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通过人物语言 事件描写 语言描写的结合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语言 事件描写 语言描写的结合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

时间:2021-09-17 15:20:45

相关推荐

通过人物语言 事件描写 语言描写的结合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白,精彩的语言描写对展示人物内心很有帮助。地志之人物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往往在叙事中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地志人物描写中出现的语言,不但能够作到个性化,而且能够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如《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用《陈留风俗传》:阮简为开封令。有劫贼,外白甚急。简方围棋长啸曰:“局上有劫甚急。”一句“局上有劫甚急”的隐喻,巧妙应合了“有劫贼,外白甚急”的现实状况,如此艺术之话语,展现了面对生活巧合时人物的聪明才智。

又如《后汉书·五行志》卷十五引用三国吴陆胤撰《广州先贤传》中的方正郁林: 和帝时,策问阴阳不合,或水或旱。方正郁林布衣养奋,字叔高,对曰:“天有阴阳,阴阳有四时,四时有政令,春夏则予惠,布施宽仁;秋冬则刚猛,盛威行刑,赏罚杀生,各应其时。则阴阳合,四时调,风雨时,五谷生。今则不然,长吏多不奉行时令,为政举事,干逆天气,上不恤下,下不忠上,百姓困乏,而不恤哀,众怨郁积,故阴阳不和,风雨不时,灾害缘类,水者阴盛,小人居位哀,依公营私,谗言诵上。雨漫溢者,五谷有不升,而赋税不为减,百姓虚竭,家忧愁心也”。大段的语言描写侧重于展现了主人公渊博的才华学识、与高远的见识。

又如《太平御览》卷五五六引用晋张方撰的《楚国先贤传》:(韩)暨临终遗言曰:“夫俗奢者,示之以俭。俭则节之以礼,历见前代送终过制,失之甚矣。若尔曹敬听吾言。敛以时服,葬以土藏,穿毕便葬,送以瓦器,慎勿有增益”。描写人物语言,常用的还有白描技法。使用这一技法时,要求作者以简练的笔触,表现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刻划人物性格。虽寥寥几笔,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卫玠,魏晋之际著名清谈名士、玄理学家、书法家。5岁时就被视为神童,很早就研究《老》、《庄》。成年后以善谈名理而称著,其能言善辩超过了当时有名的玄理学家王澄、王玄、王济等。官至太子洗马。但卫玠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对国家并无贡献可言。

谢幼舆即谢鲲,字幼舆、东晋儒臣,名士、画家。著有《谢幼舆丘壑图》。晋怀帝永嘉四年(3),中原战乱,他渡江南下,先至江夏,隔两年,又往豫章,病死在豫章。当是时,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栋梁折矣,何得不哀”的回答不仅表现了受时代氛围影响对清谈名士卫玠的推崇,更能够反映出同处士流阶层难免有兔死狐悲的心理。地志人物描写之事件描写人物形象与语言描写人物形象有时是综合运用的。这种综合在地志人物描写中不乏其数。《太平御览》卷二六三引用吴徐整所撰《豫章列士传》:孔恂,字巨卿,新淦人,为别驾。

车前后旧有屏星,如刺史车曲翳仪式。时刺史行部发失旦,怒命去之。恂曰:“明使君发自晏,而欲撤屏星,毁国旧仪,此不可行。别驾可去,屏星不可省。”即投传而去。本文中矛盾冲突围绕“刺史怒命撤屏星”这一事件展开。孔恂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是拒绝撤掉屏星,为了维护国家礼仪制度,最后投传而去。整个事件前因后果的描写有始有终,非常完整。写孔恂的语言有——“明使君发自晏,而欲撤去屏星”,语言犀利直白,批评刺史的作为。接着指出原因在于此举是“毁国旧仪”,有理有据地陈明阐述,利害昭彰。且用“别驾可去,屏星不可省”的言语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充分表现了他大无畏的勇气与骨气。对于位高权重的刺史无理要求的“怒命去之”,孔恂“此不可行”出语坚决。

不仅表现出他应对达官显贵的过人胆识,更能体现出孔恂面临无理要求时能够保持判断力的理智、睿智,与对国家正统秩序捍卫维护到底的坚定立场。文中叔孙通的形象主要围绕“应对山东贼起”这件事情展开,由于叔孙通对问题的应答非常令二世满意,最后的结果是叔孙通被拜为乐博士。事件的过程清晰完整。文中对叔孙通的语言描写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当皇帝不满意有反贼的说法时,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明主在上,四方辐辏,安有反者!此乃鼠窃狗盗,守卫今捕诛之,何足可忧!”刻画出了叔孙通善于察言观色的性格。

对叔孙通的语言描写第二次出现在末尾,当大家都讥讽他阿谀奉承时,通曰:“我几不免虎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叙说了自身坎坷经历,这句话后面后面的解释“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随从项梁,梁死从项羽”展示了叔孙通深厚资历与对其行事作风的欣赏与肯定。这句话看似没有对阿谀奉承的讥讽作正面回应,实际上起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列出叔孙通的资历,根本不需要解释,讥讽他的人只能说是不了解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