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42人死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这些病要注意……

42人死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这些病要注意……

时间:2019-11-30 17:26:06

相关推荐

42人死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这些病要注意……

6月(6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下同),全省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10977例,死亡42人。本月除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人感染H7N9流感无发病报告外,其余均有报告。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淋病、艾滋病,占发病总数的98.18%;报告死亡的传染病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报告新冠肺炎发病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无死亡。

6月,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260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85%。

(备注:以上传染病报告统计的死亡人数,其死因不完全由所患传染病直接导致,也不作为我省传染病死因顺位依据)

七月份已是夏季的炎热季节

温度明显升高

这一季节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

还应做好

细菌性痢疾、甲肝、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以及狂犬病等的预防

新冠肺炎(关注指数★★★★☆)

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具有传染性、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防控意识不可松懈。

主要预防措施:

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环境通风。

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尽量减少接触进口海鲜产品,日常处理和食用食品时注意卫生,生熟分开。

市民朋友应适时开展自身健康监测,如遇发热、咳嗽、乏力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肠道传染病(关注指数★★★★☆)

肠道传染病当前仍以细菌性痢疾多见。近年来,随着市民卫生意识提高,该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仍为发病人数较多的疾病。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粘液、粘胨或脓血便,伴腹痛,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7月始发病随气温升高会步入高峰期;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及青壮年是主要发病对象;易借助污染的食物造成食源性暴发。

主要预防措施:

饮食饮水卫生,喝开水。

食用安全卫生食品,不吃不洁、不卫生的食品。

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近期汛期可能雨水量大,应当做好被污染的雨水漫溢造成的如甲肝、伤寒、霍乱等其他肠道传染病暴发的防控工作。

虫媒传染病(关注指数★★★☆☆)

虫媒传染病当前以登革热较为多见。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主要为突起发热,全身骨关节肌肉的疼痛,极度乏力以及皮疹,出现白细胞减少,以及淋巴结肿大。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登革热报告病例数持续上升,与往年同期相比病例数增幅较大,且发生本地感染病例省份明显增多,疫情形势比较严峻。

食源性疾病(关注指数★★★☆☆)

食源性疾病指食用被细菌、毒素污染或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食物中毒具有突然发生、潜伏期短、呈集体性发病等特征。

临床表现一般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毒素或有毒物质食物中毒则表现为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死亡。7月份为食物中毒高发期,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用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

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

幼托、学校、企业等集体单位食堂、餐饮业及盒饭公司应重视食品卫生,规范食品操作。

市民应注意食品卫生,在家庭尽量不办或少办酒宴,谨防食物中毒。一经发现食物中毒的病人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狂犬病(关注指数★★★☆☆)

夏季天气炎热,宠物易变得狂躁,加之人们在这个季节穿得少,皮肤暴露多,所以很易被宠物咬伤或抓伤。如果被宠物咬伤或抓伤,应用肥皂水反复冲洗后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对于传染病

正确认识、正确预防、正确治疗!

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赶紧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

让更多人知道传染病如何预防吧!

7月已经进入盛夏,气温高、湿度大,适合各种细菌、微生物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不当,容易引起肠道疾病。

7月仍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故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依然不能放松。每年夏季也是动物致伤的高峰季节,群众应当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被猫狗抓伤、咬伤,预防狂犬病。7、8、9三个月正处于乙脑发病高峰,群众应注意防蚊灭蚊,预防乙型脑炎。

此外,受国际和国内疫情形势影响,新冠肺炎防控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01

做好新冠肺炎的预防

目前境外多国报告新冠疫情仍未见好转,我国个别城市依然存在中、高风险地区,加之已全面复工、复学,故7月我们仍然对新冠肺炎不能放松警惕,再次提醒群众做好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身边亲友。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1.从其他国家、地区以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为自己,也为他人健康,请一定严格按照要求配合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2.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3.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等。

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1.建议外出佩戴口罩。

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保持手卫生。

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健康监测与就医

1.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2.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告知社区就近就医。

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或者接触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

2

继续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7月手足口病进入发病高峰末期,预防手足口病依然应遵循“洗净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的“十五字”方针,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家长应注意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奶瓶、奶嘴及孩子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如果孩子发病,应居家治疗,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3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多见狗、猫等)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如果一旦被狗咬伤或抓伤,应该立刻进行伤口处理,越早越好。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1.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应去医院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2.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伤口处理后,应立即到指定的犬伤处置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三级暴露者在疫苗接种的同时,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4

注意防蚊灭蚊,预防乙脑发生

进入夏季,蚊虫容易滋生,蚊虫密度逐渐增多,许多传染病可以通过蚊虫叮咬感染传播,因此从7月份开始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虫媒传染病进入流行季节。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经过潜伏期后,患者可出现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颈项强直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症状。群众要注意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如出现乙脑疑似症状时,应及早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救治良机。

一般家庭主要是蚊帐防蚊,此外多用灭蚊灯、蚊香、电蚊香和灭蚊器等灭蚊。蚊帐既能避蚊又能防风,还可吸附飘落的尘埃,尤其适合儿童。而蚊香内灭蚊的有效成分是除虫菊酯,对人体有轻微毒性,此外有报导称,点一盘蚊香释放出的超细微粒和烧75-137支香烟的量相同,其释放的超细微粒可以进入并留在肺里,短期内可能引发哮喘,长期则可能引发癌症。故蚊香最好还是放在户外使用,比如居家周围、门口或空气流通的地方。

5

注意家庭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1.食品购买要把关

提醒群众朋友夏季采购食品要注意:要仔细辨别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保存条件;食品包装不能胀袋、漏气,超过保质期食品不能食用;不购买高危食品,如路边摊贩出售的自制熟食、凉拌菜、豆制品等;不吃过期的、无标识的、包装破损的食品,安全盒饭常温放置超过2小时后不宜再食用。

2.隔夜饭菜要冷藏

日常做菜,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尽量不剩饭菜,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食物特别容易变坏。未吃完的剩饭菜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

各种蔬菜加热后,在放置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含有亚硝酸盐,而且放置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高,在低温下存放食品时亚硝酸盐的产生量比在室温下存放少得多。

3.冰箱内保存食物要注意

虽然冰箱对食品有防腐保鲜作用,但冰箱并不是食品安全的“保险箱”,因为冰箱中的食品可能受到一些嗜低温的细菌的污染,如耶尔森氏菌。这种细菌随未再加热的食品进入结肠后,可使结肠黏膜脱落,发生肿胀,引起广泛炎症,致人腹痛、腹泻、呕吐,引起耶尔森氏菌结肠炎,是“冰箱病”的一种。

因此要注意:

(1)冰箱存放的食物要生熟分开,而且应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

(2)熟食在从冰箱取出后食用前要加热消毒,温度必须达到70℃以上且持续5分钟;

(3)如用微波炉加热,则应在高火状态下保持1-3分钟为宜;

(4)熟食在冰箱中存放时间不宜过久,蔬菜即使储存在冰箱内也不应超过3天;

(5)应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星期一次,可用0.5%的漂白粉擦洗。清洗时需特别注意擦洗箱缝、拐角、隔架,然后再用干净湿布擦干净。

4.加工海鲜要煮熟热透

目前正值群众吃各种水产品的旺季,家庭加工水产品如处理不当,容易发生中毒。

一些群众认为海鲜鲜活就不会发生食物中毒,只有腐败变质的海产品才能引发食物中毒,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

海鲜中导致腹泻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这些病菌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自身所带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

预防海鲜引起的食物中毒要做到:

1.加工海鲜时要彻底加热,要煮熟热透再吃;

2.加工过程中要做到工具、容器专用,生熟分开,禁止用洗生海鲜的容器洗青菜、水果、工具等;

3.吃剩过夜的熟海鲜再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4.严禁食用发生赤潮海域的海产品;

5.制作海鲜时一定要选料,去除腐败变质类海鲜;

6.每次吃海鲜切忌吃得过多,即使是加热煮熟后的海鲜也不能一次过量食用,否则会产生胃肠道反应。

声明:栏目内容仅用于健康知识宣教,部分内容整合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综合: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东南早报

欢迎文末写留言讨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