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嘉定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嘉定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时间:2018-10-11 17:25:36

相关推荐

嘉定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人文代起,弦诵不辍,风教之隆,冠甲江南。这样的嘉誉,嘉定担当得起。

位处上海西北的嘉定,建县于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八百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教化之城”。

礼乐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新时代中彰显正能量,引领社会风气崇德向善,形成嘉定独特的城市品格和气质。起,嘉定区立足乡土人文特质,确立并启动了“教化之城·礼乐嘉定”的文化文明建设主题,先后举办了全国性的“礼乐文明与城市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道德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性、群众性礼乐文明研究推广活动。

弘扬礼乐文明,并不只是一味复古。《论语》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子并不认同礼乐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外在表达。《孝经》中说:“礼者,敬而已矣”,《礼记》中说:“夫敬以和,何事不行”,孔子的观点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礼乐的施行,关键在于“敬以和”,也就是要以“敬”为先、以“仁”自期、以“和”为贵。

在嘉定,一系列“教化之城·礼乐嘉定”的活动并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贴近民心、深入里巷。在嘉定举办的“市民礼仪培训工程”,迄今已举办礼仪培训近260余场次,培训人员近二万余人次,同时编印下发礼仪读本四辑共40万册。从机关到社区、从公务员到外来务工人员,不同背景的城市人群参与其中,初步形成了全区学礼、知礼、守礼的良好氛围;而嘉定推广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构建起了区—镇—村三级诵读网络以及161个诵读团体,国学经典、诗文名篇被谱上新曲在市民中广为传唱。4月,嘉定区举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嘉定区市民中华经典吟诵大赛,从启动以来,共有150个基层吟诵团、6000余名市民参与了基层选拔赛,做到了“团团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在全区营造了浓郁的中华经典吟诵氛围。

同时,2014年嘉定还成为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的主赛场。“中华经典诵读”作为嘉定创城工作的一大亮点,以市民中华经典吟诵团建设为抓手,推进诵读活动生动、广泛开展,引导广大市民在诵读经典,亲近传统中,养成礼仪规范和文明习惯,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以群文活动为主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依托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掘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传承先贤俊彦的礼乐教化。同时在孔子诞辰、教师节、中小学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城学子行笄礼、冠礼、开笔礼及尊师礼。此外,目前全区各基层单位已实现“道德讲堂”的全覆盖,面向不同层次市民,通过解读经典、传扬善举、评议德行、推举乡贤等形式,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四德”教育,激励市民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家训作为传统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着眼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挖掘梳理望族先贤的家风家训,并结合时代精神予以注解阐发,另一方面在中小学中开展家训征集活动,展示家训背后的成长故事,推动好家风好家训成为社会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构建形成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良风美俗。

嘉定也鼓励支持民间儒学发展,先后引入秋霞圃书院、国学传习所等民间儒学社团落户嘉定,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其活动纳入“礼乐嘉定”整体架构。这些社团已经出版了《国学微课堂》系列丛书、策划了孔庙古典婚礼、举办了“林泉高致”古琴音乐会。嘉定十分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成立了“中国字砖文化研究与保护中心”、举办“嘉定文派与明代诗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从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以接续传统的文脉,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以推进文明城区建设。

国学大家钱穆曾经指出:“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弘扬礼乐文明的嘉定正在重现焕发历史文化的能量。这不仅是礼乐传“城”结出的丰硕果实,也是嘉定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重要助推器。

为何弘扬礼乐文明能够为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呢?“礼乐嘉定”数年的生动实践揭示了答案。

嘉定近年来根据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设要求,从彰显传统文化价值、发挥传统文化作用的角度切入,开展“礼乐嘉定”系列活动。礼乐文化作为传统治国理政的核心要素和经略世道人心的主要途径,经过合理的扬弃和转换,古为今用,为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基础。

——弘扬礼乐文明有助于巩固文化根底。城市化不仅是经济社会的演进,也必然带来思想文化的嬗变,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乐文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所在,也是我们砥砺前行赖以站稳脚跟的基石和依持。在嘉定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中,若欲自领风标,不为浮云遮眼,则必以自新的礼乐文明自立,而后以其他文明的精华充实之。惟如此,最终实现的城市化才是有精神、有灵魂的城市化,才是有归属、有根基的城市化。

——弘扬礼乐文明有助于安顿世道人心。城市化应以人的城市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要在于“以礼乐化人”。面对城市化的纷扰,嘉定倡导礼乐文明的意义正在于使世道人心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各自正常发挥其自有的能力,从而使社会得以有序运行,使万物得以化育生长,使城市得以发展演进。

——弘扬礼乐文明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旧有的社会伦常、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瓦解和重构,新生的人际互动之道除了必须与发展了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之外,犹须保有既往的温情与慰藉,非此则无以消解城市化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亦会因此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礼乐之施行,因其秉持仁爱诚敬的原则而“感人深”、而“移风易俗易”。这是礼乐之作用于今日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所在;在当前嘉定城市化迅猛推进的大背景下,这也是礼乐文明最显著的当下价值所在。

经济繁荣、民生发展,文化复兴、道德重光,这些都是中华儿女“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今日的嘉定,正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新局面。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这些年,嘉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整体发展机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积极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干劲和热情,在为地区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同时,成功实现了自身的飞跃发展。这使得精神文明建设能更好地服务于打造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功能完善、生态优美、治理有序、文化文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更好地推进“教化嘉定”向“二级市”目标奋力前行,同时,为嘉定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上海·嘉定中秋月诵读活动连办四年

自以来,嘉定区和市文明办已连续四届共同主办“我们的节日——上海嘉定中秋月”主题活动。活动结合“教化之城·礼乐嘉定”的创城主题口号,通过歌舞、诗词诵读、器乐演奏等形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市民在健康快乐的气氛中欢度中秋佳节。

诵读,作为中国古代一种情感抒发表现形式,历数千年不衰,当代更为弘扬民族传统之重要表现方式,嘉定区在各类人群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培养引导,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

每年的中秋月诵读活动都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各具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主题。如在今年的活动中,传家风、承家训,构建幸福家庭成为主题,设置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篇章。诵读活动作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切入口,与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和载体创新相融合,以文化来丰富文明的内涵,用文明来彰显文化的力量。

历经四年的活动越来越具有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高雅的品位,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内涵,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交口称赞。

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滋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何让中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让中华传统价值观彰显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活力,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6月,“教化之城·礼乐嘉定——上海市嘉定区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道德论坛”在区体育馆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加。活动中,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任登第、海南省公民道德与法律建设促进会会长张发等7位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孝道文化、涵养女德、落实《弟子规》以及中医养生等方面,阐述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弘扬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

现年87岁的任登第教授表示,当代不少人的心态都有些浮躁,拜金主义正不断侵蚀着人们的价值观,需要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来遏制该现象的蔓延。张发在担任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期间,曾大胆尝试将中华文化植入监狱,用《弟子规》、《孝经》等传统经典,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他看来,弘扬传统文化,关键是要在人们心中种下道德的种子。热心传统文化的市民近4000人次参加了本次活动。“经济发展好了,文化也要跟上去。不管是不是创城,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市民何艳华坦言,前些年她将女儿送出国留学,可孩子成为海归后,行为举止间却缺少了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令她感慨颇多。获知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公益道德论坛的消息后,何艳华早早地联系了组委会要求参加活动。

有关专家指出,举办此次论坛,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让广大民群真正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们从圣贤文化中获得精神滋养,真正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美好生活。把弘扬传统文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让圣贤文化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让更多的人身体力行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文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引领社会风尚,丰富文化生活;真正理解祖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

——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宣扬纯正的伦理道德和人伦关系,引导民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重塑中华文明“软实力”,为嘉定区创建文明城区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文环境,为“教化之城·礼乐嘉定”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上海孔子文化节携手嘉定

金秋丹桂飘香。去年9月,上海孔子文化节在嘉定古镇盛装亮相。孔子文化节活动的主题为“金声玉振嘉定儒风”,活动融合礼乐文化、传世家训、师道传承、经典吟诵等元素,“礼”、“乐”、“游”三大篇章16项主题活动向广大市民游客展示了嘉定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文化节期间,既有64名学童通过“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茶敬亲师”、“诵读《弟子规》”等活动,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百名少儿在嘉定孔庙共书家风家训展示的盛大活动。这些精彩而富有历史传承感的活动,让青少年学生牢记祖风遗训,感悟中华传统美德。

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的纪念会议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总书记的讲话阐明了中国人应该有如何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嘉定在“礼乐嘉定”的主旨下开展上海孔子文化节,正是贯彻和落实总书记要求的具体举措。

读中华经典,唱响礼仪之韵

清明诵《清明》、端午读《离骚》、中秋学王维,嘉定,对典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地域特色结合紧密。

古城嘉定是上海市首批“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区域性整体推进两个试点区之一,传承深厚的教化底蕴,嘉定率先在未成年人中进行活动普及。

从古诗词宝库中,嘉定汲取了“礼义仁孝”、“温良谦恭”等道德养分,挖掘修身齐家、爱国奉献等价值理念,精选数十篇编辑成《经典诗文诵读》(袖珍读本)9册,以学校、学生为基点,逐步向全社会推广。面对有戏文欣赏传统的本地居民,嘉定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尝试借用戏曲要素编排节目,组织吟诵团排演,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送戏下乡,在农民家的客堂间(农村自建房屋的客厅)演出。在本乡本土,熟悉的乡音串起浓浓的乡情,经典诗章由“大雅”转身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大俗”。而根据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又将许多诗词配上民族风格的音乐形式来进行再创作。

在嘉定,目前已经在区、镇、村(居)三个层面,成立了161支经典诵读团队。这些团队走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事业单位,通过专题讲座、兴趣小组、表演培训等形式,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在春节、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开展的“幸福嘉定”新春大联欢、“我们的节日——端午情怀”诵读游园会以及连续四年成功承办的上海市中秋诵读晚会,已经形成品牌。志愿者则围绕“我们的节日”活动,在各级文明网站以及主流新闻网站上发帖、跟帖、转帖,积极传播“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的理念,引导市民传承中华文化、激发民族情感。

“我们的节日”让嘉定全城唱响礼仪之韵。从至今,嘉定“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已经形成品牌效应,效果已然显现。在嘉定校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第、次谨信”的朗朗书声不绝于耳,在经典的浸润下,学生们尊师明礼、乐学善思,知礼、明礼、守礼几成风尚;在嘉定社区,诵读经典蔚然成风,在德音雅乐的陶冶下,人们的言谈举止变得谦和温良,不文明的行为减少了,社区呈现出孝亲睦邻、崇礼重教、知义感恩的和谐氛围。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将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区的实际行动。

国学童谣携手进入课堂

一首由嘉定人原创的歌曲《圆梦中国》,目前正在嘉定全区各中小学传唱。歌曲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反复咏唱、层层深入展开。

其实,2014年6-12月,嘉定区就在全区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了优秀童谣征集评选与传唱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师生,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老同志及广大市民踊跃参与,积极创作。赞美家乡特产、学习文明礼仪、践行环保理念……

从多个方面描绘、抒写心中的“中国梦”,紧扣时代脉搏,生活气息浓厚。

经层层推荐,共征集到原创童谣786首,评选出区未成年人优秀童谣104首。由此汇编《嘉定区原创优秀童谣作品汇集(四)》童谣读本,下发至各学校、社区、村,供未成年人童谣传唱。

自以来,嘉定先后精选数十篇国学经典、诗文名篇编印《经典诗文诵读》9册;组织嘉定音乐人以现代人喜闻乐见、容易上口且具民族风格的音乐形式创作出《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词16首》音乐CD,作为教材,以学校、学生为基点,向全社会推广和传唱,影响广泛。目前,嘉定区正在将古诗以“唱诗班”的形式引入课堂,已在全部76所中小学进行推广。

此外,嘉定区教育局还研发学生“幸福课程”,将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编制学生指导手册、开发体验式课程,编写教师指导方案,各中小学还开发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进一步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使核心价值观以生动的形式走进校园,走进师生心中。

传承家风家训赢“教化之邦”美誉

很多“家风家训”具体而微地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嘉定民风淳厚,与此地历代世家大族注重家风的塑造和家训的传袭不无关系。优良的家风家训既帮助世家大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品德端方才华出众的子孙后辈,又通过正能量的传导,润物细无声式地优化着这一区域的士风民风,进而带来地方社会持久的安定繁荣。

近年来,嘉定深度挖掘本地历史上望族先贤的家风家训,从中整理出知名家训,结合时代精神予以注解阐发,结集出版了《嘉定家训·先贤遗音》,首印1万册,免费向市民赠阅,引导市民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探寻家庭美满永续的幸福密码。

嘉定还在全体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现代家训“五个一”(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条家训、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征集活动,从各学校择优推荐的1000余条家训中,精选出近200条结集出版《嘉定家训·时韵新声》,通过展示家训背后的成长故事,推动好家风好家训成为社会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构建形成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良风美俗。

同时,嘉定组织开展“弘扬家庭美德,建设美丽嘉定”最美家训征集活动,通过开展家庭美德大讨论,组织家庭参与网络互动、分享家风家训书法作品等形式,让寻找“最美家训”的过程成为展示家庭和谐风采、传播良好家风、培育文明社风的过程。

传承家风家训,灌溉文明之花,结出美好果实。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网民最喜欢的家训”网络评选活动中,嘉定选送的方静安、沈继军、宗福根和侯晓华四个家庭的家训获得超高人气,受到网友追捧,进入当代家庭组别的前10名,其中,方静安、沈继军、宗福根包揽了前三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