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家长自测:看看你在心理学专家眼中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家长自测:看看你在心理学专家眼中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时间:2023-04-11 21:27:56

相关推荐

家长自测:看看你在心理学专家眼中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如果你不哭不闹,像个男子汉一样,让大夫好好检查一下,爸爸答应给你买个游戏机,好不好?"

面对哭闹不止的孩子,家长急于让他配合治疗,于是用奖励来“诱惑”孩子,这种类型的父母就属于把“缩小转换型父母”,缩小和忽视了孩子内心害怕的情绪,迫不及待将重点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对于缩小转换型家长来说,孩子的情绪没那么重要,他们对于孩子的情绪不以为然。

例如,当孩子疼爱无比的小狗不幸死去,孩子忍不住伤心大哭时,这类家长往往会漠视孩子的情绪,冷漠地说:“这点小事都哭,至于吗?”。

缩小转换型家长认为喜悦、快乐等情绪是好情绪;相反,生气、愤怒、悲伤等情绪就是不该有的坏情绪,于是极力逃避。

在这种类型父母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感受和调节情绪方面会表现得比较迟钝。

由于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情绪,孩子不但会产生不被他人重视的感觉,而且由于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对于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也无法分辨对错,于是陷入彷徨和困惑中,一点点失去自信。

一旦不能正视自己的情绪,自然也就无法知晓如何调节自我情绪了。

身边不乏因为失恋而用暴食或疯狂购物等方式来发泄的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在缩小转换型父母膝下成长的。由于无法正视自己的情绪,因此试图用更快捷且简单的方式来转换心情,要么干脆逃避问题。

压抑型家长

故意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表情,严厉训斥

"哭什么哭,赶紧给我把眼泪擦干净了!男子汉怕看牙医,那怎么行?赶紧给我安静点。"

压抑型家长同样是不重视孩子的情绪,把悲伤、生气等情绪看作是坏情绪,甚至极力把孩子的负面情绪看作是错误,每当孩子有情绪流露时,就会加以训斥,甚至是惩罚。

压抑型父母认为负面情绪是阴暗的,一旦允许孩子产生这样的情绪,就可能会带坏孩子的性格。出于这种担忧,他们会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全方位的严厉管束。

当孩子哭或生气时,压抑型父母会偏执地认为,这都是因为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表现出的行为,而不是想着先弄清孩子哭的原因,常常是单刀直入地一句:“不许哭!”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

压抑型父母照顾下长大的孩子,自尊感非常低。女孩通常会表现出意志消沉,带有忧郁倾向,且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男孩则具有冲动或攻击性行为倾向,生气时会本能地用拳头解决。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仅因为表露了情绪就受到斥责或打骂,所以也只能用同样暴力的行为来表露情绪。

据研究表明,压抑型父母照顾下长大的男孩,会更早学会吸烟、喝酒,也会比较早熟,较早地萌发性意识,参与青少年犯罪的概率也较高。

放任型家长

看不得孩子楚楚可怜的样子,恨不得龋齿长在自己的嘴里

要是你实在不想让医生检查,那咱就回家吧!反正这是乳牙,到时候都会掉的,再长新牙。

不同于缩小转换型家长和压抑型家长,放任型家长倒是能认可孩子的情绪,也不会刻意将情绪划分好坏,对于孩子身上的所有情绪都可以接受和包容。

乍一看,这种类型的父母应该是理想型的好父母。然而,放任型家长顶多止于认可和接受孩子情绪这一步而已。

对于孩子的行为,放任型家长并不能给孩子较好的建议,不会为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

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能接纳孩子的情绪,但对孩子的行为一概称没关系,甚至是鼓励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情绪得到了尽情地宣泄,因此生长在放任型家庭的孩子,理论上应该能很好地调节情绪。

然而,情绪调节只有在意识到行为的界限时,才会变为可能。

如果随心所欲地做出任何行为,家长都视为无所谓,放任孩子,孩子便会认识不到行为的界限,变得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以自我为中心,分不清哪些行为才是合理可行的。

由于这些孩子的所有情绪都会被父母接受和包容,因此往往会陷入自我崇拜,凡事只考虑自己的情绪,无法体谅他人,因此在朋友圈子里也会显得相当不和谐,甚至遭到排挤。

并且,因为和同龄人相比,其心理不够成熟,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会自卑许多。

一直以来只习惯于无节制地宣泄情绪,却没有表达和处理情绪的机会,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当欠缺。

很显然,以上3种家长都属于“情绪抹杀型”,均不可取。

作为家长,不但要理解和包容孩子害怕看牙医的情绪,更应该进一步开导孩子,好让他在今后面临相似矛盾和痛苦时,能够独立摸索出解决的方法来,最终做出最佳选择。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爸爸小时候看牙医也特别害怕,那时我就使劲抓住奶奶的手,心里默数到十。而且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认真刷牙,不让蛀虫再侵害我的牙齿。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不仅能够包容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还会对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

告诉孩子,爸爸小时候也同样对看牙医怀有恐惧心理,这就与孩子形成了纽带,再进一步探讨当时是如何克服这种恐惧的,并询问孩子的想法,最后对今后如何积极护齿给出建设性意见。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不会把情绪泾渭分明地归类为好和坏。他们重视孩子的喜悦、爱和快乐;同时他们也认为,悲伤、恐惧和愤怒理所当然也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情绪。

就好比,不可能每天都是阳光明媚的艳阳天一样,有时刮起一阵风、下一场暴雨、雾霭弥漫或飘下鹅毛大雪,这样才是真正的四季,哪样都不能少。

关键是,在包容了孩子的所有情绪后,务必要给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行为界限:你可能很不喜欢看牙医,但并不能因为这样,就对牙医拳打脚踢;而且,对待龋齿,是不能逃避和拒绝治疗的,如果放任不理,只会让牙齿更恶化。

为孩子划定行为界限,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首先,不做对他人有害的行为;其次,不做对自己有害的行为。

冲着牙医拳打脚踢,这是对他人有害的行为;放任自己的龋齿恶化下去,就属于对自己有害的行为。在不超出以上两个界限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大限度的选择性。

爸爸温和却坚决的态度在给孩子吃定心丸的同时,也能刺激孩子寻找更积极有效的方法:“我会在心里数到十”、“以后我会少吃糖、一定要认真刷牙”等非常不错的点子。

在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明白无论是何种情绪都是正常的,是自然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们会因为家长肯倾听自己的心声,并且接纳和理解自己而感到强有力的支持,于是信心倍增,从而,也会对家长产生信赖感和纽带感。

当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充分地接纳和理解时,孩子才能真正地幸福成长,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生。

情绪抹杀型父母对于自身和孩子内心的细微情绪无法察觉出来。

情绪抹杀型父母眼里,负面情绪无疑是一种禁忌,他们一厢情愿地渴望孩子永远保持开朗和幸福。因此,一旦孩子的负面情绪持续过久,他们就会认为其毒性也会愈加强烈。所以,只要是能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转变为幸福状态,那让他们做任何事都在所不惜。因为这种类型的父母实在无法容忍自己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种种负面情绪,有时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家长也会惩罚小孩,原因是孩子莫名地烦躁或发了火。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有一种倾向:他们认为在生活中,就应该强调正面的东西,包括情绪。

而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表现,与此截然不同。例如,我们曾问一位家长:“如果孩子因为别的小朋友的错误而变得忧伤时,作为家长,您会如何解决?”

这位爸爸回答:“哦,如果有别的孩子折磨我的孩子,我会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试图理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是哪个调皮的孩子打了我的孩子,又加以挑衅,那我就会立即停止手里的一切事情,会全身心地考虑儿子的事情,让我脱离自己,真切地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都可以很敏感地觉察到其正在经历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情绪,哪怕这种情绪苗头还未来得及发展和激化。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认为,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是正常情绪的一部分,即使孩子表现出气愤、伤心或害怕时,他们也会包容地看待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这类父母会给孩子解释有关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情绪。

父母的这种态度非常重要,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语言主要由左脑额叶控制;各种情绪,尤其是让人们萎靡不振的情绪,主要由额叶的右侧控制。父母愿意和孩子谈论孩子当前经历的情绪,并能与孩子感同身受,这对于孩子是莫大的心理抚慰,家长的这种努力甚至会让濒临悬崖尽头的孩子内心渐渐恢复平静、回到安宁状态。家长可以寻找一些共同的话题,帮助孩子正视自身的情绪,而不是对孩子的情绪一味地加以控制。因此,语言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不但能很好地接纳孩子的情绪,甚至可以洞察到不当行为背后潜藏的情绪。这类父母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虽然不一定处理得完美,但他们会为孩子的行为明确地划定是非界限。

不但要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还应该让孩子明白,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是持不赞成态度的。传递这种信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对于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愿望,家长会全部接纳和包容。通过这种区别对待,让孩子明白,负面情绪与负面行为完全是两个概念,二者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在他因为某件事伤心或害怕时,家长会帮助他一同解决这些问题。

这两种类型的父母还有哪些区别呢?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也会表现得完全不同。情绪抹杀型父母会在一开始就灌输给孩子大量的信息,然后放手不管,似乎只等着孩子在下一秒犯错。终于等到孩子犯错时,就会立刻现身,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这样不对,是错误的。你应该那样做!”这种类型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过于执著,而且自以为自己正在对孩子进行建设性的批评。但是,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尝试做某件事,出现错误时家长迫不及待地揪出来,那么结果到底会怎样呢?只能让慌乱的孩子变得更加手忙脚乱,错上加错。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会采用全然不同的方法,他们并不会灌输给孩子许多信息,而是在孩子能自觉开始尝试时,就放手“退居二线”。如果孩子失误犯错,他们也会在事态得到控制后才介入,并适时地鼓励孩子:“不错,做得很好。你正在很努力地尝试着。”最后,顶多再给孩子一些其他建议和提醒。

当孩子第一次尝试学习一件事情时,如果家长能对好的部分给予充分肯定,那孩子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高。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在慷慨地给予孩子具体表扬后,会给予一些建设性的信息,这与俄罗斯发育心理学家维高斯基提出的鹰架理论十分相似。这个理论的核心在于,最佳的老师和父母应该懂得根据孩子的水平因材施教,在孩子可理解的范围内选择相符的教育工具,以便孩子能够快速地理解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经过这种教育之后,孩子对学过的东西就会产生如同记忆般的感觉。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并非由外而内,而是由衷地自我引领式的主动学习。想要达到这种效果,老师和家长就应该足够明智。如果有了这样的客观环境,那孩子在学习中就不再是被老师或家长牵着鼻子走,被动学习,而是完全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体验真正体会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让孩子通过努力,最终体会付出带来的成功和喜悦,这就是家长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时所要具备的明确的目标任务。

以上内容摘自:

东方出版社《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由出版社授权发布。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点击下面链接,即可了解课程详情和书籍详情哦!

怎样补上我们童年缺失的情绪引导课?

其实情绪管理很简单,只要你开始重视它就是开始的第一步,然后就可以先开始学习方法去读懂孩子的情绪。

刚开始时需要我们刻意有意的努力,需要我们花费很大的心思,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迈出了第一步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当我们试图读解读懂孩子的情绪的时候,同时也会自然而然的关注我们自己的情绪。

想要改变习惯,就需要在大脑里面形成新的思路,不断地有意训练会帮助我们形成新的思路。这21节课是最简单的起步训练时间,形成自动化则需要100天左右,这告诉我们一旦开始通过很小的投入和努力把我们和孩子的情绪管理起来、训练成习惯,就可以让我们和孩子的人生观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是如何去爱孩子的?爱的方式到底是对是错?”

正确爱护孩子的方法——情绪管理有效训练

↓↓↓课程信息!

1.预售:给孩子不一样的新年礼物!

2.【寒假必读】教育部推荐的16册写给孩子的文学经典

3.《美国名校毕业演说日历》:这66个人在毕业典礼上说的话,竟然改变了200万人的人生……

4.我的孩子五年级背单词比较费力怎么办?——小学高年级自然拼读课全新推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