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深圳全面启动卫生强市建设 基层将承担七成以上普通门诊量

深圳全面启动卫生强市建设 基层将承担七成以上普通门诊量

时间:2022-10-02 06:20:08

相关推荐

深圳全面启动卫生强市建设 基层将承担七成以上普通门诊量

步入“十三五”,深圳为补齐医疗卫生短板继续发力。昨日上午,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市政府于近日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圳医疗卫生领域将发生哪些新变化?市民可从卫生强市建设中享受到哪些新福利?对此,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进行了详细解读。

将建12家市级三级医院,10家在原特区外据了解,针对深圳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的主要问题,将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将实施73个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建成启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健宁医院、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大鹏医院、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光明院区等12家市级三级医院,其中有10家布局在原特区外区域。“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第一期的规划是800张床位,整体规划是实现4000张床位,目前800张床位的规划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再过一年,医院的第一期就可以投入使用。”罗乐宣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社会办医,将按照10000张病床的配置标准,为社会力量创办高水平医院预留建设项目用地。

儿科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

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罗乐宣介绍,将进一步放宽符合深圳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医疗卫生专家引进年龄限制,鼓励医疗机构制定实施儿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激励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人才开办名医工作室、医生集团、护士集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护理门诊服务。至,每年引进临床实用型、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招聘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200名以上。

深圳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近期引发热议。罗乐宣表示,产科、儿科资源紧张现象确实明显。目前,全市儿童床位3700多张,儿科医生总量2600多人,市儿童医院医生360人。儿产医生数量与服务人数对比有很大差距。

他表示,深圳一直重视儿科资源的投入,比如,在市属医院财政拨付方面,政府会向市儿童医院倾斜30%。

推进家庭医生服务

据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承担全市70%以上的普通门诊量。那么,如何吸引百姓到社康看病?

罗乐宣表示,将完善社康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为转诊市民打通优先提供专家号源、优先就诊、优先诊疗、优先服务的绿色通道。此外,降低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补助,提高基层医疗医保报销比例,而对于三级医院超负荷的基本医疗服务,则降低财政补助标准。

深圳还将大力发展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可享受优先预约、优先接诊、便捷应诊、上门访视等优惠措施。老年人以及高血压、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80%。

“互联网+医疗在社区更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预约挂号、转诊、家庭医生等都离不开对‘互联网+’的利用。”罗乐宣表示。

据了解,12月前,深圳将建成“一站式”市民就医信息平台和市民就医APP系统。

截至底已实现

全市有卫生工作人员90709名,其中执业医师28134名

常住人口千人医生数2.6名

床位总数38132张,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3.4张

全市现有三级医院25家,其中三甲医院10家,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66个

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11家

基层诊疗量5721.16万人次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次均门诊费用213.30元,次均住院费用8810.88元

全市580家社康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

老年人、慢性病和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3%

到将实现

新建投入使用市级三级公立医院12家

其中10家在原特区外

全市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4.3张

千人医生数达到2.8名

全市达到三级水平的医院增加到60家以上

建成10家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市域内住院率达到98%以上

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80%

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市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原标题:基层医疗将承担全市七成以上普通门诊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