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河北省第一座机械林场场址为何选在塞罕坝?

河北省第一座机械林场场址为何选在塞罕坝?

时间:2020-11-01 11:39:24

相关推荐

河北省第一座机械林场场址为何选在塞罕坝?

预告视频,先睹为快!

00:32

8月2日,一部时长仅仅只有150秒风光片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这部延时摄影作品展现了一片林海24小时中的风吹草动,云卷云舒,惊艳了人们的视觉神经。短短一天内点击量就突破了2000万。这部短片的主角,名叫塞罕坝。

塞罕坝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交界处。在它北边,是我国十大沙漠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而南边,则是首都北京。这里的万顷林海,就像一条绿色长龙,横亘在荒漠与城镇之间,成为首都北京的生态屏障。塞罕坝这颗荒漠边缘的绿色明珠,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五十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不毛之地,飞鸟无枝可依,黄沙遮天蔽日。那么塞罕坝经历了怎样的前世今生,它又是如何在短短五十年间实现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呢?

塞罕坝

1962年3月,一群身穿羊皮大衣的汉子顶着凛冽寒风,趟着没膝深的积雪来到塞罕坝。

终于等到了4月下旬,春天来了。王尚海等四名林场负责人,扛着铁锹,率领收编的地方林场员工和周边人民公社的社员,举红旗牵骡马,呼呼啦啦开进荒原,打响了改天换地的第一仗。他们的目标是,二十几天造林一千亩。瞧着刚种下去绿油油的小树芽,大伙激动地欢呼起来:“二十年后保准站起一片好林子!”没想到,突如其来的变故却令王尚海始料未及。还没等到二十年呢,仅仅二十多天后,九成以上的树苗都蔫头耷脑,变得枯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一代建设者冒着风雪上坝造林

1962年9月,国家给塞罕坝林场派来了救兵。来自全国各地的369名青年,怀着远大理想,一路北上,奔赴塞罕坝。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4岁。其中有140人,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那个大学生还凤毛麟角的年代,这三百多名青年的到来,无疑给林场带来了新的血液,也安了王尚海的心。从此,这支林场首批建设大军,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这片荒野上开始书写动人的传奇。在陆续来塞罕坝支援植树造林的队伍里,有几名带着一脸稚气的女学生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刚刚从河北省承德二中毕业,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岁。在属于少女的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里,这几名姑娘为什么放弃了漂亮的衣服、舒适的校园,反而跑到这个荒凉贫瘠的地方受苦来了呢?

前往塞罕坝参与植树的女中学生

1962年,林场种植了1000亩树苗。到了秋天,发现成活率不足5%。一时间大伙也找不到原因,只有从头再来。到了1963年春天,塞罕坝又种植了1240亩树苗,这次成活率比上一年略高,但也不足8%。这可是大伙两年来忍饥受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种下的宝贝苗子,眼看着辛劳付诸东流,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受了挫。难道,塞罕坝不适合造林了?难道这是苍天对历史过错的惩罚?像这样下去,何时才能让荒漠变绿洲呢?

王尚海(左三)和职工一起研究造林技术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锁定11月17日湖北卫视《大揭秘》《绿色丰碑——塞罕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