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解读长征(61):长征的意义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的

解读长征(61):长征的意义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的

时间:2022-06-06 12:53:12

相关推荐

解读长征(61):长征的意义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的

1935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中共中央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西安宁(今子长)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问题,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瓦窑堡会议旧址(资料图)

12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资料图)

毛泽东在报告中,对红军长征的意义做了高度评价。他满怀激情地说: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长征胜利雕塑(松潘)(资料图)

(作者系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