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关于桂林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桂林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05-26 22:30:26

相关推荐

关于桂林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回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组织财政收入同比下降4.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6%,二季度以来保持正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4.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0.8%、4.8%;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2%,涨幅较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低于全区0.6个百分点;全市剩余的1.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个贫困村已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对照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复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年度目标范围内,脱贫攻坚进度超过预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预期并居全区首位,其余主要指标距全年预期目标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疫情蔓延、产业链无法同步复工等叠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放缓,4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89家负增长,10大主导产业有7个负增长。二是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受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大于全区其他地市,上半年跨省游未放开,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消费同比分别下降56.6%、58.6%,和旅游相关的批零住餐行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降幅较大,同时第三产业收税占比超过60%,上半年入库税收85.63亿元,同比减少15.3%。三是5月底以来多轮持续强降雨导致永福、阳朔、平乐、荔浦等地经济社会发展遭受较大损失。此外,我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大拉动力、新增长点较少的短板仍然较为突出。

总体来看,受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年度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但各地区、各领域均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一批重大事项、重点工程按计划扎实推进。具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疫情防控成效突出。第一时间成立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行“市、县、乡、村”四级党委书记、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临时党支部200多个,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2000多支,累计动员基层人员4.5万名,对全市1890多个村(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全力阻断疫情传播链、加强医疗救治。32例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突出人文关怀,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等媒体先后播出“广西桂林开放定点宾馆为湖北籍游客服务”新闻,称赞桂林是一座“有温情的城市”;开创单个市编组专列(十节冷链车厢)驰援湖北的先例;在桂林仙源夕阳红养老中心设立疫情期间老年人临时隔离护理区,先后收住老人200人,受到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第十九指导组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广泛好评。

二是复工复产全面提速。迅速成立市企业复工复产协调调度领导小组,在全区率先起草出台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印发复工复产简报62期,按日监测、通报、调度全市复工复产情况。建立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组织专班、专列“点对点”接送员工近万人,为767家企业解决用工需求超1.7万人次。在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惠企政策基础上,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3条、稳农业7条、稳工业10条、稳服务业5条、稳房地产9条、稳文化旅游9条等措施,打出“降、缓、减、免、延”等政策组合拳,清单化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落实。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56亿元,减免1.48万户企业社保费用5.56亿元,减免企业用电成本2.16亿元、用气成本1099.48万元、用水成本632.24万元。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在4月下旬基本实现应复尽复,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达2.42万户。

  (二)重大战略任务扎实推进

一是“十三五”规划和小康社会进程良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类53项指标已有37项提前达到目标,总体实现进程达97.7%。“十三五”规划四大类34项指标稳步推进,预计到底有20项指标能顺利完成,总体完成进度为88.8%,其中约束性指标完成度为100%,预期性指标完成度为80.6%。“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形成8项重大前期研究成果,谋划451项“三个重大”事项申报列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其中23项由自治区推荐至国家发展改革委,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质升级工程等重大事项初步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二是国家战略深度实施。建立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自治区召开第一次厅际联席会议,成立“六个一流”工作专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规划建设工作有序开展,阳朔·兴坪休闲养生度假区(二期)等15个年度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组织策划“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大健康与文旅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招商引资79个、总投资近1500亿元。《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四大战略定位已基本实现,12项主要指标已有8项提前完成。7个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年度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10.5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进度达54.4%,恭城瑶汉养寿城建成运营,仙源健康产业园主体封顶。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列入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重点,每年获定向支持4500万元,漓江流域景观资源生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3个项目获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2030万元支持。

三是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市领导联系13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和51个未脱贫贫困村。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制定的整改措施均已落实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集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1.67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一巩固三结合”。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保持“零辍学”;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竣工率、入住率均已达到100%;776条贫困村屯级道路全部开工,完工率已达94%;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目标可如期实现。

(三)实体经济加快复苏

一是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以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两大工程为抓手,打造了乡村振兴特色、亮点和经验。首批17个田园综合体陆续建成,区域内90 %以上农产品获得了“三品一标”认证或授权使用,永福县荣获西江水系“一干七支”等重点江河流域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项目试点县。第五批14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52.6%,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定的27项主要指标全部提前完成。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蔬菜、水果产量分别增长4.6%、18.6%。植树造林10.2万亩,花卉苗木新育苗面积10万亩,林业产值增长17.4%。引进正邦集团、大信农牧、新希望等龙头企业项目,新建扩建生猪养殖场137个,生猪出栏166万头;家禽出栏6106万羽,增长10.8%。27个农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7个、“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4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有机产品认证产品1个,全市生态养殖认证比例达到96.1%。永福县、兴安县获自治区级家庭农场示范县。

二是工业振兴步伐加快。召开工业振兴大会,完善市四家班子领导联系服务工业制度,一名市领导联系1-2个工业重大项目、2-3家重点工业企业。园区载体加快搭建,新竣工标准厂房51.9万平方米、土地收储283公顷,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4.9%、47.2%。坤宏量子通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兴安玉环汽配产业园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获批上级扶持资金近7亿元,高铁(桂林)广西园花江智慧谷园区招商展示中心建成,向自治区申报百亿元园区7个、数量排全区第1,“345”差异发展、多点支撑的工业格局加快形成。依托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基础,引进口罩、护目镜等项目,桂林成为全区防疫物资产业链最为完备的城市,为全区及全国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上半年规模以上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产值增长30%,自治区层面将牵头编制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22个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5亿元、达全年投资计划的52.3%。2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高成长性行业冠军培育项目,总投资达56.1亿元。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注册数字经济企业达71家,深科技智能制造基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软件创新中心、桂电-华为鲲鹏联合创新中心“一城一基地三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深科技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厂房封顶,实现“代采”业务落地,全年产值预计超过40亿元。与格力电器签订格力桂林产业园前期项目协议,就格力生产基地项目形成意向共识。

三是消费市场不断回暖。启动桂林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培育建设工作,制定服务业重点企业创先争优市级奖励办法。5.89万家企业参与“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促销活动,数量排全区第2;“五一全民购车节”活动整车销量突破1.79万辆;京东“扶贫专场·直播”活动,共吸引300多万网友点击参与,现场订单8万多单,成交金额500多万元,上半年我市网络零售额突破33亿元。3项桂林米粉地方标准正式实施,龙胜、荔浦、灌阳顺利通过自治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初评,占全区创标示范县的3/5;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签订合作挂牌协议,建立桂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开展“桂林人游桂林”“广西人游广西”桂林旅游产业结对帮扶等活动,投放6000余张文旅复苏市场推广券,92家旅游景区(含非A级景区)面向全国医护工作者免费开放。房地产市场预期稳定,实施购房契税补贴后五城区商品房销售日均成交量翻番,临桂区增长189%,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90万平方米。

(四)投资和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有效增强

一是投融资支持不断加强。全面强化项目的谋划包装、申报对接和前期工作,上半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243.82亿元,增长26.2%,总量已达全年总规模的107.5%;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06亿元,额度排全区第4位;争取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1.22亿元)和抗疫特别国债(16.98亿元)共48.20亿元,比去年全年政府新增债券资金增加6.19亿元,增长14.7%;争取自治区乡村振兴专项补助资金5.6亿元支持120个项目建设,可拉动各类投资50亿元以上。策划县城排水防涝项目53个、棚改和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项目36个、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27个,上报资金总需求22.2亿元;策划卫生、教育、社会类项目443个,上报资金总需求56.3亿元,排全区第1;储备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省市两级共审核锁定项目1164个、总投资771亿元、资金总需求达277亿元。

二是重大项目引领加强。遴选99项重大项目列入市领导跟踪服务推进的重中之重和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全市重大项目的比重超过40%,再创历史新高。有效克服疫情期间延迟复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自治区层面、市层面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进度分别达70.2%、62.3%,顺利实现“双过半”。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6.1%,是固定资产投资二季度以来转正的最主要拉动力。实行容缺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举行多批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183个项目实现开竣工、总投资近640亿元,桂林经开区教育产业园、榕湖饭店改造提升等项目开工建设,新桂轮橡胶一期、王城片区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顺利竣工。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五网”定期会商调度机制,持续扩充项目盘子,梳理市层面“五网”项目1060个、总投资3361.1亿元。龙胜-峒中口岸公路龙胜芙蓉至县城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荔浦至玉林、桂林至柳城、灌阳经恭城至平乐、桂林至柳州四改八扩建、贺州至巴马(蒙山至象州段)等高速公路项目有序推进。轨道交通试验线重启。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95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26%。建立“新基建”项目库,储备项目47个、总投资超千亿元,桂林初步列为广西数据中心副中心城市,全市新建4G基站973个、5G基站1102个、光纤宽带(含扩容)2341个,桂林移动5G网络于4月正式启用,5G用户已超 20 万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

(五)改革开放合作向纵深迈进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巩固21项重点指标;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均达95%以上;健全信用承诺、联合奖惩等机制,桂林市公共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项目已挂网招标;三大园区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双容双承诺”等改革政策取得良好效益,深科技三期等项目直接落地开工。开展线上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4次、线下融资对接会2场,累计为1.43万家企业提供“复工贷”授信总额612.4亿元、发放贷款210.71亿元,排全区第3;为企业和个人办理贷款延期(含展期)、续贷金额119亿元,累计缓收和免收利息2.65亿元。制定支持外贸企业八落实方案,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均压缩40%以上。建立外商投资促进企业名录库和实施项目库,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家,合同外资总额1.0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0%、119%。智神信息成为全区第一家申报科创板上市企业;鲁山墙材、宏谋物业已完成改制,计划申报新三板挂牌。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释放,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9.4%。

二是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印发全年改革工作要点,清单化推动自治区、市两级59项重点改革任务。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公务用车体制改革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价格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重新明确我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收费标准,进一步完善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小升初招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民办普通高中学历教育收费管理等改革稳步推进,第二批“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建立健全医改组织领导体制,城市区域医联体试点和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的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协同创新试点、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有序开展。

三是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市落实“双创”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自治区通报激励;2家企业获自治区推荐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数量占到全区总数的一半。2家企业获自治区推荐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企业获自治区推荐申报“科技助力经济”重点专项。燕京漓泉、国际线缆、莱茵生物3家企业的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通过自治区验收;科伦、福达等5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绿色制造企业,数量排全区第2;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总数达6家。新增广西认定“瞪羚企业”3家、总数达20家。179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提前超额完成自治区任务。依托院士工作站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人(个)。

四是加快落实自治区开放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编制实施桂林市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城市建设规划,储备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项目107个、计划总投资104.43亿元。加快推动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获评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创建城市,工行桂林分行创新以融资性风险参贷方式融入境外资金,桂林银行成为广西首家开办跨境金融区块链融资业务且双币种落地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积极推广“不见面”审批,上半年新签约“三企入桂”项目148个(含协议项目),总投资金额1502.93亿元,其中“央企入桂”项目开工3个、“民企入桂”项目开工32个、“湾企入桂”项目开工24个,均排全区前三;全市内资区外到位资金446.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58万美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50.7%、49.1%。

(六)社会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一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上半年累计投入资金2.87亿元,新建学校38所,改扩建学校项目533个;完成120所自治区新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申报工作;深化产教融合,遴选出6所中职240名学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获得自治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深入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居民健康卡市区居民使用率达21%;150个卫生系统项目稳步推进、投资完成率达73%;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获批“桂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才小高地科研项目”。启动我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在我市顺利举办。巩固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持续开展打击非法传销、禁毒“两抓两控”等行动,大力开展各项涉疫违法行为常态化打击行动,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二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197.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3%。举办4场网络招聘会、15场线上招聘指导活动;推行“共享员工”理念,协调彰泰等本地知名企业面向导游群体发布岗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近8000万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6%,远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750元/月和5300元/年,增幅分别达13.6%、17.8%。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3亿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金1.02亿元。健全临时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发放临时救助金101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3890人次;遴选154家重点企业,搭建应急销售网、供应网、配送网“三张网”;及时投放储备冻猪肉、开禁活禽市场;将因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0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68.8万人次。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7001套、基本建成4085套,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95.9%、102.1%;新开工公租房3108套、基本建成公租房60套,提前完成年度目标;新增分配公租房548套,达到年度目标的40.4%。11676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

三是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大气污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施工扬尘、工业废气和生活源污染等专项整治,关闭非法煤场3家,建成1套机动车遥感监测和18套机动车黑烟自动抓拍系统,上半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6天,同比增加6天,优良率96.7%;PM10、PM2.5平均浓度连续5年“双降”,空气污染综合指数降幅全区第2。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工程作为生态典型在广西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中报道。启动南溪河(临桂段)水污染防治工程和雁山草坪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全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9。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全市实现重金属减排1314千克,提前7个月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市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获自治区通报激励和200万元专项奖励。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

今年是我市经济遭遇重大困难、负重爬坡、承压前行的一年,综合分析,除去因疫情带来市场消费信心不足、国际贸易低迷、原材料市场动荡等问题外,下半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短板问题有:一是桂林工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突出,不少企业产品同质化,专业化分工不明确,部分产业链环节断缺问题突出,受外地产业链制约较大,抗风险能力弱;二是“四上”企业培育不足,上半年新增“四上”企业47家,同比减少18家,部分行业产值增长后继乏力。三是行业领军型企业不足,新引进、新落地的重特大项目偏少,带动能力有限。

但我市经济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形势没有改变,下半年有利于我市经济运行向好的要素正在不断积聚:一方面,全国、全区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7月14日、7月20日国家初步解禁跨省游、电影业运营限制,为全国文旅市场稳运营注入有效“强心剂”;自治区出台打好“六大会战”工作方案,从投资、金融、就业、降成本等方面给予各地市发展更大支持。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市产业基础明显增强,下半年一批新增长点正逐步成型:如与格力合作项目顺利落地,深科技代采有序开展,平乐钢铁、量子通讯等一批高质量工业项目即将投产生效;融创文化旅游城、临桂新区万达等重大文旅项目即将建成运营;三季度后项目施工进入黄金期,灌平高速等大体量的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全市投资形成有力支撑点。

下半年我们将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继续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在坚决维持好疫情防控大局的基础上,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实行精准施策,进一步巩固我市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培育一批新业态、新动能;深入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顺利收官“十三五”,决胜全面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一)着力抓好重大工作落实

一是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继续深入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织密地方党委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家庭个人疫情防控网,促进防控工作全面常态化。从严抓好重点群体、重点区域防控工作,完善应对预案和应急处置准备,进一步健全对确诊和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救治机制,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坚决防止疫情输入扩散。加快核酸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推进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继续抓好防疫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度,确保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所需防护物资保障到位,以更大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二是全面实现重大规划目标。围绕“十三五”规划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村贫困人口、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3项约束性指标和经济类等预期性指标开展专项攻坚,提高指标完成度。对照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规划纲要中的12项指标任务推进胜地建设各项工作,巩固已完成指标任务,加快推进总投资572亿元的15个国际旅游胜地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围绕城镇化率、科技研发投入等未达标指标,梳理短板、明确方向,逐个攻坚,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编制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继续跟踪提请自治区协调解决的13个事项的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与上级部委办局的沟通汇报,争取更多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改革举措纳入国家、自治区规划体系。

三是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持续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确保剩余的1.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按照脱贫攻坚“一巩固三结合”要求,建立健全返贫预警干预和精准帮扶机制,全力巩固已脱贫退出的11万户39.6万人的脱贫质量和成色,确保排查出的1695户脱贫监测户和3223户边缘户不返贫不致贫;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常态化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问题整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二)着力狠抓“乡村”“工业”两大振兴

一是巩固农业持续向好态势。继续深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不少于176.9万吨;推进“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升级打造粮食、柑桔、蔬菜、中草药、优质家畜等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确保全年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产量分别不低于525万吨、710万吨,力争分别达到530万吨、720万吨,打造10个产值10亿元以上市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每个县(市、区)培育1个以上产值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狠抓油茶“双千”计划实施,推动油茶“双千”计划新种植面积3.5万亩;加快花卉苗木良种基地建设,筹办好广西第一届花卉苗木交易会;坚决做好非洲猪瘟防疫工作,确保下半年不发生新的疫情,继续推广生猪生产“铁桶计划”,做好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工作,完善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管理措施,确保全年生猪出栏290万头以上、力争达到320万头;继续抓好家禽等“短平快”养殖产业,力争全年家禽出栏量1.48亿羽,增长10%以上;持续抓好渔业生产工作,力争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0.59万吨。加快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9.5万亩,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幸福乡村)示范村、市级田园综合体和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建设,推动全市农业提质增效。

二是推动二产产业链达产增产。开展市级龙头工业企业评选,制定“一对一”培育扶持方案,努力推动深科技“二期”投产、扩大“代采”范围,争取推动平钢技改、钰玲珑、芯飞激光器芯片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下半年产值前100家重点企业新增产值50亿元;强化289家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帮扶,组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产销对接活动,分行业推动本地优质企业产品推广,重点帮助解决燕京漓泉销售链拓展等问题;加强工业税费政策兑现,着力推动冶金等行业减负增效;力争下半年1/3的负增长企业产值转负回正。强化22个“双百双新”和12个“千企技改”等工业项目推进,推动翔兆科技、奥泰医疗、中储能等35家新建竣工投产企业入库,推动联星卫视、速丰木业、福桂纸业等45家企业“小升规”,提升工业增长后劲;培育好区四建等建筑业龙头企业,新培育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各1家以上,鼓励组建联合施工体,推动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着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引导服务业回暖增效。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推进大会,研究制定主辅分离、上规入统、“两业融合”、引进培育新兴服务业等方面奖励政策,出台稳文化旅游9条的实施细则,抓住暑期旅游旺季,尽快出景区票价优惠,旅行社组团、包机、专列奖励政策,组织文旅企业加大国内重点客源地营销力度。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完善“重走长征路”精品线路,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推动《突破湘江》大型实景演出尽早开业;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消费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的60%、55%。开展好提振消费会战,扎实办好“桂林漓江购物节”等活动,推动旅游、家电、汽车、成品油等重点领域消费回补。积极抓好服务业龙头企业帮扶,结合旅游促销稳住旅行社和重点景区运营,加快推进兴安、龙胜、雁山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临桂、全州、灌阳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龙胜、荔浦、灌阳创建自治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出台化解非住宅商品房库存政策,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以上。大力推进稳企贷,发挥好桂林银行总部优势,确保存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二是培育扩大新动能新业态。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以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重点加快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全年新增自治区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家以上,适时争创国家或自治区级产业集群,努力推动桂林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实施“三百二千”科技示范工程,力争全年突破40项以上产业重大技术难题、新增各类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达到7家、10家以上。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计划、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计划,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350家以上。筹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广西会场相关活动,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桂林赛事等活动,培育争创国家或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支持桂电-华为鲲鹏联合创新中心、清华大学-高新区智能仪器和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建设,鼓励花江智慧谷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基地,鼓励县域企业直接购买先进适用技术,力争转化重大科技成果70项以上,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强化项目建设引领

一是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强化推进好市领导跟踪服务推进的重中之重和重大项目,重点推进融创及万达文旅项目、灌平高速等在建项目提速增量,通过大项目的带动,力争下半年全市重大项目新增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深入贯彻自治区重大项目9条、容缺后补10条等措施,组织开展下半年集中开竣工活动,全力推进新国际会展中心、格力物流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广西支干线工程等项目尽快开工,下半年新开工重大项目70个以上;促进光隆光电激光器芯片生产与封装项目、优利特生化检测及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下半年重大项目竣工60个以上,尽早形成更多产出效益。结合本地区特点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十四五”规划、相关专项规划。

二是发挥政府投资引领作用。围绕“两新一重”领域,滚动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完善项目前期,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落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健全我市抓项目稳投资工作机制;加强投资监测调度,尽量避免各月投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继续强化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和使用,全力争取在9月底前投资项目资金支付率达到90%以上,在年底前投资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支付率达到70%以上、总投资完成率超过55%,努力扩大获批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全市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发行使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按照国家最新明确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继续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领域建设,管好用好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力争县县有PPP项目。

三是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持续推动“新基建”顶层设计与项目推动双落实,建立全市新基建工作机制,争取年内推出新基建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文件,实现重点项目滚动管理,着力推动一批基础化、产业化的大项目、好项目;围绕工业振兴、服务业提质增效方面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加快推动“五网”项目调整工作,强化项目跟进,争取全年自治区层面“五网”项目开工率80%、投资完成率90%以上,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点。加强项目建设银企对接,争取更多信贷资源支持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剩余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报批等工作,进一步盘活存量用地;梳理统计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推动成片开发建设项目土地征收;做好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确保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抓紧开展区域评估工作,为落户园区、县(市、区)的各类企业能及早共享评估成果,推动项目实现签约即落地、落地即开工创造条件。

(五)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59项重点改革任务,印发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线路票制票价改革方案,全面完成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三年实施方案(-)目标,继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开展政务服务“简易办”创新突破年行动。对接整合电子政务网和各业务专网数据,实现信息交换体系的统一管理,大力推广报关提前申报模式,压缩申报前准备时间。加快推进建设桂林市公共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工作,确保全市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较底有大幅提升。公布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落实收费统计报告制度,完善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制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落实电力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

二是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启动《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35年)》编制工作,加快推动新区老城统一规划、联动发展;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城镇、乡镇基础设施和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基础设施等46个项目建设;抓好全州、荔浦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迎接国家综合验收;完成第五批、启动第六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推动示范乡镇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准备工作,力争更多县(市、区)获评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城区)、进步县(城区)。

三是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扎实做好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培育工作,深入推进“三企入桂”,加强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其他区域经济合作。加强旅游合作推介,恢复和巩固珠三角、湘黔川渝、长三角等地重要客源,组织文旅企业以小分队形式走出去,开展暑期促销等精准营销活动;深化与重庆等热门城市的联动,力争加密航线和列车往来,提升客流量。推进五大外贸基地的建设和再升级,开展农产品出口企业及农产品出口加工安全示范区建设,积极拓展客车、新材料、医药、农产品等新企业的产品出口,全力争取全年进出口总额达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

(六)着力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一是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加大就业资金的支出力度,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帮扶;实施企业稳岗扩岗培训专项计划,全年力争完成1200家企业与40家培训机构结对;落实以工代训政策;加大减负稳岗力度,全力保障我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深入抓好暴雨洪涝灾害救灾应急补助项目、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等重点民生工程推进工作,做好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大力推进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改革;强化重点民生物品价格监控,加强冻猪肉储备、适时启动平价猪肉投放,继续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开展国家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养老服务普惠范围,兜底保障高龄、失能、困难老人享受基础养老服务。

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教育现代化十大工程;加快推进第二批“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不断健全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召开健康中国行动新闻发布会,深入落实健康中国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等政策;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等行动;继续推动中医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好“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力争获批文明城市。做好恭城瑶族自治县30周年县庆相关工作。

三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积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和秋冬季治霾攻坚战,继续深化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治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各类低碳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加强漓江、洛清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加快推进第二水源地和城北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土壤污染详查,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行为。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主要节能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范围内。推动建立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指导县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面完成漓江活动壅水科学试验坝船闸工程、漓江核心景区沿江可视范围景观林提升一期等项目建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