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借力“两大中心”建设 县域医疗能力提升新机遇

借力“两大中心”建设 县域医疗能力提升新机遇

时间:2023-02-05 19:30:49

相关推荐

借力“两大中心”建设 县域医疗能力提升新机遇

记者:梅志采访整理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日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下简称“两大中心”)设置工作。

《健康县域传媒》从接近这个政策制定的人士处获悉,国家卫健委对于两大中心建设有明确的目标,即打造多个国家医学中心来推进在医学学科发展领域聚焦优势资源,实现中国医学学科能力高地的建设,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则是在全国的医疗资源不足之处补洼地,让积聚在北上广等地优质医疗资源能通过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而下沉到各地,实现资源均衡化配置。

通过建设高地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县域医疗能力提升来说无疑是新机遇。“我们县级医院,如果能借力两大中心建设的契机,承接好下沉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增强县域医院自身专业能力,必定将会让区域内的病人更受益。”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医医院院长张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坦承。

两大中心:建高地、补洼地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卫生与健康事业已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这将直接导致不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出现患者跨区域就诊、向大医院集中的现象。

为改善这个局面,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水平差距,年初,国家卫健委印发《“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并提出“十三五”期间工作目标——到,依托现有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合理规划与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含综合和专科),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在9月,辽宁、浙江、山东、广东四个省份成为首批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在京举行签约仪式。此次通知要求,其余未签订共建协议的试点省份要力争在底全部签订协议。

11月5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在极大范围内影响中国医疗资源分配版图,《方案》提出,在京、沪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方案》明确,通过3-5年努力,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培育一批品牌优势明显、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医疗集团,打造一批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相关地区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京、沪等地差距大幅缩小,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减少。

有相关平台对全国788家三级医院收治的2743万例出院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异地就医患者达196万例,占比为7.16%。作为患者流入最多的省份前五位,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和四川收治的异地患者占全国异地就医患者的58.72%。

如何方便百姓就医、让地方将需要看病的老百姓留在当地,是国家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已经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善,在,国家又开始推进建设两大国家级中心工作。

据悉,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会优先考虑专科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的综合医院,区域内若有2家以上适宜医院就可以考虑共同建设。

在定位上,国家医学中心是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全国顶尖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

目前,我国已完成心血管、癌症、老年、儿童、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类别的国家医疗中心设置工作。

助力强基层,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可以促使我们县级医院从专科专病的治疗上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同时也能让像我们这样的医院在综合能力提升上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引作用,不管是对医院或对病人都是好事。”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医医院院长张剑表示。

在张剑看来,国家推进两大医疗中心建设很有必要。比如新建成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心,“以我们二级医院来说,在疫情过程中所能承担的工作并不多,各方面在疫情防控上参与度不够,因为能力略微不足。在疫情之后,县域医院在这方面存在的短板就应该立即补上来。有这样一个医疗中心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完善整个医疗卫生应急体系有一个更好的帮助与提升。”张剑的认识也是很多县域医院管理者共同的心声。

山东省郯城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旭认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尤其在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会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有利,还可以节约成本,对应急体系建设也有好处,还能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地。”

内蒙古扎鲁特旗人民医院院长张铁军表示,这个通知要求以后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设置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提高区域专业化疾病救治能力,让专科看专病,解决看病难问题。“一旦落实,医院会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产生协同作用,可以减少跨地就医的频率,提升区域内的整体医疗水平。”

“根据协议,共有8个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浙江。而浙江的省(地)县医联体模式、县乡镇的医共体模式已在全省范围将城市三级医院(省)、县级龙头医院、乡镇卫生院紧密联系起来,非常有利于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医疗管理模式、危重症的诊治能力向基层辐射,带动区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助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提高卫生救援效率。”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朱东波说。

经调查统计发现,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每周下转患者4.9例,下转率约为2.2%,社区医院平均每周上转患者6.2例,上转率为7.3%,“上转容易、下转困难”使得双向转诊逐渐衍生为单向转诊,要想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还需要从整体上提高基层医院整体诊疗能力。

张剑表示,对县级医院本身来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让医院的学科建设方案、指南等方面更加规范,同时有利于医院开展下一步县域医疗内的救治工作。

县级医院的发展一直是整个医疗体系发展的重中之重,李旭从三点介绍了如此设置对县域医院的好处:“一是我们国家人口多,面积大,每个地方发展不平衡,每个省建设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可以在本省统一管理所属区域的医疗问题,包括标准制定执行和培训;二是会在大病、疑难病就诊便捷性上有很大提高;三是会对县医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提升有帮助。”

真下沉之难

县域是否可以借力这批两大中心建设来实现相关能力的建立,这是很多县域院长们关心的,也是县域医疗研究者们“不乐观”的。

这位研究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认为,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设置的创意和初心都很好,但是也有现实落地的困难。首先,国家医学中心都是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核心城市的顶级医院,这些医院无论是专科能力还是综合服务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自成体系的,在“国家医学中心”的大旗之下,如何将已有的优质医疗资源落到县域基层来,还是有很多现实的屏障。

远程医疗和专科医联体建设被称为是比较被接受的资源下沉模式,但是一直以来,这两个模式中一直没有解决因资源下沉和人力付出以及收入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机制一直都不清晰。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在区域大型医疗机构,由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和县域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医疗联合体也是近些年来探索较多,但也同样因为机制连接不清晰而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也因此造成两家合作单位之间并不能做到互动互联,相互促进,业界所关注的“虹吸现象”也一直未得到好转,也让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成了鸡肋,双方都很被动。

相关专家建议,如何借力两大中心建设,在县域医疗基层现有的状态之下,实现对现在县域能力的提升带来帮助,广大县域医疗机构管理者们要引起重视,毕竟自上而下的优质资源,抓好了,就是巨大的机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