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古代没有普通话 朝堂上官员说着各地方言 皇帝该如何同臣子交流

古代没有普通话 朝堂上官员说着各地方言 皇帝该如何同臣子交流

时间:2019-02-05 05:23:03

相关推荐

古代没有普通话 朝堂上官员说着各地方言 皇帝该如何同臣子交流

秦始皇在统一六合之后,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可即使是秦始皇,也没有能力对全国各地的方言“动手”,一直到了2000多年后的新中国,才真正将普通话在全国推广开。

那么在古代没有普通话的时候,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该如何交流呢?特别是在朝堂之上,大大小小的官员来自五湖四海,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如何才能听懂这些方言呢?

其实现代人考虑到的事情古人早就考虑到了,而且针对这个问题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很好地解决了皇帝听不懂方言这个困扰。

推广官话

就拿清朝来说,皇帝要学的外语可比我们现在学得多很多的。我们现在基本学的是英语一门外语,但是清朝的皇帝要学习汉语、蒙语、藏语三门外语。而且必须要学得滚瓜烂熟,这样才能保证皇帝能和四方的来使正常交流。

但是即便皇帝学会了三门外语加上自己的母语,这才四种语言。要应对各地的方言,皇帝也只能另想办法。于是皇帝制定了一个官方语言,那时候叫做官话。之所以叫做官话因为这种语言是当官的必须要学会的,不然当官的说方言皇帝听不懂自然就无法正常沟通了。

制定官话并不是清朝皇帝的首创,早在中国古代西周统治者为了方便和各地的官员沟通就已经制定了官话。那时候的官话主要以洛阳一带的方言为主,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话。从那以后的两千年的时间中国古代的官话都是河南话,那个时候当官的不会说河南话是不允许做官的。

到了后来经济中心逐渐北移到了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元代的时候,统治者就把北京话作为了当时的官话。后来由于元朝统治者轻视汉人,把汉人归类为低等人,所以引起了全国的反抗。元朝终于被推翻,明朝建立。这时候朱元璋就把官话又一次修改了,这次的官话融合了北京话和南京话的特点,估计是为了方便南北方人的学习吧。清朝之后官话再次被修改成了北京话,后来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普通话。

官话制定好了之后就要推广,对于官员来说官话是必须要学习的。因为皇帝要直接和官员沟通,如果五湖四海的官员都说家乡话,那么皇帝估计头都要大了。为了快速在官员中推广官话,皇帝甚至下令让官员必须学会官话,不然就不能当官。那时候对于北方的朋友学习官话没有什么难度,因为毕竟北京人说的就是北京话,东北话也和北京话非常接近。但是对于南方的官员学习官话就需要下些苦工了。

有些皇帝觉得自己也应该学会一些方言,这样显得亲民,和大臣们沟通起来也更方便些。于是他们自己也试着学习各地的方言,还真有一个语言天分的皇帝居然把当时十三个省的方言都学会了。这位皇帝就是鼎鼎大名的清朝皇帝康熙,而他会说方言的事迹被记录在了清实录当中。看来皇帝除了学外语也要学方言,这皇帝要是放到现在估计是学霸一样的存在。

康熙对各地方言感兴趣,也喜欢学习这些方言。所以那时候的官员如果偶尔说几句方言,他老人家反而会很高兴用方言和官员沟通。但是康熙的儿子雍正似乎就不那么喜欢方言了。雍正继位之后对各种方言非常反感,而且自己也不怎么学这些方言。在雍正看来,当官的说方言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表现。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学不会官话,那么也是没有资格做官的。于是雍正严格要求考试的时候必须要学会官话,不然不能做官。那时候几乎全国的举人都在努力学习标准官话,生怕错过当官的机会。

古代官员学习官话是为了做官,还有和皇帝沟通。那么是不是普通老百姓就不用学习官话了呢?

其实那时候许多老百姓也是学习官话的,当然他们学习官话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经商便于沟通。

尤其是对于一些做运输行业的人,官话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把一个地方的特产运到另一个地方,如果只说方言不会官话那么东西是不好卖掉的,所以那时候官话也被很多商人学习。

这个现象也被当时生活在北京的英国人威妥玛记录在了《语言自迩集》中,他估计中国有五分之四的人都在说官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这也侧面说明的当时的官话是非常流行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