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邹城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文件 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邹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邹城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文件 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邹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9-01-29 00:44:19

相关推荐

邹城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文件 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邹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邹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邹城市人民政府

10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邹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科学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养健康需求,按照《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8号)、《济宁市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济政发〔〕6号)、《济宁市建设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实施方案》(济政办字〔〕4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基础环境

(一)基础现状。我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医养健康资源丰富,为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提供优越条件。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实施,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日益扎实。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突出,人文景观纵览古今,自然景观涵盖全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古称“邹鲁圣地”,系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我市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峄山、连青山、昌平山、凫山等六大山系,以及27家A级景区,“邹东深呼吸”“孟子修学游”两大旅游品牌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71%。全市土地资源广袤,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特大型企业兖州矿业集团的所在地。

——医疗养老基础扎实。截至底,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793个,其中,综合医院31个,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5个,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0个,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585个,门诊部8个,个体诊所35个,厂企及其他医疗机构65个。全市共有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含兖矿)63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87人。全市实有医疗床位5991张,每千人床位数已达5张。全市目前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数量为310处,共设置床位8736张,平均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9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医养结合机构12个,医养结合在建项目5个,已有20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本地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查体、健康管理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全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5%。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延伸,将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已覆盖全市70%以上的常住老年人群。

——健康农业优势明显。我市农业特产资源丰富,有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26个,其中,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邹城蘑菇”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田黄人家蔬菜”“友和庄园牌金针菇”“宏明牌金针菇”被评为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

——特色产业优势鲜明。我市全面推进中医药与文化、旅游、养老深度融合发展,创建了中医药文化休闲、养生旅游等多个邹城特色品牌。邹城市中医医院与新里程总医院、香城镇政府联合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体验游,是“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创建单位”; 大力发展智慧医养健康产业,涌现出以山东孔圣制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生产公司,初步形成了以中医文化产业园、鲁抗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现代新兴产业集群。拥有“王静康院士工作站”“李兰娟-郑树森院士工作站”等10个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9亿元。

——医养环境持续优化。全市上下积极推进“健康邹城”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邹城市建设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工作方案》《邹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养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质量和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政府治理和社会服务体系,为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氛围。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1.49万,占总人口的17.83%。其中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分别为13.87万人和7.62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64.54%和35.46%。高龄、失能、空巢老年人数量和比例也将大幅度增加,养老和医疗保障支出持续增长。幼儿保健、养老保健特别是老年病诊疗、老年护理、康复及中医药等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134元;境内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境内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孔孟旅游连接线等10余条交通干线遍布全境,水运可由白马河经京杭运河直达宁、沪、浙一带,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制约因素。我市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拥有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内部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是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周边不少市县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竞相开展医养健康产业布局,抢占市场发展先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确定了6个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80个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地区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对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链条短、核心竞争力不强。全市经济“一煤独大”现象仍然突出,且医养健康产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未形成深度产业链、产业集群,缺乏成规模的医养健康产业,健康服务业规模及水平亟须提升。三是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较少。全市现有生物科技公司大多以淀粉、酵母类生产加工为主,医药生产企业不多,且缺少大企业、大集团以及龙头品牌企业。四是新技术应用不足。行业整体研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医疗、移动医疗等新技术在医养健康产业缺乏充分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尚处于起步阶段,新业态发展较为缓慢。五是科技人才支撑力量薄弱。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科学健身、中医药养生等中高端人才缺口严重。由于城市能级不高,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发展机遇。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我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具备一定优势条件,也面临重大机遇。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对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出新期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先后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30年)》等政策文件,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持续加大,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目前,我省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以“四新”促“四化”,积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并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强”产业之一,明确提出到打造万亿级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作为民生改善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契合点,邹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将其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

——科技革命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3D打印等重大技术加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生物、工程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日趋紧密,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技术蓬勃发展,推动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休闲养生、“互联网+健康”等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医养健康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为医养健康产业拓展新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大众健康意识整体增强,健康需求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多元服务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老年人生活护理需求与医疗健康需求双重叠加,医养健康领域消费需求旺盛,相关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以培育打造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市为抓手,以医养健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聚焦聚力以“四新”促“四化”,深入实施“健康邹城”战略,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着力医养健康事业与产业“双轮并驱”,创新举措,整合资源,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推动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养健康产业链条,努力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为加快“健康邹城”和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政策保障、财政投入、市场规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式、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2.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紧紧围绕医养健康产业特点和需求,以管理、技术、服务、模式创新为先导,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健康产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链条环节,推进健康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3.坚持资源统筹、融合发展。以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为核心,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食品等多业态深度融合,不断催生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健康制造和健康服务有机融合,以及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综合竞争力突显的医养健康产业集群。

4.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通过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大力培育医养健康产业领域名品、名牌、名企,形成医养健康产业核心优势。坚持全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和协作配套,促进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底,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初步构建具有本市特色、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实现重点领域新突破。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等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加强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的培养,常住老年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所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患病老年人得到有效治疗,80%以上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到,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50.66亿元。初步构建起具有邹城特色、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立体的医养健康服务网络。

到, 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70.54亿元。医养健康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全面形成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医养健康产业体系,成为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城市,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三、空间布局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律,充分发挥各区域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基于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均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布局、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构建“聚焦一核、壮大两翼、突破多点”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一)聚焦一核。依托东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地位以及孟子湖新区的医疗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等优势,以孟子湖新区为核心,连动主城区,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提升现代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制高点,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医养健康资源,积极培育发展健康教育及管理、健康信息、中医中药、健康食品等产业,加快公共医养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二)壮大两翼。一翼为邹西健康医药制造产业集聚区。立足邹西大工业板块产业基础,以鲁抗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龙头,围绕大健康产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加强中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孔圣堂等中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制造工艺。支持医疗器械企业围绕医养健康产业和老年人群需求,开发产品,研发创新。引进保健食品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保健食品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相关产业协同化发展的基地产业发展链条,打造能够服务于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中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基地。一翼为邹东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充分开发利用邹东生态、环境、农业、中药等健康养生资源,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健康养生文化,大力发展健康乡村游、生态休闲游等健康旅游产业,打响“邹东深呼吸”旅游品牌。同时,加快形成一批整合农业观光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滋补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支持龙头食用菌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研究制作高端养生食品,打造邹城食用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三)多点突破。突出各地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健康产业业态,高标准建设医养服务中心、医养健康特色小镇(产业基地)等多个特色板块,加快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

——打造一批县域医疗共同体。依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纵向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更好为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打造一批社区医养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护理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建成健康养老相关的社区服务中心,精心打造集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三大类功能于一体的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服务,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在医养健康方面的需求。

——打造一批医养健康特色小镇。依托蓝城云梦湖文旅小镇、匡衡湖健康小镇、绿鑫春体育运动休闲小镇、康王谷花世界等载体建设,加强医疗、康养、老年医养、健康旅游、专业培训、健康管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康复、预防、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教育及培训、老年医养产业发展等,建成共享医疗、康养结合的组群综合小城。依托孔孟文化旅游主轴线和山水旅游次轴线,加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文化长廊、山乡生态游保护与恢复建设,拓展休闲养生功能,建设集休闲度假、养生旅游于一体的特色生态小镇。

四、重点发展领域

(一)医疗服务

1.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坚持一手抓扩量提质,一手抓资源下沉,构建协同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增加邹城全域医养健康服务有效供给。通过组建医联体、医共体,促进人才、技术、科研、管理等资源向基层下沉。同时,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打造“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秩序和就医格局。一是打造医联体,实现“区域通”。大力支持市人民医院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市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加强协作,整体提升市直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二是构建医共体,实现“市镇通”。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兖矿新里程总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区域内医疗共同体。牵头医院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挂职副院长,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到卫生院坐诊看病、查房带教,统筹安排卫生院医生进修学习等,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临床经验,构建区域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格局。

2.着力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根基,将部分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项目纳入全市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推进基层卫生、计生和康复“三合一”建设,突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社区康复、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满足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康复服务需求,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的目标。

3.推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巩固“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措施。整合推进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以均衡配置为导向,建立市、镇、村三级间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合作共享的新机制,形成市镇联动、镇村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新模式。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全市心电、影像、检验、病理、远程医疗、消毒供应等六大中心,实现区域医疗设备资源共享,医疗服务同质化。

4.推进老年医疗护理专业化发展。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服务资源,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提高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在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梯度发展的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在市级层面,加快利民医养中心建设,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医、教、研、防、管工作的开展;在镇街层面,发挥镇街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开展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服务。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务人员开展老年人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推进全科团队或家庭医生落实签约服务,为社区(村居)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保健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

5.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引进优质妇幼保健医疗资源,增加优质产院产房资源供给。鼓励开办高端孕产期护理服务机构,引导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的产科、儿科特需医疗服务。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实现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全覆盖。积极开展高龄孕产妇、再生育人群的服务和指导。=

专栏1 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建设内容

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市镇通”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市老年医学重点学科建设。

(二)医养健康教育与管理

1.全面推进医养健康宣传工作。各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认真制定和执行医养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相关活动;镇街、村(居)要根据医养健康发展需求,制定医养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落实居民健康行为规范或准则,以村居文化广场、休闲活动场所为主要阵地,以宣传栏、墙报标语、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居民进行生活方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老年人健康保健、营养卫生、安全用药、传染病和多发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知识培训;在车站、商场、超市、宾馆、学校等公共场所设立并定期更新医养健康教育宣传专栏,组织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健康老龄化理念和医疗保健知识宣传普及覆盖面,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等信息平台,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现象,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大力支持医养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2.积极开展医养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适应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邹城高职院校与济宁医学院联合建设护理学院和临床医学院,通过上岗培训、资格考试等方式,加大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养。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举办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养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医养健康知识培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方式,开展全民医养健康知识培训。开办医养健康培训学院、基地和研发中心,吸引科研机构、医院、学校等共同搭建医养健康专家智库。根据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医护需求,组织退休和在职的医护专家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免费为医养健康护理服务人员提供培训,加强民政养老护理员培训,通过学习全科护理知识,提升服务能力,为将医养健康产业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储备人才。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医护教育,结合养老照护多方面需求,设置教学和实践提升体系,培训一批医护人员、志愿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积极参与医养健康服务工作。创新培训形式,通过网上授课、面向全社会免费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等方式,强化医养健康人才队伍培训。

3.建立健全医养健康监测评估体系。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健康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对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疾病健康危险因素水平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养老等服务资源,推动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设置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有条件的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养老需求综合评估站,为社区老人提供综合评估服务,建立健全医养健康档案,为老年人享受福利补贴或者接受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入住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护理院等提供依据。同时,加强评估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医养健康监测评估体系,对重点工作进展和服务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推进医养健康服务全覆盖。

4.突出做好老年人疾病防控工作。落实医防融合,完善老年人免疫预防服务,积极引导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加强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评估,进行老年智障、疑病症、抑郁症等疾病的筛查和规范治疗,促进老年心理和精神健康。推进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三位一体”的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

专栏2 医养健康教育与管理领域重点建设内容

(三)健康养老

1.加强城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同步”的工作思路,构建机构为补充、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社区医养健康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互补共享。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设立托老科、安宁疗护床位,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备护理人员、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二是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完善涉老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相关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特别是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的无障碍改造,以及老年人家庭居室适老性和无障碍改造,实施扶手工程、电梯改装等为老辅助设施建设工程,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开展多元化社区医养服务。引导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培育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龙头社会组织,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社区医养服务的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作用,通过招募志愿者等,给予社区老年人更多医护关照。四是规范扩展机构医养健康服务。本着供求适度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养老资源,整合、新建医养结合机构。引导转型一批二级及以下医院,发展成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可按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等。

2.建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构建医养健康联合体。已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要根据医疗康复需求,与周边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急救急诊、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定期巡诊、业务指导等合作机制,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医疗机构要为合作的养老机构开通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对转诊老年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养老机构具备内设医疗机构规定条件的,可作为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鼓励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养健康服务。

3.发展医养健康新业态。以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需要为导向,融合发展老年医疗康复辅具、老年健康食品用品、保健理疗等研发、生产和加工企业。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药品、保健食品、康复辅具、理疗、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老年地产项目,做好项目建设指导和服务工作。开辟老年人旅游娱乐业,提供旅游与陪同、棋牌、运动和曲艺等场所及服务;开发老年教育产业,兴办老年学校、老年职业培训和老年职业介绍;开展咨询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婚姻介绍等服务。统筹养老事业城乡区域发展,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方式,将市社会福利中心委托于山东仁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经营,打造现代化康养服务精品品牌;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居家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护理等家政服务。在保障五保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基础上,推动镇敬老院向社会老年人开放,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养健康机构。加强民政、卫生健康、自然资源和规划、城乡建设、行政审批等部门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统筹做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为中怡集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仁康养老服务项目、依米益养养老服务项目、鑫琦医养健康为老中心项目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医养结合机构预留发展空间。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机构和具有成功开发运营经验的相关企业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鼓励社会办医养健康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组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管理集团。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均可向社会资本开放。支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举办各类医养结合机构,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和专业医疗机构,整合审批环节,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

5.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指南,规范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药品配送、延伸处方等服务内容,制定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新增服务的收费和价格标准,明确家庭出诊、巡诊、建床等家庭诊疗服务项目标准。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分层分类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签约服务包,为辖区内居家老人提供“五保障四优先”的居家养老服务,对居家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四项重点上门服务。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引导诊所、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医养健康签约服务。加快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覆盖进程,确保老年人疾病早发现、小病能处理、大病易转诊、慢病有管理,保障老年人公平享有连续性的健康养老服务。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可通过第三方保险、居民自费等方式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购买。

专栏3 健康养老重点建设内容

山东依米益养养老服务项目、鑫琦医养健康为老中心项目、邹城市大中华医养结合项目。

(四)生物医药

1.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依托紧邻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区位交通优势,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较好的政策支持与高效的政府服务为基础,积极对接国内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所、高等院校、具备研发能力的生物制药企业,培育发展新型生物疫苗、抗体药物、干细胞制剂、新型生物检测试剂等。探索发展药用材料。以医药产业高速增长为契机,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为切入点,把握邹城化学药、中药快速增长机遇,重点发展药用辅料(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山梨酯、聚乙二醇、磷脂、注射用吸附剂、新型材料胶囊等产品)。到,实现生物医药总产值80亿元;培育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超10家;实现化学药产业链完善,中成药规模快速增长,生物药、药用辅料、医用机器人等产业初具规模。

2.培育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吸引国内外优秀技术成果在本地集聚转化,支持相关企业到邹城投资建厂,研发智能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大力支持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复合型多功能助残机器人项目发展。积极引进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介入器械、居家养老护理器械等领域知名企业。鼓励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化、低成本的结构替代、功能代偿、技能训练等医养康复器具。有效引导医疗机构采购本地医疗器械及耗材,积极抢占区域市场,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3. 加大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完善医养健康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成立医养健康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鼓励艾孚特等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拓展产品种类,为本地化学药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支撑;引导鲁抗生物、华惠等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升级生产工艺、对接优秀化学制剂企业,向附加值更高的高级医药中间体和特色原料药方向延伸;鼓励孔圣堂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制造工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支持其通过兼并、重组、联合、产权制度改革等形式获取优质药号、吸纳优秀研发团队,丰富产品线,提高市场占有率。帮助企业建立对外交流展示平台,协助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外资本,引导本地药企与国内医药百强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展壮大。

4.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紧抓全球化学专利药密集到期契机,把握我国大型化学制剂生产企业扩能增效机遇,积极引入一批国内外优秀化学制剂生产企业,重点开展化学仿制药的研发与生产,逐步打造从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到化学制剂的完整产业生态。利用青岛保税港区济宁(邹城)功能区优势,积极拓展中成药对外贸易,吸引国内实力较强的中成药制造企业落户建设;挖掘本地独特文化资源内涵,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药品牌。积极引入国内领先的专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并引导本地有条件的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企业拓展产品线,进行新型药用辅料研发和生产。

专栏4 生物医药重点建设内容

友杰高端医疗器械项目。

邹城化工产业园招商项目(包括与常州嘉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8亿元的年产5万吨药用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项目、与广州隆赋医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6亿元的绿色化学酶工程应用研究及中试产业化项目及与上海蓬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6.7亿元的年产10000吨医药中间体系列产品项目)。

(五)中医药

1.大力支持中医药研发。把握中医药发展战略机遇,以市场和疗效为导向,围绕重大疾病及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开展经典名方中药新品种的研发生产,引导中医药加工企业立足优势产品和核心技术,研制开发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的组分组方中药制剂,推动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转化。鼓励孔圣堂等中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制造工艺,积极配合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和老年人群需求开发产品,扩大双丹颗粒、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栀子金花丸、参苓白术丸等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高怡康胶囊等健康保健食品生产规模和产值。大力支持优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水凝胶贴剂生产项目发展。积极支持市中医院开展中药制剂品种开发,促进名老中医经验和临床验方转化。

2.强化中医药健康养老作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大力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创建医养健康服务中心,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促进中医医养结合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发展。开展中医养老服务机制、工作内容与方法的研究和效果评估,形成成熟模式并推广应用。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面向老年人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推广中医养生活动,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鼓励中医院采取自建、托管或与养老机构开展技术协作等多种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诊疗、急诊急救、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工作,以及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加强转诊与合作,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养生保健的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药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医疗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

3.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利用中药资源,以中药材主导品种、特色品种为依托,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进本市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鼓励中医药企业建立稳定的药材供应基地,加快资源综合开发。打造集约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产业园区,由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转变。重点建设多个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基地、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做好中药材土地流转、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产品及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质量安全追溯等工作,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专栏5 中医药重点建设内容

山东优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水凝胶贴剂生产项目。

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建设。

中医药种植和生产基地建设。

(六)体育健身

推进健康养老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将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开展老年人运动项目,定期举办老年人体育健身培训讲座和健身指导咨询活动。

1.加大公共体育场所设施的有效供给。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统一安排,合理布局,建设和改造一批便民利民、能够体现医养健康服务需求的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改造投入,实现全市镇街、行政村(居)全民体育健身工程100%全覆盖,形成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合理使用现有各类体育场地,优化调配体育场地资源,增加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项目,完善现有体育场馆配套设施,加大向公众开放力度,保障公民、尤其是老年人群和残障人群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

2.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通过政策、资金、人员、场地等支持措施,引导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民办非营利性机构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以运动养老为主题,持续举办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在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增加老年人项目设置,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参加健身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适合老年人的中医传统运动项目,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养健康服务全过程,培养老年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探索创建“互联网+全民健身”服务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与网络媒体合作,建立体育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平台,为老年人获取体育信息、交流运动经验、参加赛事活动、预约健身服务、选购体育用品等提供便捷服务。

专栏6体育健身重点建设内容

主城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

发展运动养老项目。

(七)健康文化旅游

依托“三孟”、峄山及儒家文化等核心资源,整合东部乡村生态、西部煤海湿地生态、民俗文化、始祖文化、中医药文化等旅游资源,加快开发湿地康养、研修康养等健康旅游业态以及儒风邹城文化游、励志邹城修学游、逍遥邹城休闲游、邹东深呼吸乡村游等健康旅游项目,推动医养健康与旅游深度融合。

1.依托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健康文化游。以“三孟”文化旅游区为核心,深度挖掘孟子思想、儒家文化、邹鲁文化、母教文化、伏羲文化内涵,整合传统景区和新兴景区,丰富修学游产品品牌,以孟子研究院为核心,以“习孔孟、修国学,行成人礼、感恩母爱”为主题,大力发展儒学文化培训等励志修学旅游产品,高水平举办母亲文化节、国学教育大会等活动。支持建设孟子书院、孟子学堂等儒家文化传承载体,推进母教文化、乡村儒学等传统文化与体验旅游融合发展。建立儒学体验堂、高端老年大学等场所,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传道授课,为前来休闲度假养生的老年群体提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场所,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大“文化+”“旅游+”融合效应,创建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2.围绕“邹东深呼吸”品牌,大力发展健康乡村游。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载体优势,放大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品牌效应,培育“农业+生态+旅游”新模式。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设计全新主题旅游线路,让更多人走进邹东乡村,感受“邹东深呼吸”的魅力。结合建设看庄土豆、城前板栗、张庄大樱桃、中心店草莓、北宿瓦屋香椿芽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乡村旅游基地、农村生态观光园或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片区,构建“邹东深呼吸、山乡慢生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按照全域旅游标准,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和旅游道路建设,加快吃住行游购娱等设施配套,形成“三线九山”精品旅游线路,打响“邹东深呼吸”旅游品牌。加快小微产业园建设提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3.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游。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中医药机构要定期开展社会开放日活动,让群众参与体质辨识、针灸推拿、中药识别等活动。充分利用我市生态旅游资源和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发掘五宝庵山等中草药种植基地潜力,深挖药材养生文化,运用北宿镇中医药科普基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集散基地、观赏园、药膳中心等,打造中药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若干个中药种植园,形成一批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制剂、保健品开发与研究、旅游、养生产业为一体的中药养生保健基地。支持中心店镇溪湖厂村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大力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旅游服务品牌。

4.以邹东山区和邹西湿地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充分利用邹城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回归大自然养生旅游目的地。大力开发景区森林浴、登山揽胜、天然氧吧、森林疗养等生态养生体验产品,以及避暑度假养生和生态夏令营项目;积极开发水上划船、垂钓、水上漂岛、湿地农庄、湿地木屋等特色产品;以孟子湖、唐王河、九里涧水库等江河资源和峄山、护驾山、凤凰山等山地资源为核心,打造特色鲜明的运动创意游品牌。

专栏7健康文化旅游重点建设内容

五宝庵山等中草药种植基地,北宿镇中医药科普基地,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

+生态+旅游品牌。

(八)医养健康食品

1.推动健康养老+养生食品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孟府养生宴、佛道养生食谱等传统养生饮食文化资源,融合开发健康养生食品。支持龙头食用菌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积极招引食用菌初深加工企业,依托食用菌研究院,加大菌种研发投入,研究制作高端养生食品,借助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各类展会、农博会和互联网等平台,构建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逐步扩大本市食用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现代高效示范园区、蔬菜与水果种植基地发展绿色有机保健养生产品,加大邹城白木耳的有机无公害种植加工和宣传推介,加快形成一批整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业观光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滋补农产品基地。

2.推动健康养老+保健食品融合发展。推进健康养老与医药、食品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开发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免疫力、增加骨密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减肥等功能的健康保健食品。

专栏8医养健康食品重点建设内容

(九)智慧健康

1.加强医养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全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加快玉泉智慧健康社区建设,推动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积极打造集居家社区养老、医疗救护、健康咨询、生理监测、远程健康管理、养生康复、亲情关爱、互助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2.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进第三方、互联网终端、移动终端、自助机等挂号、支付、检查结果推送、查询和药物配送,方便群众就医。打造“掌上医院”等平台,积极提供健康教育、在线咨询、交流互动、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业务。加快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环境,研发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和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康复辅助器具、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促进医养健康服务便捷、精准、高效。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探索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使居家的老年人也能享受专科问诊、预约挂号、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理疗等一系列OTO健康管理及就医协助服务,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覆盖的“医养一体化”新模式新业态。

专栏9 智慧健康领域重点建设内容

医养健康信息化建设:完善市级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医疗卫生计生资源整合利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与省级平台对接。

重点实施基层信息化强化工程、医疗机构信息化提升工程、惠民便民服务工程、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发工程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全局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创新驱动并有效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业务应用。

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加强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示范工作。推动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影像、病理、心电)、预约珍疗、双向转诊等惠民服务。

五、载体平台

(一)创建“互联网+”智慧型医养服务平台

依托“智慧邹城”建设,全力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全市医疗公共卫生的协同服务。整合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依托人口健康云平台和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用好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健康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二)创建医养健康“双创”平台

着力构建医养健康科技“双创”平台,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多元投入”的原则,汇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在医疗、生物、制药、服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管理模式,推进“泛孵化器”体系建设,建设邹城医养产学研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形成医养科技众创空间集聚区,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双创主体提供空间载体,形成“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为一体的全程双创载体链条。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汇聚科技服务资源,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为双创主体提供集成化科技服务。

(三)创建医养健康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金融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围绕医养健康服务产业及其建设项目成长的全周期,通过政府增信,贴身设计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各类财政金融产品。大力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医养健康“双创”主体,探索攻克融资“最难一道关”,精准激发双创活力,实现金融深度融合。市政府以“服务康复,助力医养”理念,加速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布局,推动保险、资管、医养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并引用公共服务领域BOT、PPP等融资方式,放开医养健康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医养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吸引国内外企业参与建设大健康产业。

(四)创建医养健康成果展示交易平台

创建医养健康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将陆续进入成熟期的医养健康产业、创新项目、科研成果有效对接市场需求,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文化和行业会展推介,如孟子故里母亲文化节、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等,为医养健康科技成果产权展示交易提供“一站式”推介和转化交易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医养健康会议,宣传本市医养健康产业和产品,塑造本地区产业和品牌优势。

(五)创建共赢多赢的医养健康开放合作平台

积极探索与省内外乃至国外医养健康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新模式和新机制,搭建本市医养健康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医养健康人才、技术、资源等领域的互补与共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考察国内其他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邀请相关专家及机构开展医养健康产业领域的知识培训,加强与发达地区医养健康产业的合作。大力引进韩国、日本、瑞士、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推动与欧美发达国家在医药制造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借助孔孟的影响力,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依托中医药优势为沿线民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与沿线地区共建共享中医药资源。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机制。建立完善医养健康产业专班工作机制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工作方案,研究决定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政策,协调重大项目规划、立项和实施等工作,统筹协调医疗卫生、食品药品、保险、养老、旅游等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依托高水平外部智库,建设医养健康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行业协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成立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健康管理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社会网络支撑。运用工程管理的办法,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协调推进体系,实行产业重点任务推进情况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评估制度。各部门要围绕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配套,制定实施意见,落实工作责任,搞好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规划实施。

(二)深化体制改革,推进试点示范。深化医养健康产业领域改革,加强制度设计,打破资源多重管理、相互分离的局面,推动医疗、医药、旅游、养老等细分领域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着力改善政府审批服务,简化项目审批环节,探索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市场准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支持医疗机构利用现有资源申办养老机构,实现医养融合无障碍审批“双向通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突破及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制度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医养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加大医养健康产业市场开放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以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和国家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为契机,开展医养结合、智慧健康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开展养老服务水平认证,以标准化认证助推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探索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加快培育一批医养健康新兴业态,积极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健康养老”建设。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全国产业集群(基地)和优势品牌。

(三)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保障。加快制定医养健康产业相关政策,从财税支持、市场准入、行业监督、土地供给、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大对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深入开展职工护理保险,鼓励重点园区及企业争取省医养健康产业相关重大项目和基金支持。搭建金融机构与医养健康企业的对接平台,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医养健康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重点在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医养健康产品开发、健康信息、健康旅游等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机构),支持医药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升级生产工艺,向老年病防治和医养健康服务的产品研发延伸。切实落实财政对健康事业的投入保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水电暖执行民用价格。设立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引导基金注资和市场化募集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编制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建立公开透明的医养健康产业准入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创新监管方式,促进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大医养健康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医养健康产业规范化水平。统筹规划医养健康产业用地需求,扩大医养健康产业用地供给,通过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改造或转换闲置用房、地产等方式,建设医疗设施与医养健康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医疗机构和企业将研究重点与核心技术投向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领域,提升医养健康产业科技研发水平。

(四)加强监测评估,确保闭环管理。将医养健康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规划先行、项目落地、标准规范紧跟、评估总结跟上,建立项目责任可追溯机制,形成闭环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制约有力、操作可行的指标统计和评价体系,建立监测核算与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统计监测,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禁统计数据弄虚作假。组织对重大医养健康项目、重大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落实奖惩措施。支持医养健康产业的协会、学会、联盟等行业组织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等研究。制定医养健康产业行业规范,建立产业发展督查和评估机制,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修改相关政策。探索建立不良诚信企业(机构)黑名单制度和不良信用者强制退出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将相关医养健康产业相关机构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执业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医养健康产业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医养健康产业全链条、全流程的包容、审慎、有效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责任,提高监测能力。制定完善新型健康服务监管政策,加强对医疗卫生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领域融合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的监管,完善对相关新技术的审慎监管机制。通过规范试点、开展评估、公开信息、完善投诉和维权机制等多种方式,加强行业指导,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相关产业的监管,提升相关支撑产业研发制造水平。

(五)加强队伍建设,着重人才培训。全面加强医养健康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医养健康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加大对各类医养健康服务机构专业医生、执业护士、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养老医护服务队伍。鼓励大中专院校护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医养健康服务机构和社区从事医养服务工作。引导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按照政府购买职业培训成果新机制,建立医养健康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加大对医养健康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完善人才保障政策。探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性人才交流合作关系,加大领军人才、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健康机构执业和兼职。在医养健康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职称时与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对待。医疗卫生机构在分配绩效工资时,对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的执业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健康机构人员进修、轮训、轮岗服务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广泛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支持开办专门的健康节目或栏目,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健康活动的积极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健康消费观念。搭建创客平台等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每年遴选一批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组织)、优秀企业家及先进个人。定期向社会公布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和成就,广泛争取各方面关注和支持,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营造有利于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邹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pdf

文件解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