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什么!《岳阳楼记》作者没去过岳阳楼?

什么!《岳阳楼记》作者没去过岳阳楼?

时间:2020-02-23 06:43:35

相关推荐

什么!《岳阳楼记》作者没去过岳阳楼?

朋友们好,我是为您趣说历史的钰霏讲往事,每天与您分享最真实的故事和最鲜明的观点。

您是不是还记得,初中时候学到《岳阳楼记》,看见文末要求全文背诵时的绝望?岳阳楼记作为千古名篇,身为初中生自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艺术精妙和思想意境。随着年龄增长,再读《岳阳楼记》,逐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其中之一就是:

作者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

《岳阳楼记》原文也说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完工后,滕子京命人绘制图卷送给当时在邓州做官的范仲淹,范仲淹观图联想到朋友和自己的境遇,写下了《岳阳楼记》。

岳阳楼图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三国时期,此后多次被毁和重建。滕子京到了巴陵郡,没有因自己的境遇而消沉,而是积极扩建学校,修建堤坝,在任上有所作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后对破败的岳阳楼进行了重修。再之后,岳阳楼又经历了多轮毁坏和重建。目前的岳阳楼,相比于安上了电梯的黄鹤楼和滕王阁,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

今天的岳阳楼

范仲淹没见到岳阳楼,仅凭一幅图就写下千古名篇,您服不服!

其实,范仲淹一生为官辗转多地,经历丰富,所见所闻岂止洞庭湖和岳阳楼,类似的情景和心境,可谓是“身经百战、见得多啦”。结合想象,描摹八百里洞庭,可谓巨笔如椽。当时,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失败,之后又得罪了时任宰相,因此被贬,各人际遇和宽阔胸怀,为《岳阳楼记》注入了丰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

读完岳阳楼记,如果您认为范仲淹是一个为官失败,寄情山水的文人,那可大错特错了!

范仲淹一生,可谓是文武兼备,世之名臣。他既是战场上抵御西夏,守卫边疆的“小范老子”,也是倡导改革、兴学举能的文正公。

范仲淹像

范仲淹幼年家贫,两岁丧父;他苦读治学,27岁中进士,开始了仕途。地方上,他重修河堤、兴修水利,整治水患,保障耕种;教育上,他兴建学校,注重师资,完善制度,教泽广被;战场上,他军纪严明,不贪功不怯站,主城修宅,积极防御;庙堂之上,他倡导改革,兴利除弊,开改革风气之先。

读到此处,您可能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完人。

宋夏战争

范仲淹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完人。这样一个完人,在文学上还有极高造诣,真是让人妒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些千古名句都出自范仲淹之手。

所以,文人不必出世,寻章摘句和经世致用,也不矛盾。

范仲淹一生为官多地,更是频繁出入庙堂之上和江湖之远,这便随着被贬谪的遭遇,他每被贬一次,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作“光(光耀)”一次,三次被贬,分别是“极光”“愈光”“尤光”,足可见他在时人心中的威望。

范仲淹死后,朝野哀痛,仁宗亲书“褒贤之碑”,谥号文正,追封楚国公,百姓为其修建祠堂,边陲少数民族聚众举哀。如今,钰霏再读《岳阳楼记》里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更多是反思,自己的才干能为,自己的思想境界,自己面对顺境逆境的态度,相比古圣先贤的差距。

我们的民族历经苦难,我们也时常会反思我们的民族性,但那些高山仰止的先哲,他们的精神一半化成了文字经典,另一半融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前行。

欢迎您关注钰霏讲往事,我们一起趣说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