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地球最后的夜晚》对我来说完全是一部无需“鉴赏”的电影

《地球最后的夜晚》对我来说完全是一部无需“鉴赏”的电影

时间:2020-04-28 10:10:49

相关推荐

《地球最后的夜晚》对我来说完全是一部无需“鉴赏”的电影

这部电影出售预售票的时候我朋友就立马下单购买了,约我31号那天晚上一起去看,内心是拒绝的,问我朋友真的要去看吗?因为是跨年,不想在影院度过,最好还是去看了,来到电影院,影院已经爆棚了,挤都挤不进去,我一开始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听网上说讲述的是一部爱情故事。

我脑子里快速比较了一下挤在人群里喊倒计时和瘫在沙发上看跨年演唱会,觉得还可以吧,就看吧。

事实的是证明坐在第一排看电影真的很累,眼睛会很痛看的很酸,影厅闷热又弥漫着食物气味,什么味道都有,间或有手机屏幕的光在边上亮起来,有人提前离场,有人小声抱怨,还有的小孩在大哭大叫,在电影的后半段,我往后面一看,已经走了一半的人了,我的眼睛藏在3D眼镜后面,好几次快要忍不住眼泪。

《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故事挺简单的,影片的前半段是混乱的现实,男主人公在十二年前与仇敌的情人相爱又失散,十二年后他再次回到故乡,在条条线索的指引下,去寻找昔日恋人的踪迹。主人公在梦里与故人们一一相见:与夭折的孩子重逢,与母亲告别,和爱人在旋转的房子里亲吻……

其实我对电影一向很钝感,是鉴赏电影的小学生,基本上看完一部电影也就能咂巴咂巴嘴干巴巴地说一句"好看"或者"不咋好看",可《地球最后的夜晚》对我来说完全是一部无需"鉴赏"的电影——毕赣把梦拍得太像梦了,准确来说是太像我的梦了,我在银幕下面坐立难安,仿佛被窥见内心:梦与现实的微妙偏差,人物的杂糅,在梦里借他人之口说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不敢言说的东西……都与我发梦的方式如出一辙,当个人经验被投射到银幕,巨大的共鸣建立起强大的情感联系,在那两个小时里,我被电影蒙住了,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一个意味不明却又充满暗示的梦里。

当然了,尽可能地抛开个人经验理性来看,但很多台词没有掌握好口语和蹩脚的书面语的界限,这是一个很大的硬伤。

和菜头在公众号提到的这句台词,我看的时候也忍不住乐了

太土了,真的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没有那么差吧当然也没有那么好,导演毕赣的诗人身份,在《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处女作《路边野餐》里,影片中的许多意象完全是诗的意象,每一个细节都不是无用的,每一帧都要不遗余力地展现美。在某种角度过程中电影和文学也不一样,需要在表达的准确和形式的美之间平衡取舍,诗人毕赣对意象之美的狂热追求,使他在很多场景的处理上甘愿暂时把人物和故事隐藏在幕布之后,把意象推到前景来演绎。以至于《地球最后的夜晚》和《路边野餐》里的不少画面,都让我觉得美到有些出戏。这种不计后果的对于美的浪掷,是一种年轻诗人所特有的"美而自知",不仅自知,而且狂悖,我认为这种对美的表达的狂悖,是毕赣作为诗人的控制,也是来自他作为诗人的失控。

十二年后的罗紘武站在雨夜里,把灯泡扭进灯罩,

雨水沿着灯罩边缘做离心运动,

我多想也这样离开你啊,像飞蛾离开火。

指针逆行,时间倒转,命运是首尾相衔的环

很多人说在《地球最后的夜晚》和《路边野餐》里能看到王家卫和侯孝贤的影子,我看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毕赣自己在采访里也毫不掩饰地表示过对两位导演的喜爱。这个行业里从来不缺对大师们拙劣的仿冒者,使毕赣脱颖而出的,从来都不是他身上的王家卫和侯孝贤,而是与之相反的,也盛放着诗的内核:大师们解释世界,而诗人在言说自我。

《十三邀》许之远采访毕赣

- 皇帝的新衣-

最后想说跟电影无关但是特别吊诡的一点。其实坐进影厅的半个小时之后,我就能感觉到这部电影让为数不少的观众失望了——

豆瓣上赞同最多的一条一星短评

这条短评真实地把我气笑了,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评价一部电影的标准变成了"看不看得懂";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像求解数学题一样开始求解电影了?

我自己向来反感用“懂”或”不懂”作为对文学或电影的评价的尺度,一切试图用简单的是非判断来解释复杂情感的行为都太粗暴而且无聊了。很多人拿《地球最后的夜晚》跟《野餐》比,大多是说前者照搬了后者的形式却失去了后者的淳朴空灵,是故弄玄虚的装逼之作。出于好奇,我前几天补看了《路边野餐》,然后可能因为太累,在电影院睡着了,我朋友既然用打起了斗地主,虽然时间线是乱的,形式是新的,但故事本身和想要传达的东西是很单纯的,毕赣自己也说,电影没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这样世界末日的时刻,你能做的不是要挽回什么东西,那不如与爱人甜蜜一吻”。

我所在的影厅里有不少人在前七十分钟就离场了,所以我想很多人并不是看不懂,而是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看懂它的耐心,日常生活简单粗暴的逻辑像地心引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在同一轨道旋转而不能挣脱,毫无波澜的生活削弱着我们对美的感知,于是我们被这甜美的混乱吓退,而放弃了理解表象背后互通的人类情感。

对看不懂的电影极尽贬低已经够怪异了,有人说这种文艺片欺骗消费者,欺骗观众,于是我更纳闷了:那不然拍出来还要藏起来吗?还是说文艺片就该耻于被大肆宣传?那合着好的文艺片还是皇帝的新衣,只有聪明人才看得见?的确,好电影是艺术品,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电影都是商品,对文艺片的营销行为表现出不齿,甚至给电影泼上”圈钱"的脏水,试图把文艺片身上的商品属性剥离,这实在是一种太可怕的刻板印象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