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丁香园李天天:警钟如何长鸣?一个互联网医疗人的思考

丁香园李天天:警钟如何长鸣?一个互联网医疗人的思考

时间:2023-10-07 19:46:00

相关推荐

丁香园李天天:警钟如何长鸣?一个互联网医疗人的思考

CFIC导读

◆1月20日,钟南山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那一刻起,举国神经开始紧绷,人们心中疑问盘旋。1月21日,一份标注清晰、一目了然的全国疫情地图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它来自互联网老牌医生社群组织丁香园。截至本文发布时,页面显示阅读量已突破26亿人次。这只是本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企业发挥作用的冰山一角。

◆互联网医疗在本次疫情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经此一役,互联网医疗会否迎来大爆发?互联网医疗老兵、丁香园创始人和董事长李天天,将从疫情、政策、技术、市场四个维度,分享他的思考。

李天天

李天天,丁香园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社区,始建于2000年,正式成立公司。丁香园已经覆盖中国逾70%的医生群体。

丁香园共有1400余名员工,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和求职招聘等服务。丁香医生于创立,累计触达用户1.3亿人,并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渠道建立了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健康传播平台,已经成为最可信赖的医疗健康专业内容和专业服务的提供者。

李天天拥有临床医学本科和肿瘤免疫学硕士学位,他为了丁香园的创业梦想而放弃了博士学位。李天天是海军军医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兼任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健康产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01

疫情认知

新且相对比较本分的病毒

这次新冠病毒传播性比较广,但根据已有的科研资料,传播能力远远低于麻疹、水痘这样的传染病。平均致死率也低于像埃博拉、SARS、MERS,禽流感,但高于季节性流感和猪流感。SARS的致死率是9.2%,MERS、禽流感已经奔向50%的病死率。

这个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RNA单链的病毒,突变几率比其它病毒相对要高一些。但经历了人群大规模的二、三、四代传播后,至今没看到往毒力更强、传播力更强的方向变异。

图片来源:网络

从已有的病例报道和发表的论文来看,确诊的病人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轻症。甚至都没有肺炎的症状,就是出现了一些发热、干咳的情况。

也有专家说,这是一个可以自愈的自限性疾病,通过加强营养、休息、提高免疫力,甚至可以在家或比较好的隔离环境下,实现自愈。

我们对于这个病毒的认知,也是在不断学习中,跟对这次疫情判断会有关联。

问:如果是比较本分的病毒,为什么会在武汉和湖北引起特别严重的混乱结果?

早期在中国包括当年的SARS,包括发生在中东国家的MERS,还有前几年在美国发生的H1N1,早期突然爆发的时候,确实都有一些措手不及,有一些慌乱,有一些准备的不充分。大家早期不了解情况,产生的一种本能的恐慌心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中国绝大部分的临床医生,对于传染病或者流行病的关注度不高。

比如说冬天来了一个发热咳嗽的病人,或者是夏天来了一个腹泻的病人,大部分的医生还是会往临床上的问题去考虑,不会马上联想到你有没有流行病史,如果医生能够多问一下这样的问题,有这样一根弦绷着,可能会发现的比较早。

我认为它的传播力低于一些烈性传染病,但不是说可以放松警惕。早期没有注意防护,医生缺乏传染病流行病的知识,民众又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导致了恐慌。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出现了今天这样的情况。

02

政策反思

1.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需要紧密结合

我们对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包括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些工作,确实重视度是不够的。包括临床医生在流行病、传染病方面的知识都是有缺陷的。

这次疫情过后,国家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会大大的提升。但我想强调一个观点,不片面强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一定要跟临床医学紧密结合。

公共卫生要有临床医学的支持,临床医生也要掌握公共卫生的流行病的知识和技能。否则,疫情过后,大家觉得公卫很重要,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结果过了一两年,发现公卫和临床医学还是两层皮。

这次在前线发言的专家,绝大部分都是临床专家,很少看到公共卫生专家、流行病专家的发言。但实际上,流行病专家、公共卫生专家的发言权应该和临床专家一样大。

过度强调新冠的预防、诊断、治疗也带来了一些次生灾害。比如很多医院停诊,对慢病、肿瘤、精神疾病的患者打击巨大。包括湖北因为整个物流系统的瘫痪,导致癫痫儿童断药,血友病儿童用药困难,教训非常惨痛和深刻。

2.建立一个将疾病预防和治疗真正融合的大健康服务保障部门

从未来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来讲,国家已经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小组,看起来还是比较有前瞻性的举措,健康中国行动计划虽然包含了对传染病、流行病的监控,但只是常规性的表述,没有看到更加有实操性的动作。希望之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上,会有更详细的一些步骤去落地。

在政策或制度层面,有没有可能设立一个把预防跟治疗疾病真正融合在一起的健康服务保障的委员会,或者是一个大部门。

可以有国家卫健委的参与,有政府层面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响应的部门参与,有CDC的参与,有临床专家的参与,有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参与,有一个更加统一的制度性的顶层设计,做到目标统一、行动协调。

它是一个更加强调保障的体系设计,因为卫建委更多还是强调医疗管理的功能,但在医疗功能基础上,公共卫生及其周边的保障体系也很重要。

就如这次疫情中应该起到的保障体系,保障其他疾病的治疗,保障疫情发生情况下物资的储备和运输,保障药品和疫苗的研发审批的快速推进,保障信息的及时披露和数据的准确发布,这些都需要一个保障体系的整体支撑。

3.疾控人的光荣与失落

从教育体系来说,国内的临床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是两条线。做医生和做疾控的人,学术地位和经济地位差距挺大,这个差距在医学院校里就已形成。

我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书的时候,学校的公卫专业还是挺强的,但公共卫生只有一个班,大概四、五十人,和临床专业数百人的规模不能相比。录取的分数线也比临床医学的分数线要低。

做疾控的同志其实都是幕后英雄。工作做得越好,他们就显得越不重要。SARS之后几年,大家对公共卫生还是蛮重视的,后面越来越开始走下坡路了。

4.未来转机

长期以来对公卫与疾控的忽视,导致对于传染病的防范意识非常弱,未来可能这种情况会有变化。

我们团队内部的判断,如果这个病毒处于一个中等传染风险的层面,它大概率会和整个人群长期共存,甚至会卷土重来的。

第二个判断,全球变暖导致一些原来发生在热带,或者是亚热带的一些传染病出现北移,可能会到黄河以北。

杭州前两年出现过登革热的患者。登革热以蚊虫为媒介来传播,它的传播速度,影响的范围还是挺广的。后来我跟CDC的同志聊起,他们跟我讲,去年已经在河南和山东发现了登革热的病例。

特别是随着现在交通的便利,安全和发病之间,可能就是几小时的航班距离。再加上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缺乏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分级诊疗没做好,大量的病人挤到三级医院,医生又很忙,根本来不及问你流行病史。

传染病出现散发,小范围爆发,甚至是几个省内的群体性爆发,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有一个机制性的保障,警钟长鸣。

03

技术抗疫

丁香园团队在这个春节假期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做数据,第二是做知识,第三是做线上咨询。

数据

我们21号赶紧拉起一个团队,迅速把数据工作做起来,开始做疫情地图。到今天,疫情地图的整个访问人次已经超过了25亿。

疾病的数据不能完全按照数据技术的层面去做,一定要结合流行病和统计学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分析出问题。

图片来源:丁香园疫情地图

比如数据可视化之后,我们发现一些地区表面上看,确诊和死亡的绝对数并不高,但是几天内的增长率特别高,病死率特别高,这些数据对于流行病分析特别有意义,但国内没人做。因为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不缺技术人员,但缺流行病专业知识。丁香园刚好有技术人员,又有流行病学的人员,还有内容生产的人员,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把各地疫情的数据分析报告也做起来了。

我们做数据的清洗和整理的时候,发现湖北省报的数据连续漏报了襄阳市的数据,我们就给湖北省政府发了提醒。

后来还发现,随州、天门、鄂州这三个湖北省内武汉之外的城市,他们的绝对数不高,但是死亡的病例数增长很快,确诊人数增长很快。所以我们马上跟其中的一个城市随州联系,发现随州的情况比武汉要更严峻。我们跟随州市中心医院对接,帮它发布捐赠求助信息,当天随州市中心医院的电话被打爆了,各地救援开始对接随州。因为当时大家的关注点全都聚焦在武汉了。

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得益于丁香园有很强的专业底色,不是纯粹技术驱动的模式。所以到今天,页面还有极高的访问量,大家不只看数据,而是看你有什么样的洞察和流行病学方面的分析。

知识

知识阅读量比地图数据还要高,现在我们整个平台生产出来的文章、视频、辟谣卡片,整个阅读量已经到28亿次。

当我们知道有一些事情不对,但又不知道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人是最恐慌的。所以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已有的信息,去做科普知识的传播。

预防传染病的三种方式: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原则没变,但我们做得很细,分场景分人群做文章,家里面怎么做,孕妇、妈妈应该怎么做,在学校怎么做,在公司应该怎么做,你出去坐车、坐公交、坐地铁、坐飞机应该怎么做。

我们还做了大概有几百条的辟谣的信息,点击量非常广,转发量也非常大,这也给我们很多启发。WHO把谣言称为“信息疫情”,在合作辟谣方面,WHO也成为了丁香园的合作伙伴。

线上咨询

做了100多万人次的线上咨询,湖北地区免费义诊。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线问诊中,差不多60%-70%的问题都不是疾病相关,是怎么做自我防护,怎么科学应对,如何缓解焦虑这些基本的问题。只有20%左右的问题是一些轻症,比如我发烧了,我接触过疑似病人,我嗓子痛,流鼻涕,要不要去医院等等。

这也符合我们的判断,互联网医疗能够完美解决的,不是“严肃医疗”的问题,而是解决跟日常生活相关的“消费医疗”的问题。严肃医疗一定还要到线下进行检查、治疗。

所以我们觉得线上的咨询是一个相对比较低频的应用,疫情突然爆发时会有一个高峰,等到疫情过后,它又会回到一个常态去。

在线培训

我们在12月份看到肺炎的报道后,1月中就邀请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做了培训课程。

这个课程点击量大概有30多万次,参与学习病毒性肺炎预防、诊断、治疗措施的医生和护士大概有7万多人。后来我们又邀请了湘雅医院、中山医院、金银潭医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的其他专家一起参与做这个课程。

04

互联网医疗爆发?

这次疫情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它导致了互联网医疗整个行业在这段时间获得了高度的关注,但它应该是一个短暂的临时的爆发,疫情过后,还会回归到低频的场景。因为线上医疗要依赖线下的很多服务,所以这次的疫情并不会让互联网医疗行业出现根本性的高速爆发式增长。

但从宏观层面,民众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会空前的增加,健康消费需求的市场将会被激发起来,这是极其深远的影响。

包括个人的防护,延伸到皮肤、口腔、睡眠的关注,或者是一些个人卫生习惯,家庭卫生习惯的建立等,这些新的健康场景会逐渐涌现出来。而且相对于单纯的疾病诊疗,这是一个更加高频的需求。所以我们判断,大众端的健康消费需求市场,也就是“消费医疗”将会出现一个高速的增长。

我们内部会把医疗分成“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所谓“严肃医疗”是以疾病为中心,依赖于专家、线下的医疗机构、检验检查设备才能完成的医疗。“消费医疗”跟生活方式相关,像皮肤的护理、脱发、两性、口腔,睡眠,包括儿童的营养,怀孕妇女的保健,宝宝的喂养、发育,这些都属于更加轻的健康需求。

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未来的爆发点应该是在消费医疗,而不是严肃医疗。

疫情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和市场的影响

短期来看,获客的成本、教育市场的成本大大的节约和降低。很多人会主动到你这来,找他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机会。

长期来看,能不能把这段时间的获客留下来,能不能把教育市场转化成真正的业务增长,最后拼的还是产品功能和服务体验、以及用户的留存运营能力,和真实的商业模式的打造。短期对行业的推动,还是要回归到用户为中心的思路上来。

总体来讲,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果运用好外界力量,能够让整个行业包括自己公司,在相对短期的时间内有一个更好的成长,是每家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

政策利好

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新政策的开放容忍度会更高,包括一些配套政策,比如互联网药品的销售,互联网跟医保的结合,我认为都会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

05

信息发布谁来做?

问: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具有公信力的信息发布平台由谁来做?由国家来做或者是由丁香园这样的第三方来做,它的优势和挑战分别在哪里?

面对这种流行病的时候,单靠医生不行,单靠政府不行,单靠社会机构也不行,必须是三者的一个有机的联动,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我们最开始做疫情地图时挑战非常大,因为不同的数据、不同的格式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全都要用技术抓回来,再从头去处理,去人工校对和审核,我们的同事非常累。

我们这次很意外的成为了一个大众获取疫情信息的可靠渠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全球疫情地图,数据来源就是丁香园,国际社会和各国媒体引用的数据来源,也都是丁香园。

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很希望把对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向政府去传递,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要用什么样的数据格式提交上来,怎样开放公共的接口,让大家能够开发出自己的一些小程序。

我们看到了一个各地卫健委数据披露的排行,发现海南和深圳的数据披露得很好。深圳的数据非常格式化的披露出来,披露了每一个确诊患者的路径,然后就有公司根据这个开放数据做了二次开发,可以查看哪些小区可能会有疑似病人,或者是确诊病人,你出行的时候有一个基于深圳市区的疫情地图,这就是开放数据的好处。

民间的力量更灵活,反应更迅速。

我们基本上每天有三班人员值班,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天24小时只要有任何的情况,肯定都会有人及时响应。所以比政府机关包括医疗机构反应更快,更加灵活。

缺点是,整个疫情期间,我们获得数据和权威内容的渠道都比较有限,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加班加点生产,这是不够的,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医疗机构、政府机构联合,共同抗击疫情。

本文来源:创奇健康研究院

作者:李天天

采访整理:薛梅

微信编辑:李雨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