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在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派对仁礼文化的大批判是怎样的呢?

在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派对仁礼文化的大批判是怎样的呢?

时间:2019-03-26 09:13:10

相关推荐

在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派对仁礼文化的大批判是怎样的呢?

导语: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派对仁礼文化的大批判是怎样的呢?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尤其是他作为中西合璧的知名学者,对儒学与仁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又加上当时正值孔教会流行传播之际,站出来还原儒学或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批判是新文化运动一派的责任所在。胡适,在这个时候,也确实起到了该起的作用,不仅用正常的哲学思路解读了仁与儒,还与孔教会形成了对立之势。对历史文化的复辟,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胡适的仁学思想。我主要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是按两部著作来划分的。一是《说儒》名篇,二是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说儒》一文是胡适先生为数不多的单篇论儒的论文,也是名篇。虽然这篇文章为反驳章太炎先生《原儒》一文而作,不过,对于后世的儒学研究,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胡适认为,仁是殷商民族的部落性。他在开篇中就提到,孔子的大贡献之一就是“把殷商民族的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胡适又说,“孔子时时提出一个仁的理想境界。仁者人也,这是最妥贴的古训。并有仁焉就是井有人焉。仁就是那用整个人类为对象的教义。”仁是一种境界,是用于整个人类为对象的教义。这只是胡适在范围上对仁进行了厘定,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仁。胡适解释得很清楚,仁就是做人。胡适说,“其实这都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引伸的意义。仁就是做人。用那理想境界的人做人生的目标,这就是孔子的最博大又最平实的教义。我们看他的大弟子曾参说的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平?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是爱人,但不仅仅包括爱人,更包括爱人之外的所有人生哲学。

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介绍下胡适心中的“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如果不明白儒的概念,则对仁的到理解就是片面的。胡适曾这样对“儒”下过定义:“儒本来是亡国遗民的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训为柔懦。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乙,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那周围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怄,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首先是属于殷商民族的,再者,儒是一种柔弱,是懦弱,所以,仁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保身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需要亡国遗民的,不属于现代政治,更不属于法治社会。这样的做人之道,其实是很可怕的。胡适说,“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土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那柔儒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其实,我们尽可以把全部完美的人格归结为仁。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仁在根本上,还是一种柔逊谦卑。胡适说,“综合当时社会上的理想人物的各种美德,合成一个理想的人格,这就是君子儒,这就是仁。但他又让一步,说呼之成人者的最低标准。这个最低标准正是当时的武土道的信条。

他的弟子子张也说: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在那个标举成人成仁为理想境界的新学风里,柔逊谦卑不过是其一端而已。孔子说得好: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利则葱,勇而无利则乱,直而无利则绞。”当然了,这样的观点,之于反驳孔教会来说,是可行的,但站在思想的立场上,这种见解就会招来非议。著名国学大师钱穆说对此进行了反驳:“儒家崇仁,而本原之于孝。儒家尚孝,而推极之于丧祭。故儒家言礼特重丧祭。

然胡文遂谓儒以相丧为本业,则又大谬不然。儒为术士之称,其所习日礼乐射御书数,古称六艺。艺即术也。烧是艺者,小则为委吏,为乘田。大则宰一邑,道千乘,相宗庙会同。乌见有以相丧为本业之说?……人之有富而野者,此正战国以下,封建井田既废,社会兼并,乃始有之。相丧为食,下至项梁、陈平之时犹然。然岂得以墨子书中语证孔子以前已如此?”(钱穆:《国学新论》《驳胡适之<说儒>》),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孔教会流行的年代,胡适的批判是有历史意义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