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让每一个孩子在“酷课程”中快乐成长 ——一年级30 天校园“新生活”综合课程设计与

让每一个孩子在“酷课程”中快乐成长 ——一年级30 天校园“新生活”综合课程设计与

时间:2021-03-20 08:22:22

相关推荐

让每一个孩子在“酷课程”中快乐成长 ——一年级30 天校园“新生活”综合课程设计与

摘 要:“酷课程”是学习准备期课程,也是基于儿童幼小过渡期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所开设的30 天校园“新生活”综合课程。本课程主要关注儿童生命成长和校园生活新的需求,在课程开发上体现了交往、守规、融入、养成等课程模块,设计了进入新角色、导师迎新生、熟悉新环境、认识新伙伴、了解新规范、养成好习惯等课程内容,还强调了教师编写课程指引、课程方案的专业能力发展,在实施部分强调了低结构性教学原则和项目化学习策略,在评价上本课程体现了同伴评价和过程性、表现性评价。

一、“酷课程”的由来、目标与内容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你离开学校后什么都忘记了还留在你身上的东西,这就是教育。”[1] 能力重于知识,道德重于能力,这就是学校所要追求的存在价值,也是教育所要担负起的育人职责。下应中心小学的“酷课程”是学校“新生活”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生活”课程旨在以儿童的视角,从儿童的需求出发,让儿童在“儿童世界”里过一种充满成长快乐和童年幸福的校园生活,进而培育儿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生活”课程有四个板块:PTA(家长教师联合会)家校同爱课程、红领巾社区课程、校园节日课程、实践体验课程。“酷课程”是红领巾社区课程的一个分支,红领巾社区课程的核心活动是学生自主管理,我们通过成立“爱部落”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实施该课程。“酷课程”还和PTA 课程发生了连接,有许多活动依托家长教师联合会得以开展。

“酷课程”是学习准备期课程,也是基于儿童幼小过渡期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所开设的学生自主发展课程。“酷”来自于英语单词“Core”的谐音,包含着核心、重要的意思。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儿童能获得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所必需的一些重要的、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从而更快地融入小学生活。

“酷课程”主要关注儿童生命成长和校园生活的需求,包括交往(Contact)、守规(Obey)、融入(Integrate)、养成(Cultivate)等课程模块,设计了进入新角色、导师迎新生、熟悉新环境、认识新伙伴、了解新规范、养成好习惯等课程内容,也设计了亲子合作、行为表现等评价表。

交往(Contact),“认识新伙伴”这一学习内容能帮助孩子相互认识并能和伙伴一起学习,能和同伴和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学会交往礼仪,学习共同生活,从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赢得大家的喜欢,获取合群、为他人着想的道德体验。

守规(Obey),“了解新规范”这一课程内容能帮助孩子了解学校作息时间,遵守离校、进校的规则,遵守集会出操的秩序,讲究个人和集体的卫生,规范就餐秩序和文明礼仪,养成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教养。

融入(Integrate),“熟悉新环境”这一课程内容能帮助孩子尽快融入校园生活,认识学校的各个角落和功能性空间,了解学校的历史、校训、校风及育人目标,树立班级意识、学校意识。融入是儿童对集体生活、新环境的高度认同和共情的道德体验。

养成(Cultivate),“养成好习惯”这一课程内容能帮助孩子理解好习惯对校园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懂得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并能为之持续努力去获得他人的好评,为孩子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特点和原则

酷课程”一年级新生校园“新生活”课程实施安排在开学第一个月的每天下午进行。“酷课程”实行双师协同教学,由首席导师负责总体统筹,每班三位导师两两轮流,并邀请PTA成员适时介入、共同参与。

(一)“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特点

1. 课程指引早知道,实现家校高度融合

为了能让全体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酷课程”的实施内容和要求,学校在课程实施前编写了一本指导课程实施的指引。这个指引在新生入学第一时间交到家长手上,让儿童与家长一起,共同了解课程的相关内容,为今后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课程指引是儿童学习的支架,也是教师对儿童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建议和要求,内容和方法事先预告,能帮助儿童进入课程,对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让儿童和家长事先知道本课程中儿童的表现性评价,能更好地引导儿童设定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酷课程”实现了家校的高度融合,不仅让家长们知道学校在干什么,而且还会邀请他们参与评价、观看教育成果展示。有职业特长的家长还会被聘请担任家长导师,共同参与教学。

2. 体验手册为载体,记录过程性表现

好的课程是送给儿童成长的珍贵礼物。为了能客观全面地呈现和记录儿童成长的过程,学校老师开发了“酷课程”体验手册(如图1 所示)。在体验手册中我们融入了安全、交友、规则、习惯等课程元素,并针对这些课程元素开发了具体实施的情境和任务。我们还借鉴国外的体验类课程教材,在体验手册中设计了知识链接、问题解决等发散性思维训练内容,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重视行为的培养,还设计了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道德判断练习。体验手册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感受,让他们经历了不一样的学习过程。

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平,关键是用真实的情境唤醒他们内心自觉、自律、自主的积极情感体验,并使其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锻炼和反思,再通过大家的评价获得道德满足感,促使儿童形成正确持久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从道德体验到产生儿童个体的道德情感,再从儿童的道德情感转化为儿童的道德行为,形成儿童道德品质,从而改变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注重在实际活动情境中儿童表现性生成并予以记录整理的体验手册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催化剂作用。

在体验手册中我们设计了儿童写名片、挂名片的活动,要求儿童用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表述方式来介绍自己,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并通过交流展示,认识周边的伙伴,树立初步的团队意识。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充分表现自我,对他们的表现予以及时引导和表扬。同时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建立相对自由、民主的课堂生态,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建立不影响他人的课堂新规则,获得倾听和交流的新方式,养成倾听和交流的新习惯。

3. 搭建酷娃大舞台,展示规则教育成果

经过一个多月师生的共同生活,十月十三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学校举行了“酷课程”教育成果展示活动。那一天,小酷娃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上象征成长的七色成长路;各班导师和小酷娃们根据课程内容表演了舞台剧、快板、小品;大屏幕播放着导师和家长一起制作的反映课程故事的音乐相册;爸爸妈妈回忆了小时候接受少先队教育的难忘经历,亲手给孩子系上了红领巾;等等。

在酷娃大舞台上,学校用仪式感动着孩子们的生命,同时也激励着孩子们继续向前。对于课程管理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的老师来说,规则教育的成果展示为大家提供了生动的实证研究样本,为进一步完善“酷课程”的实施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1. 低结构性原则

低结构性教学形式最早出现在幼儿教育中。相较于高结构性教学,它更贴近儿童的年龄实际,也更强调课程学习的动态生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过度设计,导致课堂教学丧失了灵活生成的可能。对话、合作等基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展开受到严重的牵制。这样的课堂是对生命自由生长的摧残,直接影响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个性化表述、个性化发展的实现。

低结构性的课程实施原则要求师生一起讨论确定“酷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对课程指引的学习,师生依据体验手册设定的内容,讨论和制定活动规则, 并把活动的主动权交到儿童手上。低结构性教学特别强调活动的过程。比如我们在“酷课程”实施内容上安排有一个新生和教师打交道、学生熟悉校园新环境的活动。教师只对新生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去记住教师办公室的电话,主动地和教师打招呼,去询问教师的姓名,去探寻学校的角角落落,并画出有趣的校园地图和同伴一起分享。这样的课程很好地发展了儿童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规则能力,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样态。

2. 导师集体参与原则

从调查课程资源到设计课程方案,从不断论证到反思改进,从课程实施建议到课程指引,我们要求所有的导师都积极参与进来。大家体会到思维碰撞的乐趣,也体会到用对话改进设计、达成共识、分工合作的现代学校工作方式的优越性。导师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了专业能力,获得了职业成就感。

对于一年级的师资安排,我们考虑人员组成结构的合理性。我们在选派导师时尽量注重能力、性别、年龄等因素,使每一个导师团队的结构趋于优化,形成导师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的工作局面,不让一个导师掉队。大家都能干起来,没有置身事外的人,凝聚起了齐心干事的正能量。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导师们的集体参与确保了“酷课程” 得以生动开展。

3. 早介入先实施原则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界的潮流,核心素养赋予了传统的基础素养以新时代的内涵。[2] 面对改革的艰巨任务,处于第一线的基层教师如果不积极探索, 不主动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就无从谈起。

对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嵌入式的工作机制。两周一次的正德讲堂、学科教研是主阵地,集中培训和集体攻关是必修课。如果我们不把方案、指引、推进策略等一些先期工作早一步完成并充分讨论,大家就会方向不明、行动受阻。

在体验手册中我们要求导师团队在暑期完成家访任务,和学生家庭建立起情感联系。“欢迎导师来我家”“老师请你抱抱我”“家校联系QQ 群公约”等一系列活动,我们都采用早介入先实施的原则。

4. 短周期长实效原则

“酷课程”实行的是一个月短周期集中教学,这种综合性的幼小衔接课程是整体嵌入到国家课程体系里的,所以我校对一年级国家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我们提出每班3 位导师一个月包班协同教学的构想。在这个月不实行分科教学,每节课必须是两位导师共同执教,导师在班级办公,最大程度保障和儿童一起相处的时间。

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心给每位导师一份周课时清单, 在保证体育活动一小时的前提下,允许导师自由安排儿童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一般上午为静态性学科教学,下午为动态性活动教学,“酷课程”就被有机地安排在下午进行。

我们把有些“酷课程”的活动放到儿童的家庭完成,在培养儿童规则意识、行为习惯的同时,对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引导。比如保证儿童良好的作息规律、引导其学会准备学习用品、学习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时间等,我们对每个儿童的家庭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并通过“爱部落”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优秀家庭的育儿经验。

“酷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实施时间,但孩子们在完成“酷课程”学习后,又进入了学生发展中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行为课程的学习中,这就实现了儿童规则教育的长效性。

5. 同伴学习同伴评价原则

课堂生活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儿童在课堂中发展着自己的社会属性。更趋民主化的课堂新规则呼唤着我们的课堂出现新的存在样态。建立新型课堂人际关系不仅要改变师生的交往方式,而且要倡导集体生活中同伴学习和同伴评价。

学校不仅仅是儿童学习知识的地方和学习如何做人的场所,更是儿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往、学习,产生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提高适应异质环境及变通、合群能力的场所。良好的交往和学习氛围激发了儿童乐于表现、希望得到承认和做最好的自己的强烈愿望。

“酷课程”的评价方式对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是非常有效的。同伴学习、同伴评价也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自律和他律作用,并促进了儿童为他人着想、考虑他人感受、接受他人建议与批评等社会性思维的形成。

三、“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一)调配师资力量,明确实施内容

教师的积极行动是课程改革得以实施的保障。有很多校长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态度的转变作为第一任务来抓,建立对话机制,摒弃固有思维,寻找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年级师资调配上我们一是遵循年龄结构优化的原则,特别是让擅长与家长打交道的、善于做家长工作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互搭;二是每班配3 位导师, 每个导师分别带十几个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三是年级段长和首席导师统筹协调,班务包干,每个导师再带若干个家长义工。超强的导师团队确保了“酷课程”的实施效果。

为了让“酷课程”的实施有实效,我们成立了“酷课程”管理工作小组。要求导师事先介入,全面探讨课程的实施内容和实施方法。别小看这个环节,如果我们只是把课程交给导师,不共同探讨具体的实施细节,不达成行动共识,就会出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遗憾。

(二)抓紧暑期学习,制定课程指引

教师平时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很难有空静下心来思考改革,也确实缺乏基于综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能力[3],这使得改革不能很好地在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以实施,教师改革或不改革也没有和其工作绩效发生必然的联系。三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教师暑期学习,精心挑选反映当下课程改革方法、策略等方面的理论性文章作为教师暑期学习的材料,高度统一了教师们进行课程改革的思想。组织课程中心的骨干教师编写课程指引,事先规划好课程的实施建议、要求和方法,告诉孩子们在课程中将要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如何开展学习及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们在暑期学习中获得了前行的动力,习得了有用的方法。

(三)设计体验手册,辅导实施方法

课程指引和体验手册的编写,体现的仅仅是我们理想中的课程。体验手册中的内容也仅仅是一些模块化的学习和活动材料,要使“酷课程”真正成为献给孩子们成长的珍贵礼物,还需要把这个理想中的课程变成教师的经验课程和师生共同的生成性课程。

在“酷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学习样态,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综合化的活动。一本体验手册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改革中心会围绕体验手册提供支持项目学习的教学工具,提供检测和支持学生进步的工具。[4]辅导导师们掌握活动组织的正确方法,研究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我们在体验手册中设计了了解学校、填写校训的课程内容,如果导师不能很好地领会课程意图,只是简单地带着学生走走校园,认一些功能性区域,或是简单地填一填校训,讲一讲校训的意思,那么我们期待的新的学习样态就不会出现。在和导师沟通的时候,我们建议大家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来开展上述活动。首先建议大家按照课程内容,预设生成课程的实施项目。如认识校园板块可以设计出让学生画校园地图、画思维导图、寻宝探险、丈量校园等项目,填写校训板块可以设计出让学生走访老教师和高年级同学、优秀学子讲故事、张贴爸爸妈妈心愿卡等项目。导师们根据这些具体的项目设计好活动指引,给学生提出活动的建议、要求,组织活动分工,并和新生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完成项目,最终形成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作品。

(四)举行导师例会,反思执行效果

定期的导师例会可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技术、路径适时调整,是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导师例会,学校课程中心及时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导师例会上也进行课程评价,对每位导师的课程实施情况做出点评,促进导师取得更好的执行效果。课程是动态存在的,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课程,势必会导致各校关注课程菜单、关注课程门类而忽略对课程实施形态的研究。我们定期举行“酷课程”的导师例会,就是为了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总结和形成教师课程实施经验,强调教师运用生动的活动主题,采取低结构性开放式教学组织手段,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五)加强巡课工作,重视家长反馈

首先,我们要求参与“酷课程”教学的所有导师都要用手机拍下学生的精彩表现,用图表或文字记录学生的感受、语言等,积极记录课堂观察和活动表现。在课程实施中第一手的宝贵资料是无法预设的,也是不可重现的,所以一个好的课程必须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故事。其次,我们开展灵活机动的巡课检查,在第一时间积极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过程管理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也为我们的课程评价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家长是非常关心孩子刚入学时的表现的,他们会问及孩子在学校里的方方面面。在“酷课程”中我们设计了建立班级群的课程内容,要求各位导师高度重视家长工作。同时我们强调建立交流对话的规则,建立信息互通、共同支持教育成功的机制,以最大的诚意取得家长的配合。及时的反馈提高了我们对家长需求的了解程度,特别是提高对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关注度,也为我们改进教学方式带来新的视角。

(六)研究评价策略,搭建展示平台

学生的发展是阶梯性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大班额授课环境下每个教师都能像裁缝一样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进行个案的实证研究,努力为每个学生创设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使他们都有出彩的机会、展示自我的机会。

“酷课程”中设计了很多学生展示自我的活动, 也提供了个性化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最后的酷娃大舞台,所有家长和孩子一起相聚学校的闻道大厅,共同庆祝孩子们成为受欢迎的小酷娃。我们的小酷娃学会了敬第一个少先队队礼,参加了相关课程内容中的活动,收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大舞台展示了每一个酷娃的风采,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了进一步在学校、班级大家庭中更好地生活、学习的信心和能量。在“酷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不仅仅是累积, 更是一个群体彼此交流与分享的合作行为[5]。

“酷课程”中的评价设计也有独到之处,不仅关注孩子在课程学习和活动参与中的过程性评价,还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途径。有家长和老师评价,有同伴和自我评价,这些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作用, 引导学生养成集体生活的必要素养,学习集体生活规则,发展集体生活所必需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 论教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挑战与课题[J]. 全球教育展望,,(1):3-24.

[3] 马兰. 基于综合学习模式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8):112-119.

[4] 查尔斯·M. 赖格卢特著, 盛群力译. 面向教育新范式的教学理论与技术[J]. 远程教育杂志,,(6):86-93.

[5] 盛群力主编. 意义学习设计[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边如辉(1972— ),浙江宁波人,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内访问学者,宁波市名校长,鄞州区下应中心小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技术变革。

让每一个孩子在“酷课程”中快乐成长 ——一年级30 天校园“新生活”综合课程设计与实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