子接力赛。 在今年200米夺冠前,他在100米的比赛中也跑出了第二的好成绩。领奖的时候,正好是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的老师和领导为他颁奖,学院领导还专门跟他合了影,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干,争取200米也拿个前三!”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当时我就想要好好努力,最后也拼尽全力拿了第一。”苗乘铭激动地说。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院里传承下来的永不言弃的精神。”苗乘铭说。他曾经有段时间不想跑步,心态一度十分消极。但是他的学长言传身教地鼓舞他不要放弃,凡是自己的事情就要做好。也就是在这样的激励下,他选择了坚持,在去年参加了男子200米比赛,并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今年,苗乘铭的一位学弟遇到了和他当年一样的问题:想要放弃比赛。苗乘铭知道后便找他谈心,鼓励开导他。最后那个男生也坚持了下去,参加了1500米和2000的比赛。“我是学长,要给学弟学妹做好榜样,以大局为重。这是我们院的一种传承、一种精神。”苗乘铭说。

赛场没有失败者——24人25足集锦

4月12日上午,在24人25足的赛场上,除了斩获第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表现得相当出彩以外,还有几只队伍也同样让人记忆深刻。当运动员们才入场时,医学院的红旗在绿茵场中格外引人注目。参赛的30个院系里,只有医学院的院旗出现在了赛场上,16级医学院的张飞扬早在比赛开始前就扛着院旗站在了终点处,等着为队员们加油鼓劲。 每年绑腿跑比赛时,医学院都会安排一名同学带着院旗在终点等候。对此,医学院15级陈国壮坦言:“我们想给队员一种鼓励,让他们知道有人在终点等着大家。” 在这种归属感的激励下,医学院以9.91秒的成绩获得亚军。“我们今年训练时间有限,明年会提前准备,争取夺冠。”陈国壮坚定地说。 “这个死结打得好!”当队员们扑在软垫上,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的同学们大声喊道。原来,为了避免绑腿带中途松落让大家摔倒,他们将绑在腿上的绳子全部打成了死结。“看到前面有很多院的同学摔倒了,所以特别担心。”队员们直言。 在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的比赛结束后,5个同学的绳结难以解开,为了不妨碍赛事正常进行,他们又以“绑腿跑”的方式退场。脚上的绳结成为了他们留给赛场的纪念。最终,他们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们对这个成绩还是很高兴的,大家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17级丁绍轩说。 “太可惜了,商学院绑腿跑都训练好几个月了!”看台上,一位同学感叹道。在众多项目中都大放光彩的商学院,在绑腿跑项目中发挥失误,中途摔倒,成绩无效,不少商学院大一的队员都泣不成声。 历年校运会,商学院都会从寒假前就开始训练“24人25足”项目,假期结束后再加强训练2-3个月。对于本次失误,商学院教练17级张海钊说:“我们起跑时的横间距过小,大家也有一点紧张。”但他表示,他们并不会气馁,明年会更加努力,贯彻冬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绑在一起的是腿,连在一起的是心。24人25足跑作为大型团体项目,不仅是对参赛成员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团队的团结精神和默契水平的历练。

公管姐妹花相争 夺下女子跳高冠亚军“让我们为来自公管院的李玉蕊同学最后一次挑战一米六加油!” “加油——”虽然上午的比赛时间已经过了,但看台上,公共管理学院的同学们全都留在自己的位置上,热烈地鼓掌助威。随着一段助跑、起跳,李玉蕊的身体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却遗憾地碰到了跳高杆,最终以1.56m的成绩拿下了女子跳高第一名。 李玉蕊作为跳高专项的高水平运动员,已经连续三年取得校运会女子跳高第一名了,今年的成绩更是她历年来最好的一次。“我是高水平运动员,所以除了寒暑假每天都训练两个小时左右,直到比赛前一周开始放松活动。”李玉蕊说,“因为患了膑腱炎,我对今年的比赛本来是不抱多大期望的,但是在队友的支持和观众的鼓励下幸运地突破了自己。” 对于获得第二名、同样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程冉,李玉蕊笑着说:“我们都是高水平运动员,她是练三级跳的,现在已经退队了。作为朋友和曾经的队友,我为她的成绩感到开心。”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程冉说,“我们是在高中的一次比赛上认识的,后来很有缘,我们都考进了郑州大学,而且都来到了公共管理学院。” 今年是程冉第一年参加校运会的跳高项目,她表示,为了校运会她重回队里进行训练准备,而且从一开始她的目标就是第二名。“玉蕊是跳高专项的,有她在,我就没想过拿第一,所以第二名就是我的目标。”最终她如愿以偿地获得第二名。 在昨天的女子标枪项目中,李玉蕊也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已经是双料冠军的她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明年的校运会上突破自我,获得更好的成绩。而现在的她会调整好状态,迎接七月份全国大学生锦标赛的到来。

重返第一!绑腿跑记录的保持者

“一二!一二……”身着深蓝色棒球服的选手们整齐划一,表情“凶狠”,双腿尽力迈出最大的步伐,互相搂着肩膀快速向前冲去。终于,他们越过了终点的白线,重重地扑在面前的软垫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绑腿跑结束后,在一旁打探消息的15级李晨清楚地看到,裁判写下了“9.60秒”,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欢喜,飞快地奔向队伍,将这个好成绩告诉了大家。 果不其然,材料学院在参赛的30个院系中脱颖而出,斩获了“24人25足跑”的冠军。据悉,这是该院的“重返荣誉”之战。过去三年里,材料学院在此项目上均名列前三,也曾夺得冠军,创下了绑腿跑的校运记录。 “我觉得这个成绩是值得的。”级的徐晓明已是第四次参加绑腿跑比赛。相比新人的激动,他得知成绩后,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我们每天早晨六点二十到七点半,晚上九点到十点半进行固定训练,周末也不例外,大家都很辛苦。”徐晓明说。 16级的任英建负责材料学院的绑腿跑训练,他介绍了材料学院届届相传的秘籍。“我们的秘籍就是重复练习,不断磨合队员间的默契度。”他说。而在近一月的准备中,扯烂衣服和跑掉鞋子早已成为刻苦训练的润滑剂。 17级的范亚强似乎还有一些遗憾。他表示,他们并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而且今年的成绩恰好与持平,未能实现自我突破。“哪怕再快0.01秒,我们就刷新记录了。”范亚强说。但他认为,这个记录由他们创下,也必将由他们打破。

第六年参赛的“飞人”高昕:找到的自己随着四百米栏决赛的枪声响起,一道白色的闪电就冲出了人群。腾空,飞驰,奔跑,全场的目光和欢呼都集中在了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高昕身上。最终,他以1:00:30的成绩远远甩开了身后的对手,成功卫冕冠军。 这位“飞人”高昕不仅是四百米栏项目的王者,也是擅长跳远,篮球,排球的多面手。本届校运会,他还和学院其他同学共同收获了10*100米接力的冠军和4*100米接力赛亚军的好成绩。 为了今年的跨栏比赛,高昕提前备战了六个月。他介绍,跨栏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节奏,每一段距离的步数和步长都要反复练习,不管是比赛的前半程还是后半程,也不管体力消耗如何,都要保持固定的步伐,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上个寒假开始,高昕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 虽然捧得冠军归,但对高昕而言,这并不是最圆满的结果。去年他与工程力学的胡成在赛场上相遇,两人棋逢对手,惺惺相惜,并相约来年再比试一次。但今年临近校运会时,胡成却意外受伤退赛,令他深感遗憾。“对手既是彼此的压力也是动力,明年胡成就要大四了,而我也要研究生毕业,真的希望我们还能再比一次。”他说。 高昕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自己,他还是公共管理学院级本科生辅导员,比赛结束后,一群他的学生便蜂拥围了过来。级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王金鑫说:“我们辅导员超级厉害,他得过很多奖,我们都挺佩服他的。” 今年已经是高昕参加校运会的第六年。从本科到研究生,从渴望领奖台到成为今天的卫冕冠军,他一路挑战着自己。参加校运会已经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即使明年写毕业论文的压力很大,我也要尽量再参加一次校运会。”高昕说,走上这片运动场,就像找到了的自己。

赵耀翔:闪耀一跃背后是的付出“准备——”在裁判员将手中的小红旗挥下后,一道高大的身影不断加速朝沙坑奔去。他迅速地交替挥动双臂,飞奔至踏板处将双臂高高扬起,腾空而跃后用力把双臂向后甩去,身体在半空中旋转360度后砸入沙坑,一时间尘土飞扬……这套像是体操表演般的高难度动作引来观众阵阵惊呼。 这位震惊全场的运动员名叫赵耀翔,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级的学生,高大帅气的他在完成一系列动作后,兴奋地跳跃起身,笑着拍掉衣服上的沙土。最终,他以6.70米的成绩夺得男子组跳远冠军。 相较于比赛成绩,赵耀翔更注重赛前的身体状态。他表示,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即使是日常训练也会拉伤,所以这次比赛他几乎是零准备上场。“身上的伤就没好过,”他说,“我其实是这几个参赛选手里比较差的,训练时我都不如他们。”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赵耀翔就一直参加跳远训练,到如今已经是第13个年头了。他曾在河南省大学生运动会中跳出7.15米的好成绩,打破了郑大在该项运动中原有的记录。十几年的跳远生涯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他调侃自己的动作是“砸出来的”。长期训练使赵耀翔拥有良好的心态。“我是‘比赛型运动员’,”赵耀翔笑着解释道,“很多人比赛时都会紧张,但是我心态比较好,人越多我反而越想跳。” “因为喜欢所以享受。”正是因为这种热爱,赵耀翔在比赛中不断突破自己,“不跳则已,一跳惊人”,厚积薄发,这是赵耀翔的真实写照。

法学生沸腾了:1500米好样的在部分人的眼中,法学生温文尔雅,谈吐不凡,饱读法条,不爱运动。然而,杜程浩的出现,向大家展现了法学男生阳光勇猛的一面。 随着发令枪一声巨响,男子1500米组的运动员杜程浩飞速起步,10秒之内就占据了场上的绝对优势,稳居第一。他步履沉稳,频率、节奏把握得适宜,引来场外观众阵阵狂呼。 法学院的看台上,欢呼声更是压倒一片,法学生们热泪盈眶,齐声欢呼:“杜程浩,好样的!”尽管网络不畅,但法学院的QQ群仍然传递了来自同学们的真挚的爱。一条条的“程浩男神”消息刷了屏,一份份的红包传递着法学生的心意。 法学院观众梁悦琦在终点处迎接到杜程浩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刚刚听到旁边别的院的同学在问这个跑了第一的男生是哪个学院的,我说是法学院的,是级的!那一刻真的为我们学院感到骄傲!”梁悦琦说,“法学院的男生不多,这个男子田径第一是法学院的光荣啊!” 对于自己在小组赛中的夺冠,杜程浩很是高兴:“能为院里争光,我是非常开心的!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同学们对我的期待和鼓励。我觉得今天其实还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会继续努力的!”当被问到有什么话想对法学院的同学们说时,他调皮地笑了笑,说:“希望法学院的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闲暇之余也要多运动运动啊!” 一场简短的比赛,让整个法学院的同学都凝聚在了一起,大家为了一件事情而欢呼雀跃,为了一个集体而激动不已,这就是法学院同学在校运会中的“小确幸“。

青春无极限,老师也“疯狂”——教职女工实心球掷远在中心体育馆内的教职工实心球掷远的决赛场地上,一个三角形小旗插在离投掷线极远的地方,超出了其他的小旗几十厘米,颇有“一枝独秀”的即视感。 “哇!这么远!我好厉害啊!”,一个头戴黑色遮阳帽,身穿黑色运动服的女老师欣喜地喊着,笑得灿烂。 她就是音乐学院的韩宁老师。等待过程中,韩宁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开朗明媚的笑容,经历了一整轮的比赛,这个活力四射、充满阳光的老师顺利夺魁。 轮到韩宁老师上场时,只见她舒展了一下腰身,将手中的实心球颠了两下,随后用力抛出。实心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随着球的落地,现场的观众发出一阵惊叹。她哈哈大笑,调皮地在胸前竖起了大拇指。 “这么扔着不对,你应该让肢体舒展开,这样才会扔得更远!对,就这样!”刚扔完球的她也丝毫没有觉得疲惫,而是元气满满地为正在掷球的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看到在她的建议下进步了一大截的同伴,她开心得一下子跳了起来。 当得知自己夺冠后,韩宁老师欢呼雀跃。在被问及为什么参加这项比赛时,她眨了眨眼睛,十分“认真”地说:“都是为了服从组织安排!”引得旁边的老师哈哈大笑,打趣道:“韩宁可是我们学院的运动健将呢!之前很多比赛都拿过名次的!”韩宁老师也并没有不好意思,也笑了起来。 韩宁老师对于活力、激情有着自己的理解。“参加这项运动能够很好地让我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本来我们教育者就应该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我很喜欢这种感觉!”韩宁老师说,“学生都是年轻人,年轻人都该是充满活力的啊!”青春与激情,昂扬与活力,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举办教职工比赛一直是郑州大学阳光体育运动会的惯例,让广大的教职工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到运动中,不仅拉近了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着实让教职工们体验了一把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后勤集团刘宏霞说:“我上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掷球比赛,感觉自己的臂力还可以,如今正好赶上这个机会再参加一次。为了准备这个比赛,我这段时间一直在锻炼举杠铃呢!”护理学院汪晓凯老师笑言:“我平时锻炼得比较少,之前也参加过学院里组织的秋季运动会。这次的校运会主要是想来感受一下,和同学们一起热闹,重在参与嘛!现在大家的身体素质都普遍较差,多出来运动运动,也有益于身心健康”!(zzu)

郑大运动会航拍全景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